《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我在很早以前就阅读过《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书中的很多观点对我极具启发。不仅更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还从中找到了一些新的方法。为了在2020年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我决定重读此书。正如斯科特杨所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绝不要幻想读一遍就能变成学习超人。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斯科特杨不仅仅是一个“高效学习”的说教者,他更是一个行动者。他通过互联网直播、写博客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优化“高效学习”的技能。我决定尝试在2020年效仿斯科特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优化自己的技能。

今天就先从《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开始,全面梳理本书的重要观点。

作者称这种高效学习的方式为整体性学习。

整体性学习分为三大块: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结构”更像是我们学习一门学科中一类相关联的知识。比如:一本书。

“模型”更像是我们学习一门学科中一类相关联知识的压缩信息。比如:一本书中的目录。

“高速公路”更像是打通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它们相互关联。这也正是查理芒格所说的跨学科学习。

整体性学习的策略也就是用“模型”来梳理“结构”内部,用“高速公路”来让“结构”相关联。

也就是说,当我们学习一本书时,除了理解书中的重点内容,还要对其框架作出梳理,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在各学科之间建立关联,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哪个新问题是恰好落在某个学科之内的。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五大步。其中还有一步是测试,上述五步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用于寻找问题所在,从而作出改进。

“获取”:阅读、听讲、看视频都属于获取阶段。获取信息有三个主要目标:简化、容量、速度。即要将信息简化、获取信息容量要大、速度要快。这里最重要的是简化,在阅读书籍时,可以将很多不重要的信息快速扫一遍,或者直接略过,它对我们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大。

“理解”:即我们需要对重要信息的字面意思有所深入了解。

“拓展”: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拓展有三种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纵向拓展。深度拓展,要对知识背景进行探究。横向拓展,探究这个知识与其它类似知识之间的联系。纵向拓展,探究这个知识与另一种完全不相关的知识建立联系。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纠错”: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纠错的目的就是修正这些错误。

“应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建立“模型”最重要的三个方法: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

比喻法:就是寻找生活中的故事、图像或过程,找到它们与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内在化:将所学习的知识在脑海中创建图像。

图表法:创造流程图、概念图,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思维导图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高效率学习的一个方式: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具体办法就是,我们把学习的那项技能当成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需要用两到三个月时间完成,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我们需要把它分解成周目标和日目标,每天专注于完成当天的任务,这样做可以很好地避免拖延。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把学习计划调整为循环式作息计划。每周七天,学习六天,剩下一天用来休息。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晚上用来休息。学习应当设立成一个90分钟的专注目标,当完成整个任务,再休息30分钟。如此循环。

《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是如何做到的

以上就是我再次阅读《如何高效学习》的感悟,除了再次巩固书中提高的学习方法,我最佩服作者的就是行动力,作者至今还在直播自己整个学习的过程,通过互联网向所有人展示如何完成整个挑战,不断优化出更佳的学习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