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快訊:每日冬奧小知識

跳臺滑雪的起源

跳臺滑雪起源於挪威,又稱跳雪。1860年挪威德拉門地區的兩位農民在奧斯陸舉行的首屆全國滑雪比賽上表演了跳臺飛躍動作,後逐漸成為一個獨立項目並得到廣泛開展1879年在奧斯陸舉行了首屆跳臺滑雪比賽。1883年被列入霍爾門科倫滑雪大獎賽。19世紀末,先後傳入瑞典、瑞士、美國、法國、意大利和波蘭等國家。

初期的跳臺滑雪利用山坡等自然地形進行,19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土木結構的跳臺。隨著空中滑翔技術的提高,新的跳臺設計也不斷出現,1926年瑞士在格勞賓登州的蓬特雷西納建成60米級跳臺,1927年又在聖莫里茨建成70米級跳臺。1925年起舉辦世界跳臺滑雪錦標賽。

跳臺由助滑坡、著陸坡、停止區組成。比賽時每個國家單項限報4人,團體限報一個隊4名運動員。以姿勢分和距離分計算總成績。

姿勢分由5位裁判根據運動員完成動作的準確性、完美性、穩定性以及整體穩定性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後,將剩下的3個分數相加,最高分為60分;距離分要根據K點距離確定每米分值,運動員的跳躍距離達到K點距離為60分,短於K點距離,將所短距離乘以每米分值,再從60分中減去,超過K點距離,將所超距離乘以每米分值,然後加上60分。兩次比賽的姿勢分與距離分之和為運動員的總分,得分多者名次列前。

團體賽以各隊4名運動員兩次比賽所得分相加,得分多者名次列前。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奧會比賽項目,現設90米級(原為70米級)、120米級(原為90米級)和團體3個男子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