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隆科多凭什么可以从理藩院守监一跃成为九门提督?这与官职不符啊?

青灯问史


满人贵族的升迁任用和汉员不一样的。不是循资升转。而是要看皇帝或者大贵族提携。福康安13岁授三等虾,两年后就提拔为二等虾,御前行走,过一年,又提拔成一等虾,再过一年,授户部侍郎。这就是中央大员了。这年福康安才17岁。你可能说福康安是皇后侄子宰相亲子,本身就是超级大贵族(隆科多也是皇后弟弟宰相亲子,一样的),其实小贵族一样可以的。比如和珅。和珅22岁授三等虾(对比下福康安13岁就三等虾,和珅起步很晚了),但是到了四年后,也就是26岁,和珅一样得授户部侍郎,用的时间和福康安一样。更关键的,和珅在两三个月后入军机,并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这就是宰相了,当年底,赏一品朝冠,赐紫禁城骑马,元老重臣的待遇就加上了。这就又超过了福康安。就是说和珅22岁参加工作,26岁就做到了宰相。


芋头170900173


佟国维写给隆科多两次职位,一次是理藩院守监,一次是九门提督。理藩院的级别倒是很高,大清属于从一品官秩。不过翻遍了理藩院有关的资料,也没有发现守监到底是个几品官,大概也就是剧中所说的牢头吧,既然是牢头,估计最多也就是个“科级干部”,因为理藩院的主事还只是个六品官,估计他最多也就干了个主事而已。

再看看九门提督,这可是一个大品级的官,属于重要岗位,放到今天,大概就是个京畿卫戍司令的岗位,于康熙十三年合并步军统领新设置机构,官秩属于正二品,到嘉庆年间升格为从一品。

这么一看,隆科多直接从牢头一跃为正二品的九门提督,太不可思议了吧。就算是皇帝权力盖天,也不可能说升就升啊,要是那样,所谓的品级官秩岂不是乱套了?虽然说电视剧是艺术再加工,但完全脱离现实,经不起现实推敲只怕也不行,《雍正王朝》是一部十分讲究的的电视剧,不会因此失分的。那么问题来了,隆科多到底凭什么从一个牢头直接升职九门提督的?

有人说,因为佟国维是康熙的丈人,因为他是孝康章皇后的姑孙子,因为他是孝懿仁皇后的兄弟,因为他是康熙的舅老倌,因为他是雍正的舅舅。其实,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尽管他有这些霸道的资源,皇亲国戚的身份的确对他大有帮助,但是据史载,康熙对这些皇亲国戚的管理十分严明,且十分讲究官秩晋升。

就比如他的儿子老十四胤禵,很多人都觉得他很像是康熙最终的接班人,连他自己都这么认为,但是作为继承人,胤禵是在康熙否决的第一批,因为他的爵位还仅仅只是一个贝子,虽然封为大将军王,但是一直没有真正的王号,离亲王的爵位还差三个等次,在如此看重秩序的康熙眼里,怎么会把皇位传给一个还是贝子的人呢?

同样,就算隆科多再优秀,但他只是个牢头,康熙绝不会不顾官秩层级,贸然提拔他当九门提督的,这里面一定还有其他的讲究。很多古装电视剧经常让皇帝点将,一把一个七品小官提成一品大员,这是不严谨也是不符合史实的,皇帝也许偶尔为之,但主要也只是起一个导向作用,鼓励那些埋没在汪洋大海的还记得为民请命的小官们努力工作,说不定就能碰见狗屎运罢了。

回到正题,那么隆科多为什么就可以一飞到枝头呢?我们看看隆科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简历。

康熙27年,隆科多官至一等侍卫(武职),擢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康熙44年,隆科多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职位被罢免,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康熙50年,隆科多受九门提督之职。

康熙59年,隆科多受理藩院尚书之职。

也就是说,隆科多之前的某些职位,按照现在的话说,也许级别和待遇是被保留了的,只是职务被罢免。

首先说一等侍卫,这也是官职,属于武职,官秩是正三品,一等侍卫由皇帝掌握的上三旗人员充任,宗室编制9人,每旗3人,隆科多是一等侍卫,说明他出身上三旗,地位是相当高的。

再说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仅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官秩就是正二品,所以隆科多在康熙27年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正二品官了。到康熙44年,他的这两个职务被罢免,除了一等侍卫的头衔外,再没有什么任职。

