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6月19日,A股千股跌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跌9%以上近1600家,約2.8萬億市值一天之內灰飛煙滅。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不僅如此,股市、期貨、匯市全線潰敗!

哲學裡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相同的一條河流,然而對於股市的投資者來說,歷史卻總是重複多次的踏進同一條悲傷的河流,上一次股災千股跌停,距今正好三週年時,這一次經過大的休整之後,又是千股跌停。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跌去的錢究竟都去哪了?

股市的本質是社會資源的再配置,如果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出了問題,它影響的絕不只是一小撮人!而是整個社會。

下面我用一隻母雞來告訴你真相!

1

從前,在一片廣闊的大草原上,有很多隻母雞,他們,吃著火鍋唱著歌,吃著青草下著蛋。但是,母雞們又不願意像這樣日復一日的吃草,下蛋。

於是,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即將到來……

Chapter1:股票的產生

有一天,一隻有遠見的花母雞突然想到,如果我能吃到更多,更好的蟲子,豈不是可以進化成母雞中的戰鬥機,下更多、更好的蛋?

可是,問題來了,這隻花母雞手裡沒有錢,就只能賣身。花母雞找到了一隻聰明的猴子,說,你給我錢,我之後每下兩個蛋,都能分你一個。

猴子當然聰明得很,他心想:花母雞每年能生100個蛋,一個蛋能賣1塊錢,於是我每年就能分50塊錢,那我給你1000塊錢吧,這樣我20年就能回本。

花母雞說,OK,我這有50張母雞券,拿著作為憑證吧。

於是,猴子這50張母雞券就被稱為“股份”,而他所做的1000塊錢投資,就叫“按20倍市盈率入股”。啥叫市盈率?

就是母雞券的價格除以每年可以領到的雞蛋,也可以理解為多久“回本”。這個數字,越低越好。

母雞關鍵詞:股份;母雞券(股票);市盈率(市值÷每年淨利潤)

Chapter2:股東的權益

花母雞拿著猴子的錢,開開心心的吃了很多蟲子,理所當然的也生了更多的蛋。

第一年,花母雞下了100個蛋,分了猴子50個,猴子很開心。這,就叫做“分紅”。

第二年,花母雞還是下了100個蛋,但花母雞把猴子叫過來開了個股東大會,說我用這100個蛋換個大雞窩,以後每年我都能多生10個蛋,股東你覺得如何呀?

猴子一想,我原來每年收益5%,用50個蛋換以後每年5個蛋,每年收益10%,10年回本,合算!這,就叫做有效率的再投資。

這時候,聰明猴投資母雞的事兒在動物圈傳開了,猩猩這時候跑過來說,我給你1000塊錢,要不你把50個母雞券賣給我?

聰明猴心想,我特麼又不是傻B,就跟猩猩說:我這個母雞品種好,叫價值雞,現在每年生110個蛋,以後還能健康生蛋50年,我按照20年回本賣給你,怎麼也得1100!猩猩說,好好好,買買買!

於是,動物圈的第一次股權交易發生了,而單張母雞券的價格,也就從20元,上浮到了22元。這,就是股價上浮的原因之一。

母雞關鍵詞:再投資;價值股(即高市盈率,高分紅或者股息,也就是確定性收益比較高,但成長空間比較有限的公司)。

Chapter3:市場的形成

這個交易做成以後,在動物圈引發了轟動,各種動物都蠢蠢欲動,尤其是那些安安穩穩下蛋的母雞們。於是,每個品種的母雞,都發行了帶有自己印記的母雞券,給小動物們互相買賣。

老虎王二雖然並不知道這些動物在弄啥嘞,那些母雞券貌似只有“卵”用,但作為大王,底下動物幹什麼都得管著才行(他們的確啥都不懂),於是他效仿大洋彼岸隔壁森林發達市場的老王頒佈了一項規定:母雞可以在老虎家向所有動物公開拍賣自己的母雞券,所有的母雞券都必須在老虎家裡交易,這就叫做股票交易市場。

而母雞必須在老虎家做體檢,登記所有信息,方便動物們深入瞭解母雞,另一方面動物們也容易找到自己的交易對手,這樣傻傻的犀牛大象也毫不費力就可以買賣母雞券了!

