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宋武帝刘裕建立的南朝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也是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中国祚最长(60年)、疆域最大

、国力最强盛的朝代。刘裕代晋建宋,也拉开了南北朝对峙的序幕。

刘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继承并拓展其父刘裕制定的一系列富民兴国政策,创造了长达近30年的盛世——“元嘉之治”。史载“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宋书》)——国内一派欣欣向荣、太平盛世景象。

但这样一幅国泰民安的盛世之治,却因为一场由宋文帝刘义隆发起的“复仇之战”而终结,一场战争将刘宋王朝推进了民不聊生的泥潭,刘宋自此由盛转衰,国力大损,内讧不断,皇位更迭频繁,内忧外患中被权臣萧道成抓住机会,篡宋建齐,刘宋王朝灭亡。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


这场影响刘宋王朝命运转折的复仇之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二次元嘉北伐。

一次主动发起的北伐战争,为何反将自身推向了衰亡之路?让我们拔开历史的迷雾,探寻究竟。

1.起因:一个纸上谈兵的错误决策

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励精图治,国力快速恢复。但天不假年,一代雄主刘裕在位不到三年,就于422年病逝。其子宋少帝刘义符即位后,嬉戏无度,昏庸怠政。一直对南朝虎视眈眈的北魏,趁机发兵,于423年攻占了刘宋的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之地,致使刘宋北部防线南移。

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顾命大臣废掉刘义符后,拥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是位治世能君,在位期间,革弊政,劝农桑,减赋税,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创造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元嘉之治。

虽然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但好大喜功的刘义隆始终有一块心病:少帝时期被北魏趁火打劫抢占的河南之地,一直没有收复。

收复河南之地对刘义隆来说具有多重意义:一是能保持老爹刘裕打下的江山完整无缺;二是刘宋的北部防线能向北拓展,增强边境缓冲地带;三是借机报第一次北伐失败之仇,建功扬名,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望——毕竟,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能把先帝丢掉的土地夺回来,无疑是对自己代兄执政合理化的有力证明。

为此,即位不久,宋文帝在清除了擅杀其兄、前少帝刘义符的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权臣后,就于公元430年发动了对北魏的第一次北伐。

由于宋文帝用人不善,主将到彦之指挥不当,北魏军采取雨季主动撤离、冬季大举反攻的策略,大败刘宋10万大军,第一次北伐无果而终。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宋文帝刘义隆


虽然首次北伐完全落败,但宋文帝并不甘心。此后20年间,他励精图治,恢复国力,图谋再举。

公元450年四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10万大军,以狩猎为名,南侵刘宋汝南郡,刘宋将士奋力迎战,死守重镇悬瓠,北魏围城42天无法攻破,无奈撤兵。

击退魏兵后,宋文帝雄心再发,很快就召集群臣,商议借机反攻,北伐收取河南失地。

此时的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治理下,对外开疆拓土,已经征服了柔然、北燕、北凉、胡夏等国,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兵强马壮。

因此,对宋文帝的北伐建议,沈庆之、刘康祖、萧思话等大将以及太子刘劭大多数朝臣都都极力劝阻。只有王玄谟、徐湛之、江湛、袁淑等少数文臣,为迎合宋文帝取得宠信,支持北伐。

特别是彭城太守王玄谟,虽无带兵经验,却喜欢纸上谈兵,揣知文帝心思,屡次鼓动宋文帝北伐。

“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须意。’”(《资治通鉴》)——听听王玄谟所说的话,让人有一种像霍去病征伐匈奴、封狼居胥山的感觉!

御史中丞袁淑也极力迎合文帝:“皇上收复故土,应当前往泰山封禅。我等臣子遇到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愿意呈上封禅书!”文帝听了大为高兴。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刘宋大将沈庆之


沈庆之等继续劝阻说:“我们是步兵,他们是骑兵,形势上对我们不利。目前我们的军队也不如从前,强行出兵恐怕只会自取其辱!”北伐心切的宋文帝根本听不进去,就让徐湛之、江湛等人与沈庆之辩论。沈庆之说:“耕种要向农夫请教,织布要向织女请教。出征作战和一群纸上谈兵的白面书生谋划,有什么用呢!”