如此,也就是剧中所言,赋闲在家,靠佟国维接济过日子了。清朝的官员待遇明面上是很低的,一个正二品的官估计一年也就几百两而已,隆科多的官职虽然被罢免,但是级别和待遇是否保留不得而知。我想应该还是被保留着的,即便如此,一年几百两的收入也确实很难堪。再说,要是连级别待遇都刷去了,他又怎么会往佟国维那里跑,想要一份差使呢。

所以,九门提督是正二品,如果说隆科多保留了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级别和待遇,他只是平调,属于重用,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如果没有保留,但是他一等侍卫的头衔还在,属于正三品,从正三品到正二品的九门提督,虽说也是破格提拔,但是很正常,是提拔兼重用。这才是隆科多能够从守监到九门提督一跃飞上枝头的原因。


青灯问史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从理藩院的牢头升到九门提督看似不合理,其实是非常正常的。

原因有以下几点:

1、隆科多是旗人,而且是上三旗中的镶黄旗人。

在清朝上三旗的子弟一般都可以进宫当皇帝身边的侍卫,如果受到皇帝的器重,可以很快的得到升迁。

上三旗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的武装力量,是皇帝的亲信。

因此宫中和京城的卫戍职责一般都是上三旗的人负责。可以说这是满洲人,尤其是上三旗的满洲人的特权。

因此隆科多从理藩院的一个牢头,升到九门提督负责卫戍九门是很正常的事情。

2、隆科多并非一个年轻的小白。

隆科多并不是初入仕途的新人小白,隆科多曾经出任顺天府尹,并跟随十三阿哥在西北军中效力,驰骋疆场,也曾立过功。

他当掉的那把宝刀就是康熙曾经赐给他的。只因为不愿意在西北受苦才从西北跑了回来,因此被撤了职,赋闲在家,这样的人可以随时启用。

3、隆科多是皇亲国戚。

隆科多是佟家的人,佟家和皇上的爱新觉罗家族世代姻亲,按说隆科多还是康熙的小舅子。

康熙皇帝为了布局请佟国维吃饭,和佟国维进行了交换,佟国维下台,康熙皇帝提拔另一个佟家人上台,佟国维推荐了隆科多。

因此,基于以上几点,隆科多从理藩院的牢头升任九门提督合情合理,并没有不符合流程的地方。


逝去即历史


隆科多升任九门提督,不仅是佟国维和康熙的一次交易,更是佟国维和隆科多的一次双簧!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康熙后期,“九龙夺嫡”越发激烈,太子胤礽渐渐让康熙失去了耐心。

更让康熙痛心的是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不顾手足之情明面上背地里自相残杀。

此时的八爷党见太子被废,便开始更加积极的争取储君的位置,这让康熙很反感尤其是八爷党拉拢文武百官。

就在推举新太子这个节骨眼上,康熙请了佟国维吃饭并送了他副眼镜。

暗示佟国维要看清时局该退了,给年轻人让路而佟国维用“捧杀八爷”的方式,让佟家新任代言人隆科多进入朝堂。

那夜佟国维叫来了隆科多,并和他解释了以前安排他职位的用意。

佟国维何许人也,他深知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他更加需要谨慎。

所以和隆科多交代了自己的计划,自己烧八爷这口热灶让隆科多去烧四爷这口冷灶。

不管未来八爷和四爷那边当皇帝,佟家都不会因此没落所以隆科多在理藩院当牢头期间,就搭上了十三爷这条线和四爷党算是有了接触。

九门提督何许官职也?

九门提督相当于京城的卫戍司令,负责京城内城九门的守卫和门禁。

很多时候九门提督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废立,康熙年间九门提督官阶属于正二品。

而之前隆科多在理藩院办差,最多也就是个六品官,所以隆科多见到佟国维就话里有话自称牢头。

如今从理藩院牢头到九门提督,隆科多到底有哪些资格呢?

不凡的人生履历

隆科多的履历还是很丰富的,只不过是因为吃不了苦,才赋闲在家被佟国维雪藏了起来!

从在理藩院里隆科多接待十三爷时的交谈里,我们可以知道隆科多早些年和十三爷,那可是在西北打过仗立过功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跟随过康熙爷征战,获得过皇上御赐的宝刀,不过后来在四爷追缴欠银时给当掉了!