母雞關鍵詞:散戶(一個悲傷的故事)。

Chapter4:股價

大家已經可以想到,假設一個母雞一夜之間變成了胖母雞,生蛋加倍,那麼憑藉相應母雞券就可以領到雙倍的雞蛋,所以母雞券價格翻倍;反之今夜母雞得了禽流感,卒,對應母雞券就一文不值;

那麼再許許多多個夜晚,什麼都沒有發生,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為什麼母雞券還是漲了跌了?原因很複雜,或許是猴子認為母雞會變胖,或許是因為猩猩想娶媳婦兒急需用錢,但無論怎樣的原因,母雞券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母雞都得不到任何直接的好處或者是壞處,還是原來的母雞,還是生普通的蛋。

而股價,有時候跟母雞本身,並沒有什麼卵關係。

母雞關鍵詞:股價有時與上市公司本身並沒有直接關係。

2

再換一個角度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股票的本質

舉例:央視鑑寶欄目,專家鑑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並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問題核心:“值多少錢”和“有多少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價值,後者是描述資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錢”和‘股市裡流動的資金’搞混了。有人以為股票值多少錢,股市裡就有同樣數量的錢,當股票價值縮水20%,他們會覺得有等價於20%的錢也不見了。

所謂的股市裡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發,還是有人得利的,這樣的說法也對,但是這是針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中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變化,必然帶動影響了整個市場。

就好像豬肉掉價了,賣肉的虧了,但是消費者賺了。但是單獨談豬肉,它的價值是蒸發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個交易的過程,這沒有錯,但是這其實和股市蒸發增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股市的實質——虛擬資本

拿房子來舉例。我十年前買了個房,當時只要10W,現在轉手可以賣80W,房產商建好後賣給我,整個過程它一直是我的房子,它漲了70W,這個過程沒人虧損,只是我在持有房子的過程中,它的價值發生了變化。

蒸發也是一個道理,在商品價值的屬性上,股票和房子沒有任何區別。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的就是股票增值的時候持有,虧損的時候不持有而已。

假設股市裡只有一隻股票,單價為1元,總量為100股,全部都由A持有,B不持有股票,但是持有200元現金,全世界就他們倆人。那麼全部的資本額就是200元現金,和市價100元的股票。

B看好股票未來的發展,所以願意花120元購買這100股,A同意,成交後(不計算交易費用),A擁有120元現金,B擁有80元現金和市價為120元的股票。全部的資本變為200元現金和市價120元的股票。

僅僅是B對於股市的預期變化併購買,就造成了股市市值的增長,股市這20元的增加是虛擬資本的增加,也就是媒體常說的“泡沫”。

之後由於該股票的發行公司表現不好,沒有分紅,B覺得自己判斷錯了,想要賣掉,最後100元和A成交,那麼最後A擁有100元市值的股票和20元現金,B擁有180元的現金,整個市場還是200元現金,但是股票回到了100元,就是所謂的“蒸發了20元”。

相比最初,股票的價格沒有變,但是A和B的資本量發生了變化,所以股市的蒸發僅僅是虛擬資本的變化,實體資本變化是由於虛擬資本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實資本轉移。這才是股市的實質。

筆者點評:人類先有貪婪,後有股市。有了股市,就會變相的把財富聚集到一小撮手裡去。

股市的終極邏輯就是人性,它是上帝根據人性弱點設計的循環陷阱,人類的智慧只能作繭自縛,就如同孫悟空大戰五指山,再偉大的英明和洞察,也破解不了這命運般的棋局。

股市,其實就是一場人類自相殘殺的好戲。

2018年6月19日,正值2015年股災三週年祭之時,在經歷了端午節世界盃短假之後,華盛頓時間6月18日夜,特朗普又出新招:

宣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而且,他還威脅,如果中國繼續反擊,美國將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追加額外關稅。500億+2000億,美國變本加厲、步步急逼。

隨後,中方回擊,公佈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

貿易戰,這才是真正地開始了。

但重要的是,這個影響,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大大的未知數,因為你並不知道貿易戰會持續多久,最後會有哪些行業受牽連,這種冷戰式的對抗,最後如何收場?