最后,宋文帝力排众议,决定北伐。

2.胜负:一场宋魏综合势力的较量

450年七月,宋文帝正式下诏北伐,调集大兵约20万,兵分三路北伐出击。

但不久,由于东路主力先锋王玄谟刚愎自用,错过攻取滑台良机,滑台三个月没有攻下,十月份黄河结冰后,北魏援军开始渡河反攻,拓跋焘亲率大军40万,号称百万,分兵多路,逼近宋军。

王玄谟惊惶失措,弃军逃跑。主将败逃,宋军大乱,魏军乘势进攻,大败宋军。

魏军继续乘胜南下,一直进逼至建康对岸的瓜步山,与刘宋都城隔长江相望。京城一片恐慌,将王公以下的贵族子弟全部征集入伍,沿江防守。宋文帝登上城墙,忧心忡忡地说:“很少有人同意北伐计划,如今士兵厌战,百姓劳苦,满城怨恨,都是我的错!”

魏军虽然攻至长江,但意识到此时攻灭刘宋并不现实,实现了饮马长江的目标后,将宋文帝羞辱一番,撤兵北归。

刘宋发起的第二次北伐至此失败,而且结束了自元嘉以来的30年盛世,“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资治通鉴》)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北魏刘宋疆域图


刘义隆励精图治30年,一手打造的元嘉之治因为一场北伐走向衰落,未免令人叹息。

但战争是两国综合势力的较量,从当时宋魏两国的形势看,这次北伐失败并不意外,从综合国力、作战能力、指挥水平等多方面分析比较,北魏皆强于刘宋——

综合国力。刘宋承接东晋,建国时间短,家底薄,东晋末年频频平定叛乱,朝廷开支巨大。刘裕、刘义隆父子三十余年精心治理,表面上看百姓生活富足安定,不过是与晋末乱世相比,其国库并不宽裕。

本次北伐前,为了筹措资金,朝廷不得不下令从宗室王公、政府官员甚至普通百姓借钱来用。“王公、妃主及朝士、牧守,下至富民,各献金帛、杂物以助国用。”“有司又奏军用不充,扬、南徐、兖、江四州富民家赀满五十万,僧尼满二十万,并四分借一,事息即还。”(《资治通鉴》)——连僧尼都得借钱供朝廷北伐军需。

而北魏此时已经建国70余年,统一北方后,由游牧民族转向自耕农经济,农牧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他们在对外作战中,主要以抢掠当地粮食、牲畜为口粮。连年征战,胜多败少,掠夺了大量人口、财物。充足的粮食、资金为北魏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北魏四处征战


另外,冷兵器时代,人口和兵源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记载,拓跋焘时期,北魏人口约3000万,而刘宋第二次北伐前,全国人口约2000万,不足北魏人口的七成。北伐前,刘宋朝廷因为兵力不足,临时发动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百姓每户按三个壮丁出一人、五个壮丁出两人的比例征召兵源。

作战能力。本次北伐前,刘宋只在20年前进行过一次北伐。其后再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战争,朝廷治理内政,百姓安居乐业,几十年不动兵戈,将士缺乏作战经验,普遍厌战,导致战斗力差。同时,刘宋兵力以步兵为主,与骑兵作战,劣势更大。北伐前,大将沈庆之就曾上谏:“我步彼骑,其势不敌。”(《资治通鉴》)

反观北魏,主要以骑兵为主,几十年来征柔然、平胡夏,伐北燕、攻北凉,连年征战,将士战斗经验丰富,作战能力较强。北魏还善于在战争中大量掳掠外族人口,充实兵源,并在战场上令外族士兵充当先锋,鲜卑骑兵押后督阵,如前锋战士畏战,鲜卑骑兵即以座骑踩踏,逼其猛攻。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拓跋焘是杰出的军事家


