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文学」寻访卢德铭足迹

九年前,随自贡作家暴走团到城郊的仲权镇,访问一座晚清时期的字库塔,这座字库塔风雨飘摇在金星湖中,岸上就是德铭中学。对于卢德铭,我是仰慕已久,而近距离感受卢德铭的光辉,还是第一次。

德铭中学是仲权镇地盘上以卢德铭名字命名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最初是一座庙宇,进门的青石花台和石梯依然如旧,办学后原名自贡市第三十三中学校,后来,经过作为当地政协委员的卢德铭侄子和这所学校负责人不懈努力,更有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英雄的名字得以在校名中熠熠夺目。我们一行作家,自发聚集到校园卢德铭塑像前合影留念,表达缅怀之情。

时隔一年,又随自贡作家暴走团走进仲权镇竹元村,寻访卢德铭的足迹。这里有一个水田明亮的小冲,三面青山环合,一座四合院,面朝冲田,靠山而坐,卢德铭1905年6月9日就诞生于此。

卢德铭的父亲卢安炳是一个读书人,深通书理,他在富荣盐场“有道生”盐号管账,家有二十一担租土地,膝下子女有七,卢德铭最幼。他在卢德铭年仅六岁的时候,就让其接受当地的私塾教育;卢德铭十多岁时,便和当地一个叫颜瑞琴的姑娘订婚。可见,父亲在小小年纪卢德铭身上,寄予厚望,付出了一个父亲应该付出的父爱。至此,父亲眼中的卢德铭,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路,已经不难想象。

在卢德铭壮烈牺牲九十周年时,地方党委政府对他的故居进行修缮,基本恢复原貌,使其成为一张闪烁英雄光辉的红色历史名片。前年底,我们机关党支部的党员,佩戴党徽,走进卢德铭故居,缅怀英雄伟绩,重温入党誓词。

卢德铭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偶然的。古人说,近朱者赤。卢德铭所处的小小一个双石铺,出了不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当年德铭中学送了我一册学校编的《仲权地区革命先烈传略》,收集了包括卢德铭在内的革命英烈达到23位之多,包括李仲权,他是在卢德铭牺牲的第二年惨遭敌人杀害的,时年27岁。

卢德铭走上革命道路,还和他小小年纪时的一次特殊经历有关。他的母亲曾遭遇恶匪“拉肥猪儿”,也就是绑架,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他发誓要给母亲报仇雪恨。1921年,他考入成都公学,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他对同学说:“我们上学读书,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没有国,绝不会有家,为了富国强民,拯救国家民族,我看只有像俄国人那样,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才行。”我们常说十六岁是花季,卢德铭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这个年龄段,说明要形成一个人牢固的思想基础和坚定的人生信仰,这个时期尤其重要。

1924年春,经孙中山秘书、同乡李筱亭介绍,卢德铭进入黄埔军校步兵科第二学生队学习。他在这一年思想上更加成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成为秋收起义的总指挥,这与他在花季年龄阶段建立起来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这就是俗话说的,开什么样的花儿,结什么样的果。卢德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重要将领,就是自己在花季年龄为信仰找到了支撑。

卢德铭为什么有不同常人的血性?为什么在父亲催他完婚时他能说出“国事未宁,焉能顾家”而追逐革命理想?寻访卢德铭的成长足迹,我仿佛找到了答案。

(黄千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