由于朝廷内的夺嫡斗争太严重,佟国维为了保护隆科多的政治生命,特地调他到关外带兵避免卷入权利斗争。

可惜他不明白自己六叔的用意跑了回来,虽然被免职但职级待遇都可能还保留。

我们看看隆科多的前半生的履历,康熙27年官至一等侍卫(武职),擢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到康熙44年副都统职位被免去,但还是一等侍卫,六年后被提拔为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军旅生涯,让他出任九门提督提供了可能。

出身清初豪门佟家

其次就是隆科多的家族实力了,出生于清初豪族佟家的隆科多,六叔乃是佟中堂论辈分自己是四爷等皇子的舅舅。

佟国维为保佟氏家族的兴旺,和康熙达成了交易,用自己下台换隆科多上位。

和佟国维演双簧表忠心得康熙信任

那夜隆科多从佟国维那回来后,醉酒间叹道“做人真难啊”,第二天便找到康熙“坚决”不肯接受九门提督的位置。

并“出卖”自己的六叔要求自己烧八爷灶的事情(明明要他烧四爷的冷灶),通过这件事隆科多向康熙表明了忠心。

他谁的灶都不烧只忠于皇上,最终得到康熙的信任出任了九门提督。

之后佟国维联络大臣们举荐八爷,表面上是逆着皇帝的意思干,或许是他和康熙的某种约定。

当初佟国维也是支持看上去“贤能”的八爷的,可是后来才发现皇上在意的人不是他,没办法只能通过“捧杀八爷”换佟家后面的政治地位了!


阙鱼肥


只说电视剧《雍正王朝》哈,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前是理藩院的一个牢头儿,级别肯定低的很,因为隆科多自己都说这个职位连给皇帝单独上奏折的资格都没有。从牢头儿到一品大员的九门提督这升迁速度快的离谱儿了,表面上看肯定不符合官轶,但是《雍正王朝》的剧情是有交代的,隆科多早年随康熙出征打仗是立下过军功的,而且功劳不会小,否则康熙不会亲手御赐宝刀给他的,隆科多原来的职务地位肯定不低。只是后来在家赋闲多年,没有担任过有权的实职了,没钱用把康熙当年御赐的宝刀都送进了当铺。康熙对有真本事的隆科多显然是欣赏的。隆科多出身的佟氏家族,是自清初以来的几代亲贵勋戚家族,康熙的生母也来自佟氏,隆科多应该是康熙的表弟。所以康熙对佟氏家族是信任的,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卫戍,皇宫和皇帝的安全也包括在内,皇帝只会交给核心的心腹来担任,还必须有能力,隆科多恰恰符合条件。所以佟国维举荐侄子隆科多时,康熙是满意的,还说小多子历练多年是该担当大任了。意外的是,隆科多接到就任九门提督的圣旨时,还有他当掉的那把御赐宝刀,由此可见,康熙早有意重用隆科多,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立志成虫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隆科多的背景。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是清初豪族佟佳氏的一分子。佟佳氏自关外便与爱新觉罗氏休戚与共,联络有亲,出了孝康庄皇后、孝懿仁皇后两个皇后,还有多人成为清初政坛上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如战死沙场的佟国纲,被誉为“佟半朝”的佟国维等等。在剧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的首脑,在康熙朝晚年拥有很高的威望和很大的权力,而他正是隆科多的六叔 。



所以,隆科多出身望族,又有那么位高权重的叔叔。拥有这样的背景,隆科多可谓是个典型的官二代,担任九门提督的可能性显然要比其他人容易得多。

而且在剧中,隆科多也并不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换句话说,他也是经过历练的。

我们从剧中可以了解到,隆科多曾经跟随康熙出征准噶尔,与十三爷胤祥并肩作战。而且在战争中还立下战功,康熙帝很高兴,当场将一把宝刀赐给他。之后,佟国维有意让他远离京城权力中心的是非,把他派到关外带兵,只是由于他不甘心在关外呆着,才当了逃兵,从关外跑回了北京。



那么,隆科多又是为什么要当一个小小的理藩院守监呢?