6月19日,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都出現了放量恐慌下跌的走勢。上證大跌3.78%,創業板大跌5.76%,跌停股票約1050只,跌幅超過8%的股票1950只。3週年後,再現千股跌停。

港股這邊,騰訊大跌3.22%,匯豐跌幅2.29%,房地產股票更是平均跌幅5%左右,貿易戰最受傷的中興通訊,繼續大跌24.8%,而中興今年的最高點是33塊附近,目前只有9.85港幣,已經下跌超過60%。

既然是戰,那就沒有贏家。

而外部受敵之際,我們內部也並不明朗。從一些數據中可以看出,比如上個月社會融資規模的巨大降幅,債券違約的頻頻出現,再加上“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等級信息管理平臺”的打通,這讓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最大的蓄水池”房地產“市場,都蒙上一層陰影。

我們在經歷什麼?

過去三年裡,A股表現是全球最糟糕的,在全球股指普漲的情況下大跌四成,創業板指更是被腰斬。而今天的創業板,繼續創了新低。

我做了一個統計,從板塊表現上看,從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來看,除了受益白酒大漲而表現強勁的食品飲料板塊、家電板塊及銀行板塊實現上漲之外,其他板塊全數下跌,國防軍工、傳媒以及綜合類企業跌幅超過6成,11個行業指數腰斬。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下載APP閱讀本文更深度報道

下面這組數據會更觸目驚心。

在過去的這兩年裡,滬深兩市3526家個股中,股價出現腰斬的個股多達1784只,意味著如果你在三年前隨便買一隻個股,有一半以上的機會買到腰斬個股,當然,萬一不幸正好追逐了樂視網、京天利這樣的熱點股,可能投資基本要打水漂了。如果更不幸你加了5倍、8倍甚至10倍槓桿,不知道你是否還能留在市場裡。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愛過方知情重,醉過才知酒濃。在牛市中,任何人使用任何投資策略,或者甚至根本沒有策略,都能獲得很好的回報,甚至,價值投資都被淪為別人嘲笑的對象。

閱盡千帆才知道,在投資中,沒有什麼比活下去更重要了

在當下這個環境中看,好像這句話更有深意。

該如何在這個薄情的市場中活下去?

首先,不要把股市作為你獲取財富的主要手段。

其次,在投資的道路上,有繞不過去的彎路,請坦然接受。

第三,當你逐漸成熟之後,請記住不要賭,不要做虧大錢的買賣。

第四,你應該時刻小心,時刻保持警覺,因為這個市場裡的大鱷,絕對比鱷魚更殘忍。

投資第一要義:不要虧錢,不要虧錢,不要虧錢。這段話被很多人引用了很多次,但是真正有幾個投資者能做到呢?

能及時止損,並且心情毫無波瀾?也很難吧!

當這個市場已經出現如此之大的不確定性時,人的本能,就是保護自己,安全第一。有時候適當的給自己一些休息的時間,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在過去幾年漲幅過大的公司,科技股?醫藥股?是否還是最佳的避風港灣呢?誰說的好呢?而據我所知套現走人的基金也不在少數。

國外的壓力加上國內的錢緊,人民幣和港幣再次開始出現流出的苗頭,這一切的一切,都給目前的市場,尤其是高高在上的價格,造成無形的壓力,請再次體會一下,不要虧錢,不要虧錢,不要虧錢。

接下來需要注意什麼?

先說風險,其實股票的漲跌,總有他的規律,會隨著企業的本身發展而一步步兌現價值。如果你沒有借槓桿,而且及時降低了倉位,加上一些時間,也就避過去了這輪風險。

所以對股票投資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個輪迴的故事,漲跌,升降,你活下來,活的越久,也許就越成功。

在我看來,這次貿易戰引起的一系列影響,對當前幾個重大經濟現象,我擔心有更長遠的影響,和股市相比,股市都不算什麼了。

第一是科技行業。美國最強的是科技,我們最弱的是科技。這次美國對中國的打擊,根源也是由科技新興產業所至。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擁有的科技實力,是真正有內核動力的科技產業嗎?他能否支撐起我們泱泱大國15億人口的發展主要經濟來源?