指挥能力。宋文帝是守成之君,虽然开辟元嘉之治,但军事能力较差,每次作战前,都是严格按照提前定好的作战计划,由他本人在后方下达指令,将领没有随机应变的权利。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往往贻误战机。

“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交战日时,亦待中诏,是以将帅趑趄,莫敢自决。”(《资治通鉴》)

相比之下,北魏拓跋焘不仅身经百战,是个杰出的军事家,而且亲上战场,随时根据战情调整作战策略,掌控作战主动权。本次对战中,拓跋焘先是大兵围攻刘宋彭城、盱眙等城镇,见宋军防守严密,一时难以攻取,立即改变战术,分兵围而不攻,然后率兵直接南下,直抵长江口岸,威胁刘宋都城,给刘宋带来极大恐慌。

另外,宋文帝无人可用、用人不善也直接导致了北伐的失败。北伐前,刘宋第一战将檀道济遭杀害,到彦之、王促德等老将去世,导致大将匮乏。沈庆之、刘康祖等大将因反对北伐而不受重用,反而重用没有统兵经验的王玄谟为主将。本次北伐,正是王玄谟的自以为是,贻误了攻城战机,被北魏打了反击战。


元嘉北伐:一场雄心壮志的“复仇战”,断送了刘宋王朝30年盛世

拓跋焘是杰出的军事家


3.影响:刘宋由盛而衰走向衰亡之路

一场志在收复失土的复仇战,不但没有收复寸土,反而被北魏大举反击,给刘宋朝廷带来了深远影响。

民不聊生,由盛转衰。魏军北归途中,为报复刘宋军队的抵抗,大肆抢夺人口财物、焚毁房屋,所到之处,劫掠一空,给刘宋百姓几乎带来了灭顶之灾。

史载:“焘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略不可称计,而其士马死伤过半,国人并尤之”。(《宋书》)“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槃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资治通鉴》)——魏军经过之地,青壮年遭屠杀,魏军甚至用长枪挑着婴儿跳舞作乐。烧杀抢掠,焚毁房屋,连春天燕子归来都没有房子筑巢了。萧条之象,可见一斑。持续30年的“元嘉之治”至此转衰。

骨肉相残,走向衰亡。这次北伐,还给刘宋朝廷埋下矛盾隐患,开启了刘宋王朝皇室互相残杀、滥杀朝臣的恶劣先例。

拓跋焘兵临长江后,宋文帝、江夏王刘义恭、武陵王刘骏和太子刘劭等人,担心曾因谋反被贬职的彭城王刘义康借机叛乱,就上表文帝,将刘义康杀害。

战争结束后,太子刘劭等人又上表请求追究王玄谟、徐湛之、江湛等人的责任,但宋文帝却说:“北伐是我的意思,他们只是没有反对而已。最后只是将王玄谟、萧斌等临阵逃跑的大将免职,其他人并未追究。

刘劭从此与徐湛之、江湛等结下怨恨,并对文帝心怀不满。后来,刘劭伙同其弟刘濬等人巫蛊宋文帝,事泄后,宋文帝欲废掉太子,刘劭就召集亲信,乘其不备,将宋文帝以及徐湛之、江湛等杀死,并嫁祸徐湛之、江湛,然后即位称帝。

武陵王刘骏随即起兵讨伐刘劭,并获得各方军镇的支持,两个月后刘骏攻进京城,诛杀刘劭及刘濬,自己即皇帝位,是为刘宋孝武帝。孝武帝末年,担心太子刘子业皇位受到威胁,又大杀宗室。此后,刘宋皇室宗亲就在互相残杀、内斗中不但更替,直至479年末帝刘准被迫禅位于权臣萧道成。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宋书》《南史》


b �\u0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