在剧中,隆科多从关外跑回北京后,无官无职又没钱,所以他找到户部借款。但后来黄河大水,国库竟拿不出赈灾的钱,原来都被借出去了。康熙震怒,决定派四阿哥胤禛追比国库欠款。为了还钱,隆科多只能把御赐宝刀卖掉还债,然后他还天天蹲在佟国维府门口,好说歹说非要让六叔给他重新谋个差事做。

最后,佟国维终于给了隆科多一个差事,那就是理藩院守监。



本以为六叔会给他一个像样的差事,结果却只求到了一个牢头的位置,但人在屋檐下,隆科多也只好黑着脸低头屈就,跑到理藩院无所事事,还打起了巨型麻将。

但佟国维并不是有意在敷衍隆科多,他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一方面,九子夺嫡逐渐陷入白热化,隆科多作为佟佳氏下一代的掌舵人,如果陷入皇子夺嫡中太深,一旦站错队,就容易满盘皆输,所以佟国维暂时将隆科多雪藏,避免他一步走错,祸及全家。

另一方面,此时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夺嫡形势立刻紧张起来,同时,十三爷胤祥恰好被关在了理藩院,佟国维静观形势,发现八爷胤禩虽炙手可热,但康熙的态度却很暧昧,而四爷胤禛成熟稳重,希望亦不小。



所以,他想借十三爷关入理藩院之机,让隆科多以守监的身份加强与胤祥的关系,从而也就加强了佟佳氏与四爷胤禛的关系。这样,佟国维支持八爷党,隆科多投靠四爷党,这就充分保证了佟佳氏的家族利益。

果然,后来康熙力主打击八爷党,与佟国维做政治交易。在这二位密切配合下,八爷党遭到重大打击,隆科多被封为九门提督,顺利走上政坛,成为康熙在传位的关键时刻留给四爷胤禛的一把宝刀。

所以,隆科多能从理藩院守监一跃升任九门提督,这也是康熙和佟国维二人的巧妙安排。


达摩说


所谓“理藩院守监”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佟国维给他侄儿隆科多(真实历史上佟国维是隆科多的亲爹而非六叔)的一个官职。至于原因嘛,“十三爷”即将被关押到理藩院,佟国维让隆科多借此攀上“十三爷”,上“四爷党”的船。实际上,这一段本身就存在不少漏洞。



一、理藩院是清朝处理民族、外藩事务的专门机构。在晚清总理衙门设立之前,与俄罗斯相关的外交事务也由理藩院负责。换句话说,理藩院大致相当于现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和外交部的部分职能的杂合体。将“十三爷”关在理藩院监狱,其本身就是不符合常规的,因为清朝宗室、觉罗的司法处理都是由负责皇族事务的专门机构宗人府负责的,关押似乎也应该是关押在宗人府而非理藩院。



二、理藩院作为民族、统战加部分外交主管部门,其职能与司法关系并不大,是否有设置监狱的必要?本人翻阅了一些史料,并没有找到理藩院设有监狱的任何文字记载。换句话说,理藩院压根儿没有监狱!即便有,应当也是规模非常小的临时羁押地,充其量也就是现在的拘留所之类,关押一些与其职能相关的人员。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史籍中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那么,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要将“十三爷”关在理藩院呢?要么是编剧把理藩院的“藩”理解错了,理解成了“藩王”的藩。那么,把“十三爷”这位“藩”关在理藩院也就顺理成章了。要么是为了显示康熙帝担心将“十三爷”关在宗人府不安全,因而另觅他处关押,实际上是对“十三爷”的隔离与保护,这里我们就不去细究了。如果理藩院真有监狱,那么隆科多的这个“守监”是多大官儿呢?以和理藩院平级的刑部为例,刑部司狱(大致就是“守监”)是从九品官员,九品十八级中最低的一个等级,可见“守监”的级别是非常低的。可是,后来隆科多却由“守监”直接被授予了“九门提督”的官职,这符合常规吗?