第二是房地產。我們房地產行業是世界第一,人們往往負擔著未來的現金收入,在享受當下的居住權利。但是這種居住權利,卻變成了商品,而且是人們趨之若鶩的商品。

我不否認很多一線城市的住宅是有價值的,因為有需求所在,但是中國房地產20年牛市以來,擁有房產最多的人,幸福感越強烈。而這種幸福感又會讓他們對購買房產,產生快感,所以膽量也越來越大。如果現在拋一個問題出來,什麼時候,我們不敢買房子了,估計很多人口頭說說有泡沫,但是有新盤開盤時,還是會一窩蜂的去搶號,搖號,希望自己拿到名額。

我不知道這個經濟現象會持續到什麼時候,但如果真到了貨幣緊縮的階段,我們的M2沒有往年那麼高的增長後,我們的棚改沒有過去幾年這麼大的力度時,我們的人口出生率也下降的很快時,我不知道什麼可以支撐高高在上的價格。

這一輪股市的調整,是很傷人的。過去兩年,只見消費股上漲,指數就像之前列的數據那樣,慘不忍睹。而如今更有中雪上加霜的感覺。

市場有他的運行規律,為什麼一直下跌,因為這是他阻力最小的方向。

結 語

安全第一。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尤其是對那些價格不低的公司。

這場仗,不知道打多久,也不知道對方還留有多少招式,但從現象上來看,外部和內部的因素正在發生共振。

或許在這樣的股市環境中,格雷厄姆的撿菸蒂做法,更適合。

最後送各位一句話:堅持做穩健且正確的事情,即使變天了,你也能活下去。

央行行長罕見回應A股大跌及貿易戰,"我對資本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中國股市在經歷了“黑色星期二”後,官方立馬出手回應了。

剛剛,央行行長易綱表示,6月19日股市出現波動,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中國股市千股跌停!兩萬八千億到底去哪了?

市場對於央行行長此時回應股市頗感意外,不過,從國外的操作看,一國金融市場出現大幅動盪之際,央行行長或財長出面“維穩”市場預期早有先例,今天易綱的及時回應,也體現出央行在前瞻性引導市場預期方面能力的提升。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今天的迅速反應,或與“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有關。央行有關負責人昨日就透露,今年以來,央行就已成立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

易綱剛剛的回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要點:

一是今天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二是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我對此充滿信心。

三是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經濟內生潛力巨大,有充分的條件和空間應對好各種貿易摩擦。

四是央行高度重視外部衝擊的影響,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

五是中國必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此外,被投資者忽視的還有一點,即在A股圍繞3000點震盪之際,外資“掃貨”A股的速度卻在加快。

央行今日釋放流動性維穩

在“喊話”安撫市場情緒的同時,當天,央行也通過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方式進行維穩。央行方面宣佈,為對沖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彌補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缺口,當日開展逆回購操作1000億元,同時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2000億元,當日實現資金淨投放1500億元。

今天股市的下跌既有中美貿易摩擦迅速升級的擾動,也有去槓桿進程中負面影響持續顯現的波及,國內外日趨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給市場情緒帶來不利影響,進而傳導到股市表現。越是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越考驗政策制定者的應變能力。與此同時,市場也在期待政策及時出現調整。

易綱的四點回應

從世界慣例來看,央行行長或財長出面維穩早有先例,今天易綱的及時回應,也體現出央行在前瞻性引導市場預期方面能力的提升。

對於今天股市的表現,易綱表達了四方面的看法:

第一,金融市場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天股市出現波動,主要受情緒影響,周邊股市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場,就會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第二,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總供求更加平衡,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今年以來人民幣是少數對美元升值的貨幣之一。基於這樣的經濟基本面,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我對此充滿信心。

第三,近年來,內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不斷上升,貿易依存度已從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低於42%的世界平均水平,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例也從2007年的約10%下降到去年的1.3%,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不斷增強。中國是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大市場,經濟內生潛力巨大,有充分的條件和空間應對好各種貿易摩擦。

第四,人民銀行始終高度重視外部衝擊的影響,我們將前瞻性地做好相關政策儲備,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外,儘管面對當前的金融市場波動,以及貿易摩擦升級,易綱仍強調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改革開放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

下一步的貨幣政策怎麼走?

