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探索者,张作霖打造的第一艘“航母”,搭载8架水上飞机


昨天到电影院去看了《决战中途岛》,说实话,从珍珠港到中途岛海战,我写过很多,对于这场战争还是很了解的,但是从大屏幕上直观地看飞机轰炸航母,还是很震撼的。

要知道在二战的时候,人家已经航母集群对战,而我们连艘像样的军舰都没有!

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海军一直是一块心病,在洋务运动的时候,清政府就掀起一股海军热,勒紧裤腰带打造了“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比较让人无法相信的是,清政府重金打造的北洋舰队,甲午海战时在日本联合舰队面前不堪一击,甲午海战的失败,标志着清政府洋务运动三十年的彻底失败。

中国航母探索者,张作霖打造的第一艘“航母”,搭载8架水上飞机


从此,中国陷入被西方列强瓜分的狂潮,再也没有精力去发展海军,到民国时期,中国海军已经完全落后于世界,想要赶上当时的西方强国,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到1922年的时候,日本的凤翔号航母下水,是世界真正意义上第一艘航母,海军作战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此之前,海军作战思想是日新月异,比如在甲午战争前后还流行撞击打法,将船头打造的十分尖锐,然后去撞击敌舰,这种看似沙雕的作战理念,曾经一度占据主流。

从甲午海战后,海军作战思维正常化,基本上就是,船要大,炮要大,打的速度还要快,也就是发展大型战列舰。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有意抑制日本的发展,不让日本发展大型战列舰,但是日本已经走上扩张的快车道,你要不让他发展大型军舰,不如让他去死,最后日本研发出了航母。

中国航母探索者,张作霖打造的第一艘“航母”,搭载8架水上飞机


航母的作战思维,体现在建造一艘大平板,供飞机起飞,以完成远程打击,实际上这也跟当时飞机的快速发展有关。

在日本航母下水的同时,虽然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也激发了中国发展航空母舰的尝试,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奉系被直系打得是全线溃退,虽然奉系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这一场战争中,直系军舰占据渤海,直接对辽西走廊上的奉军开炮,也打得奉军措手不及,就连张作霖也差点被炸。

经此一役,张作霖痛定思痛,打算组建海军,然后卷土重来,当年8月,张作霖让沈鸿烈出面组建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开始组建东北海军。

然而,以当时东北的财政想要搞巨舰大炮,是不现实的,沈鸿烈随即想到改装军舰的念头,1923年沈鸿烈得知烟台“政记轮船公司”有一艘大吨位运输船,就动了心思,这艘运输船原来是德国海军的运输船,德国在一战战败后,这艘船辗转来到中国成了商船,沈鸿烈买下后,进行改装,并且命名“镇海”号。

中国航母探索者,张作霖打造的第一艘“航母”,搭载8架水上飞机


当然,这个镇海号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而是水上飞机母舰,平时可以搭载两架飞机,相对于航母来说,飞机不能直接从甲板上起飞,而是要将飞机吊入水中,从水上起飞,回来的时候也是先到水里,然后再吊上来,大概就是这么个复杂的操作。

整体来说,还是挺吓人的,毕竟那个时候的飞机震慑力太大。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的渤海舰队还想重演第一次直奉大战时的故事,打算再次从海面攻击奉军,但是奉军这次因为有镇海号等军舰撑腰,并未让直系的计划得逞。

在奉系争霸的时候,镇海号一直在海上活跃,1925年奉系与直系孙传芳进行战斗的时候,镇海号参加了对直系后方的骚扰作战,直接压制其不能出海。

在1925年底,在郭松龄即将反奉的时候,张学良曾踏上镇海号指挥行动,镇海号当时决定对郭松龄部进行攻击,张学良立即制止,表示这都是自己的部队。

中国航母探索者,张作霖打造的第一艘“航母”,搭载8架水上飞机


1928年奉系海军拥有了另一艘可以搭载8架飞机的军舰后,镇海号就退出了战场,成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和实习舰。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海军无法与日本海军对抗,最后东北海军第三舰队大部分军舰都选择了沉舰,将军舰沉在青岛小港码头,阻止日军利用该航道,为中国的抗战贡献最后一丝余热。

镇海号,作为中国最早的航母梦虽然在当时没有实现,但是时隔镇海号自沉75年后,2012年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改装航母“辽宁号”正式服役,重拾中国强大海军梦。

201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下水,2019年11月14日该航母首次远航活动,并且从台湾海峡经过,引发极大关注。

中国海军实力,正在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百年海军强国梦也终将实现!

喜欢的朋友欢迎加关注或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