“九门提督”,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乾隆后改五营)统领,负责京师九门防务,掌管着整个北京城的城防。设置于康熙十三年,为正二品官员,嘉庆年间升格为从一品。换句话说,隆科多直接由从九品被提升为了正二品,很明显,这是不符合常规的。或许有人要说了,剧中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侄儿,虽然不是真实历史上的亲儿子,但起码也是康熙帝其他某位娘舅的儿子,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儿、康熙帝的表弟,妥妥的首席外戚之一,任命个什么官儿还不是康熙帝一句话的事?那还真未必!清朝虽然对外戚有着许多优待政策,但是还是要遵循相关制度的,直接从从九品提升为正二品,可能性并不大。即便是亲儿子,清朝的皇帝也不能想封亲王就封亲王,皇子们想封王也必须有拿的上台面的“功绩”,清朝皇子没有封爵或者仅有贝子爵位者并不在少数,更何况一个外戚?如此“破格”提拔,几乎不可能!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给出的理由是隆科多起初是在关在军中效力的,因为吃不了苦,跑回了京师,因此被“赋闲”了,这才走起了“六叔”的门路,谋个差使。同时,也是康熙帝为了磨炼这位表弟的性子,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将来另有重用。具体隆科多“赋闲”时是否保留了相关待遇,剧中没有交代。真实历史上,隆科多的经历与此有些类似,但不是“逃兵”。康熙二十七年,隆科多被授予头等侍卫,后来又晋升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銮仪使和副都统本身就是正二品官员。康熙四十四年,因为下属违法,隆科多受到牵连,被免去了銮仪使和副都统的职务,仍在头等侍卫上行走。什么意思?就是免去了正二品的銮仪使和副都统职务,保留正三品头等侍卫的待遇,但没有实职。也就是说,彼时的隆科多仍旧是正三品官员,只是没有具体差使,大致相当于现在所谓的“享受副省部级待遇”,想必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也是默认了这个大前提的。



如果是这样,一切也就说得通了。隆科多本身有着正三品的待遇,而且还曾经是正二品官员。为了“巴结”所谓“四爷党”,同时也是为了贯彻康熙帝磨炼表弟的意图,佟国维让隆科多以正三品之尊临时干起了“牢头”的活儿。因此,各方面都能说得过去。之后,隆科多被从正三品待遇恢复为了原来的正二品实职、授予了“九门提督”的新职务也就没有什么突兀的了。按原来的职务算,这算平调;按被免职后的待遇算,也只是晋升了两级而已,这是符合常规的。



当然,所谓“理藩院守监”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杜撰出来的东西,真实历史上的隆科多并没有这样的经历,因为隆科多根本没必要刻意去攀附所谓“四爷党”。



首先,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掌控者京师防务,任何皇子想要顺利“接班”,都离不开隆科多的支持,只有皇子巴结隆科多的份,隆科多没必要刻意巴结某位皇子。其次,隆科多的亲姑姑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清世宗的祖母,隆科多是亲世宗的表叔。同时,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清世宗的嫡母兼养母,清世宗出生时因为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彼时地位低下,没有亲自抚养儿子的权利,清世宗自幼便被交给了无子的时任贵妃、也就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清世宗称隆科多为“舅舅”的原因所在。有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这层关系,隆科多与清世宗自然比与其他皇子更加亲近。因此,隆科多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当“牢头”来接近“十三爷”上所谓“四爷党”的船。再其次,作为皇帝的表弟兼小舅子,当“牢头”显然是不可能的,这等于是在给皇帝脸上抹黑,给皇帝丢人!更何况,佟国维并不是隆科多的六叔,而是亲爹,怎么可能让亲儿子隆科多当“牢头”去?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这一段,纯属剧情需要,诸位千万别较真儿!


农民工歪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前期,隆科多混的是真惨,去自己叔叔佟国维府上打秋风,连管家都看不起隆科多,后来在佟国维的举荐下,隆科多也算是有了工作,在理藩院当个守监,这个职务最多是个六品官而已,所以隆科多是极不情愿上任的。


可后来在康熙的介入后,隆科多算是走了狗屎运,被直接提拔为九门提督,这个职位是当朝二品的大官,也因为管理北京城的城防,所以更是地位显赫、位高权重。



为什么一度十分落魄的隆科多,能直接从一个牢头可以晋升到当朝二品呢?而且是官居要职呢?这个晋升速度也太快了吧。


首先,隆科多在当守监之前也是有过官职的,在关外当过都统级别的武职。


在《雍正王朝》里也有过介绍,隆科多以前随十三爷胤祥去西北打过仗,立过战功;也跟过康熙打过仗,并且还受到过康熙嘉奖,得到过一把康熙御赐的宝刀,后来隆科多日子过不下去,还把宝刀拿去典当了,这自然是后话了。


至于隆科多为什么生活潦倒,实在是因为隆科多镇守边疆吃不了那个苦,就逃回来了。如果不是佟国维出面,隆科多估计就不是一个撤职这么简单了。而当时隆科多在关外的武职至少是个三品,虽然职务被罢免了,但是级别还在。也因为清朝官员薪水实在太低,一个三品官的薪水一年也就几百两银子,所以隆科多的日子很落魄。