中國股市一個有趣的特點是,一到股市大跌,市場就有呼聲希望政府出手,其中所期望的一招就是央行“放水”。

但是,在今年國內推進去槓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大背景下,業內普遍認為,貨幣政策大“放水”的可能性仍很低,最有可能的只是政策出現微調,但仍不改穩健中性的總基調。

6月以來,央行已兩度開展MLF操作。除了今日的2000億元外,6月6日,央行開展MLF操作4630億元,對沖到期MLF餘額後新增2035億元。由此,6月至今,央行兩次MLF操作已累計淨投放了4035億元。

華創債券團隊認為,央行通過MLF操作維穩半年末流動性,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未出現明顯轉向。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操作相較去年靈活度提高,對於資金面的呵護也較為明顯,特別是在關鍵時點維持流動性平穩的“削峰填谷”操作意圖明顯。

但是另一方面,央行一直強調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沒有轉向,4月降準操作之後資金反而有所收緊,二季度資金面相較一季度也略有收緊,防止機構重新加槓桿操作。

華創債券團隊認為央行這一操作的變化,主要是政策目標從去年的以金融防風險去槓桿為主,到今年的多目標導向,一方面要繼續促進結構性去槓桿和治理金融亂象的深入推進,對於局部風險的容忍度抬升,同時也要防止流動性重回寬鬆使得金融市場加槓桿及房地產價格上漲的重新反覆;

另一方面又要應對更加複雜的內外部環境,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因此對於流動性的呵護比去年明顯一些,政策靈活性也高一些。

“今年以來政府對於經濟增速放緩、信用風險市場以及局部流動性衝擊的容忍度在提升,儘管在一些關鍵時點會通過釋放流動性維穩操作,但程度也是‘微調’、‘定向’,貨幣政策的全面轉向以及配置資金的明顯增長仍難以期待。”華創債券團隊稱。

不過,儘管當前的貨幣政策穩不在松,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可能會邊際放鬆。梁紅預計,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在邊際上有所放鬆,迴歸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中性”的初衷。具體而言,預計不再有年內上調基準利率的預期。

同時,今年央行也可能不再上調其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此外,預計今年還將有兩次降準(雖然名義上可能仍為“定向”)、每次100個基點,而與4月那次類似,部分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可能用於置換到期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下半年央行貨幣政策是否會出現調整可能主要取決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趨勢和結果,但從目前來看,斷言中美貿易摩擦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結果為時尚早,畢竟當今中美兩國的經濟聯繫已經非常緊密,任何一方要“斷腕”都需要非常大的決心。

“實際上,上週央行未跟隨美聯儲加息而上調逆回購利率,這也說明央行政策微調的趨勢已基本得到市場的確認。這是當下經濟運行環境下的政策選擇,但並不意味著偏離了穩健中性的軌道,大幅寬鬆依舊難期。”魯政委說。

外資加速流入A股市場

在A股圍繞3000點震盪之際,外資“掃貨”A股的速度卻在加快。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自4月份以來,北上資金開始持續並大規模地流入A股。數據顯示,4月份北上資金淨流入386.5億元,與3月份相比,增加了近3倍。更重要的是,北上資金大幅淨流入A股市場的趨勢並未改變,反而呈現加速現象。

5月份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市場508.51億元,創下滬港通開通以來的歷史新高;6月1日,A股市場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A股正式走入國際市場。6月份北上資金淨流入仍在加速,截至6月19日,北上資金淨流入額已高達304億元,有望再創歷史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