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中国古代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经”是根本,诗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以《诗》为经,伟大。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民族,不仅如此,还以《诗》为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特异性。

想象一下,在一个蛮荒时代,人们穿着葛布缁衣,吃着粗茶淡饭,可是却有那么一群人,远瞻星空,近观蒹葭,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是多么奇特的景象啊。即使在春秋战国,那样动荡不安的年代,君王在写、贵族在写、百姓在写、妇女也在写……无论富贵贫穷,所有的人都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喜悦、骄傲、悲凉……在我们灵魂的深处,在就有这样的一种诗性的存在,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为什么说诗性是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的呢?咱们就说刘邦,他这个人好像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的这首《大风歌》酣畅淋漓,气势磅礴。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公元前194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共同欢饮数十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起了这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悲怀泪下。

刘邦想必是不用作过多的介绍了,而淮南王英布我们来细数一下他的经历。英布这位乱世枭雄,和陈胜吴广一样,原为囚徒,在秦末楚汉相争之时,他是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齐名的三员悍将。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英布也加入反秦大军,跟随项梁,项梁战死后,追随项羽,在齐王叛楚时,为求自保归附刘邦,后来被封为淮南王。在吕后铲除异姓诸侯时,起兵造反,但是一介莽夫,终是败在刘邦的手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刮起大风,浮云飞扬,天一下子变了样。白驹过隙,白云苍狗。遥想当年,还是一副痞子模样,如今,站在高位,看着天下风云变化。输了多少次的赌局,唯独赢了这局最大的,一切仿佛是运气,好似是天注定。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震慑四海,一统天下,是衣锦还乡啊!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汉朝的开国皇帝,将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了起来,还把主见分崩离析的民心汇聚了起来。此句表达了刘邦此时此刻自豪的心情,回到故乡,满满的乡愁和过往一连串的回忆,一时涌入心中,自是五味杂陈。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好一个“安得”,抒发了刘邦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要有“猛士”,还要“守四方”,英布倒是个猛士,可惜反叛了,当初他背叛了项羽,如今也背叛了刘邦。常言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对于刘邦来说,打天下已是很难,那么守天下真的是更难了。

成大事者,要有远大的志向,现在,刘邦坐拥了这千秋江山,是希冀,还是疑问,自己能否当好这个皇帝。在他还是布衣的时候,他没有怀疑过未来;在和项羽对抗的时候,他没有放弃过天下;在他功成名就的时候,反倒有点害怕了。

在他夺得天下的过程中,项羽悲叹人定不能胜天,而作为胜利者的刘邦,也发出了类似的悲音,难怪要“慷慨抒怀,泣数行下”。

如果说项羽的《垓下歌》表达的是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刘邦的《大风歌》表达的就是胜利者的悲哀,异曲同工,两首诗歌表达的都是对于人的渺小的哀伤。也许,真的是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命中注定的吧。李宗吾评论刘邦是厚黑学的鼻祖,将厚黑运用的极其精妙,江山易主是注定的。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真的有看面相这一说,吕雉在刘邦最低靡的时候下嫁他,却真的如其父亲说的那样,拥有了荣华富贵,成为史册上闻名的吕后。有句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古人都信命,而我们称之为迷信。要我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刘邦能够胜,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至于注定和运气占了几分,无从说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代帝王,自觉渺小,这般领悟是多么可贵。刘邦胜项羽并不是偶然,一个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人不得天下,谁的天下?要我说,《大风歌》,刘邦就是这大风。

唐诗云: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被唱大风歌。

人生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存在,为人已够渺小;未来,太远也要希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