所以,三品级别的隆科多能当上二品级别的九门提督,只能算是破格提拔重用罢了,不能说是打破常规任用。



其次,隆科多能当上九门提督,实际是佟国维和康熙之间的交易。


隆科多能当上九门提督,还是因为康熙晚年严峻的政治形势。太子二度被废后,皇子们欲欲跃试,都想当上太子,使得皇子们之间的斗争越发激烈,连康熙都力不从心。而当朝宰辅的佟国维在朝中势力雄厚,也有向老八靠拢的趋势。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也为了让康熙满意的那位皇子继位,康熙就和佟国维做了一次交易。


康熙为了打击老八集团,就必须要求佟国维退休。佟国维的退休则换来政治素人隆科多的上位,这样就能确保佟氏家族还有人在台上掌权,也使得老八阵营实力大减,一举两得。



其实佟国维在和康熙做交易之前,已经要求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守监了,因为他知道,不久的将来,理藩院会迎来一位重要犯人,这人就是十三爷胤祥。隆科多以前就是胤祥的下属,再加上这一次隆科多利用守监的身份,把胤祥伺候好了,也算搭上了老四胤禛的这条线,佟国维又在老八阵营。


所以不管哪个皇子当了皇帝,佟氏家族都有人可以出来掌权。当然,当康熙要求佟国维退休时,佟国维就已经知道老八已经被推出局了,那继承皇位的很有可能就是老四胤禛了,那佟国维叫隆科多去烧十三爷的冷灶还是烧对了。



三、隆科多能当上九门提督,自己背后的家族也有重要。


佟国维之所以能当上当朝宰辅,佟氏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除了不把所有的赌注放在一个篮子里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佟氏家族是清朝“四大外戚家族”之一,与爱新觉罗家族是命运共同体。


佟氏家族在清朝建立期间立下汗马功劳,凭借战功得以和皇族联姻。康熙的母亲就是佟国维的姐姐,所以康熙应该叫佟国维一声舅舅。而且康熙的两任皇后都是佟国维的女儿,可见佟国维背后的家族在清朝的政治地位如何。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不可取的近亲结婚,但在那时候是非常鼓励这种行为的,叫做“亲上加亲”,也导致了此后的皇帝的生育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凭借着家族关系,隆科多当上位高权重的九门提督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果是没有背景的人,肯定不可能当上这个肥缺的。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隆科多当上九门提督是走了狗屎运吗?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雍正王朝》中的隆科多,在剧集刚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名被罢职在家的八旗闲散子弟,先是为了攀上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这一党,被佟国维安排担任理藩院的守监,之后又被康熙皇帝直接提拔为了九门提督。从一介罪臣到不入流的小吏,再到掌握京城卫戍的武官,隆科多简直堪比坐上了直升飞机,其升迁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当然,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的杜撰,《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能够以汉人身份获封为毅亲王,《雍正王朝》中,雍正也能将大字不识的潜邸奴才李卫一步步扶上地方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那么隆科多从理藩院的守监一跃成为九门提督,也就变得可以理解的。

当然,如果将历史史实以及从《雍正王朝》的剧情结合来看,其实隆科多迅速的做到九门提督的位置,也是一种必然。


历史上的隆科多,曾官至副都统,这与九门提督在官至品阶上已经相差不多了。

《雍正王朝》中,关于隆科多和佟国维的人物设定,一直为人所诟病。剧中,隆科多称佟国维是自己“嫡亲的六叔”,然而如果真的放在正史中,隆科多真的这么叫,那就是不孝之举了,因为佟国维不是别人,正是隆科多嫡亲的亲爹。

佟佳氏家族作为康熙朝时期的“四大外戚家族”,与康熙皇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佟国维的亲姐姐,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而佟国维的两个女儿也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即康熙皇帝的第三人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悫惠皇贵妃佟佳氏。这就使得佟国维既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又是康熙的老丈人,而作为佟国维之子的隆科多,也自然兼具康熙皇帝表兄弟和小舅子的双重角色身份。

也正是因为如此,隆科多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被授为一等侍卫,后又被提拔为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而这个副都统已经是正二品的武官职级,与在康熙时期还是正二品的九门提督在品阶序列上已经是一致的,只不过九门提督由于其位置的重要性,使得其地位要高于都统级别的武官将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受到属下牵连,隆科多被罢黜了副都统职务,但是仍就享有正三品的一等侍卫的职权和待遇。而在康熙“两废皇太子”的过程中,隆科多坚定的站在康熙一边,并与所有的康熙皇子保持了绝对的中立,从而赢得了康熙的信任,于是在导致“二废皇太子”的“托合齐会饮案”后,原九门提督托合齐被拿下问罪,不久后死于狱中,隆科多便坐上了九门提督的位置,直至康熙去世,并在雍正登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雍正王朝》的“追比户部欠款”的剧情中,也有着对于隆科多军旅身份的暗示,而且剧中也介绍了隆科多是因为做了“逃兵”才被罢官赋闲的,这就说明隆科多此前是有着一定的军阶职级的,况且剧中的隆科多也是“英烈”之后,他的“父亲”是在乌兰布通之战中阵亡的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从这份家族荣耀和家族世系关系上,隆科多也会保留一定的职级职务。这就像当年的和珅,尽管最初做的是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可是他袭承的家族爵位是三等轻车都尉,享受的是从三品的职级待遇一样。

所以,看似隆科多从理藩院守监一跃成为九门提督有点唐突,但是如果结合其家族背景,世系职级以及过往的职级来看,康熙这样的任命并不算是“违背官制”。


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康熙来说,任命隆科多做九门提督,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

首先,在此之前,隆科多并没有牵扯进皇子之间的争斗。

说到这里,不得不钦佩佟国维的厉害。就在隆科多想佟国维大言不惭的提到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企图“拥立新君”的时候,佟国维果断喝止了隆科多这样危险的想法,他非常清楚,自己已经陷入其中,但是隆科多并没有自己这样的心智和谋略,参与到皇子之间的斗争必然是凶多吉少。于是,佟国维将隆科多安排到了理藩院,除了借此攀上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外,更重要的就是将隆科多按死在理藩院,将他从外界的斗争隔绝起来,这实际上是对隆科多的一种保护。

于是,在外朝堂上众位朝臣为了拥立新太子而奔走疾呼的时候,隆科多却在理藩院安详的打着“巨型麻将”,完美的避开了这场争斗,同时也使得自己没有被打上任何党派的标签,这就让隆科多具备了极大的政治优势,进而为康熙所器重。再加上其本身就与康熙皇帝有着亲缘关系,于是康熙皇帝便借此对其进行重用以及拉拢。

其次,康熙皇帝也需要借由隆科多争取到佟国维的支持与配合。

佟国维为什么被康熙拿了下来,原因就是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还是国丈的佟国维,在朝中影响力巨大,“佟半朝”绝非是浪得虚名,而佟国维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的态度,让朝野上下迅速形成跟风,这也就是康熙为什么说佟国维煽乱朝纲的原因。因为佟国维影响力太大,而他又陷的太深,所以康熙不能保佟国维,只能将佟国维拿下。

佟国维与康熙吃了一顿饭,康熙一句“活的时间太长,挡住了后辈上升的道路”,让佟国维知道康熙的选择是废太子,不是八阿哥,也不是四阿哥。佟国维明白了康熙的心思,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全身而退。

而康熙也为佟家规划好了未来,那就是重用隆科多,让隆科多成为整个佟家在朝堂上的利益代言人,以此解除了佟国维的后顾之忧,这也使得佟国维一心一意的同康熙唱了这出“双簧”,狠狠的“坑”了八阿哥以及整个“八爷党”一把。

再次,便是隆科多“卖叔求荣”,这是康熙非常希望看到的,更是康熙所需要的。

为了更好的帮助佟国维与康熙将这出“双簧”演的彻底,佟国维与隆科多还上演一出“苦肉之计”,那就是隆科多亲自检举揭发佟国维的所作所为,进而让康熙能够罢黜佟国维,打击“八爷党”,同时向朝臣昭示自己非常反对和反感朝臣与皇子们搞串联,搞结党的行为。可以说隆科多的举动很好的帮助了康熙进行“敲山震虎”。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隆科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利的舆论地位上,毕竟连隆科多这样一个人连自己的亲叔叔都能出卖,和隆科多结党也要小心承担被他出卖的结局风险。

可以说,康熙是籍此将隆科多从朝臣和皇子中将其孤立出来,专心为己所用,而这样的九门提督,也才更让其放心。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隆科多凭借“揭发”自己的亲叔叔佟国维,成功从为人唾弃的逃兵、不入流的理藩院牢头,一跃成为了掌管京城卫戍的九门提督,同时佟家内部也完成了权力的还代与交接。而这一切,都是康熙大智慧和帝王心术的体现,自然也就没有官制一说了。


雍亲王府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从理藩院守监一跃成为九门提督,看似不符,实则大符,因为隆科多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

佟佳一族与爱新觉罗氏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戏,一次,康熙皇帝宴请佟国维并且开门见山的对其说:“你佟氏一门自龙兴关外,就与我爱新觉罗家联姻联亲,休戚相共”,这一句话便交代了当时佟氏一族在朝廷中的地位,也注定了佟家必须有一个扛大旗的人。而从康熙与佟国维二人这顿饭上就可以看出,二人都有意为世代显赫的佟家寻找一个接班人继续扛大旗。只不过二人的目的却不相同,康熙是为了稳定住与拉拢这个当朝最显赫的家族,授之以恩,让其效忠自己以及支持以及做的决定,而佟国维则很简单,就是为了能够让佟家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并保证佟家的地位,于是一个飞黄腾达的隆科多因此而诞生了。


佟氏唯一一个可以扛大旗的后人-隆科多

佟氏在朝廷之中具有佟半朝的称呼,由此可见他的地位,但是到了佟国维的下一代却没有一个像样的人物,能够扛着起佟家这一大旗,佟家后代本来就人丁不旺,而且多少酒囊饭袋,即便是隆科多也只能说是机灵了点,但是好堵好玩吃不了苦,也缺乏大才的品质,虽然如此,但是隆科多跟其他的佟家后人相比还是强了不止一倍,好生栽培一下未必不能成才。所以很早的以前佟国维便下定决心,培养隆科多为自己家族的接班人,之后隆科多的人生轨迹便是不知不觉的按着佟国维的规划走的。


隆科多镀金成功与被压制

隆科多早年还是有一些成就的,在康熙皇帝秦政准格尔时,隆科多随军作战立过军功,英勇杀敌也不含糊,因此被很多人看中,后来被分配到乌里雅苏台当副将,相当于被家中长辈派出去磨炼,这样一来既有了军功又有了在外镇守边疆保家卫国的经历,相当于两次镀金,再加上隆科多是佟氏一门的后裔,之后的官场仕途可以用平步青云的形容,但是事与愿违,隆科多的镀金只有第一次成功了,而在乌里雅苏台当副将的时候却因为吃不了哪里的苦,当了逃兵跑回了家,这一下子可气坏了佟家的掌门人以及当时的康熙皇帝,认为其是烂泥扶不上墙,于是没有给他好脸子,这也就是后来隆科多混得很惨,没有一官半职做,只能一天无所事事的混日子,但是这正是佟家掌门人对其的另一种磨炼。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隆科多一步登天

隆科多经过了数十年压制与磨炼,终于到了该登场了的时刻,佟家后继掌门人隆科多登场了。隆科多先是被佟国维安排到理藩院守监做一名狱头,这个职位看似简单没品味,但是却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十三爷此时被关押在理藩院,十三爷是四爷一党,所以此时便是隆科多坐上四爷的车队的最好时机,因此隆科多做的这个狱头的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代表着隆科多的站队,以及其背后佟氏一门的站队。之后不久隆科多的好日子终于到了,就像是一把孕育了多年的宝剑,终于到了该出鞘的时刻,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随着康熙的身体一日不如,即将崩溃,九子夺嫡的战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时隆科多作为康熙的势力,佟家的势力,以及四爷的势力登台了,被康熙封为当时最为重要的一角色九门提督,并且达到了定乾坤的效果,多年的培育,多年的处心积虑终于见了成果。


隆科多为什么一步登天被直接封为九门提督

一、隆科多经过多年培育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出击,而显然是时候登场了。

二、隆科多作为佟家的掌门人登场,这么至关重要的时刻,佟家自然不会缺席。

三、康熙需要这么的一个人,这么一个能够为自己稳定局势的人,或者说一个势力,隆科多以及其背后的佟家就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相当于在佟家以及康熙皇帝的共同安排与策划下一步登天,直接被封为九门提督,这看似不符,实则很符合当时的实情。


隆科多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就与机遇其实与自己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隆科多代表着佟氏一门,还是在《雍正王朝》之中康熙宴请佟国维这段戏的后半部分,康熙问佟国维:“佟氏后人谁能做事啊?”,佟国维答:“小多子还不错”,从此就可以看出隆科多的被提拔不是偶然,也不是靠他自己,而是两方利益共同促进的结果。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