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官方代号】“扫描地平线”行动

【英文名称】Operation Scanning Horizon

【密级】机密

【发起者】里根政府国家军事安全事务助理约翰·马兰·波因德克斯特

【运作进程】1984年

【目的】以信息化手段保护美国在全世界的利益与安全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黎巴嫩地图

【背景】

在美国政治、军事与信息交叉领域,有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此人就是约翰·马兰·波因德克斯特。

这话还要回到越战之后,由于在朝鲜战争后的又一次惨败,美国老老实实滚回了北美家里,反省问题所在。美国战略家和军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武器不行。

无论这个结论如何,但美国人确实发奋研发武器。结合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前哨已经出现了。于是与结论并不违和的军事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美军的军事实力迅速鸟枪换炮,与全世界的军事能力拉开代差。老实了10多年的美国大兵按捺不住,终于在中美洲小国——格拉纳达出手试炼( ,Operation Urgent Fury),行动轻松取得全胜。藉此东风,美国称霸世界的旅行再次登程。从实践回看结论,好像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隐患也开始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付国家的军事机器,美军所向披靡(当然全是软柿子),可对付非国家行体,比如激进组织、极端宗教、部族势力等等,高科技的军事力量竟然很多时候力不从心!

自1981年开始担任里根政府的白宫国家军事安全事务助理开始,波因德克斯特就为美国的危机早期预警和管理系统的烂摊子费尽心机、殚精竭虑。他直接管辖的白宫战情室属于国家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名头很响但科技水准裹足不前,这严重制约了美国的情报交换能力,甚至延伸至直接的安全领域。因此,波因德克斯特决心对现行运作模式大力改造一番。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白宫战情室

波因德克斯特为战情室添置了现代化通讯装备,该设施配有视频会议系统,墙上悬挂着大屏幕,并通过保密电缆连接到外交、军事和情报部门。他甚至为白宫引进了早期版本的电子邮件系统,一个新的危机管理中心也接近完工。

但这些努力依然不够,这从事后的一个严重恶果便可以得到验证。

1983年5月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共收到100多条有关黎巴嫩的警告情报,先期的许多调查表明,线索比较清晰地露出苗头,然而关键的是情报机构却和白宫牵不上线,如此重要信息得不到最终整合,因此都被当作了贝鲁特战乱的“背景噪声”。虽然军方高层也会定期听取有关海军陆战队面临“日益扩大的威胁”的汇报,但五角大楼都将之当做例行公事般的陈词滥调,以仍然不允许前线单位采取更多防范措施为原则表现“善意”,这实际上等于把黎巴嫩的美军变成了活靶。

9月底,军方和白宫想象不到的灾难意外到来了。美国国家安全局截获了一条伊朗政府发给驻叙利亚大使的“密令”,要求驻叙利亚大使与侯赛因·穆萨维联系,穆萨维是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头目。情报称,此人瞄准了驻黎巴嫩多国部队,打算对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一次“壮观的行动”——美国海军陆战队就位于黎巴嫩贝鲁特机场兵营。

情报分析,贝鲁特机场是惟一可能上演“壮观的行动”的场所。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贝鲁特机场

1983年10月23日,星期天。黎巴嫩贝鲁特机场的美军兵营起床号还没吹响,格伦·多尔芬中尉就被同伴的喧闹声吵醒了。这家伙经常锻炼,体格非常结实,不过这次,25岁的他没有早起的打算——在指挥中心值班到午夜后,任何人都会期盼补休。多尔芬翻了个身,打算多躺几分钟。“但愿增援部队能在圣诞节到达。”想起自己皴裂的皮肤和凌乱的头发,他希望能赶快回国。

多尔芬所在的第24陆战两栖小队在贝鲁特国际机场屯驻7个月,表面上是来维和,其实就是对黎巴嫩的什叶派、德鲁兹派民兵组织的反抗进行武力镇压。即便如此,为了表面上避免被视为“占领军”,他们被要求在机场南侧就地扎营,用沙袋修建起的临时碉堡,从老远的地方就能看见。由于执行的是非战斗任务,陆战队员们处于一种近似不设防的状态:碉堡不得戒备森严,只能用铁丝网围起来,子弹也不被允许上膛。多尔芬的铺位紧挨着几扇巨大的金属门。

这群美国军人所在的建筑物被命名为营登陆队总部,一至三层是宿舍,屋顶有无线电天线平台,可提供360度的全景视野。海军陆战队接手时,营登陆队总部已然伤痕累累:

二至四层曾经装有玻璃窗,现在仿佛成排的断牙;

弹孔拿胶合板和沙袋草草修补过;

用塑料布临时搭建的屏风被风拍打得乱响;

电梯井已被烧毁。

尽管在黎巴嫩内战中饱受折磨,这座破旧的“野兽派怪物”依然挺立,加上位置相对便利,对美军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爆炸前的军营

凌晨5时45分许,几名早起的陆战队员发现,一辆黄色梅赛德斯-奔驰载重卡车停在营地的铁丝网外。一切平静如水,不会让人丝毫感到什么异样。

可还是有人感到些许纳闷,载重卡车停在停在这里干什么?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黎巴嫩激进分子的行车袭击路线

就在人们纳闷之际,黄色梅赛德斯-奔驰载重卡车突然加速并向军营方向全速冲过来,前端的护栏被撞破。一位岗亭附近的哨兵听到身后有车呼啸而来,下意识地抄起M16自动步枪,伸手去摸弹匣。他回头望去,眼见卡车把哨兵岗亭压扁,然后一头撞进了兵营的大厅。

“起床!”哨兵意识到要出大问题,惊声尖叫,“起床!”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M16自动步枪

可惜为时已晚。

几秒后,一团明亮的橙黄色火球晃得哨兵睁不开眼。

奔驰卡车撞入大楼时的响动惊醒了不少人。但他们没来得及躲避,爆炸就切断了大楼的地基。强烈的冲击波顺着天井,从大厅一路蹿到屋顶。楼顶顿时呈V型坍塌,像两只伸向天空的手臂。一堆类似卡车残骸的金属在空中“悬停”了片刻,才回落进3米多深的弹坑里。

随后,多尔芬意识到自己正在半空中“飞行”。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爆炸现场,浓烟冲天而起

爆炸发生前一瞬间,多尔芬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紧接着,大门“难以置信”地脱离了原先的位置,像慢镜头般升到空中,又猛然向人群砸来。伴随着滚雷似的隆隆声,兵营房间里的一切,只要是没钉牢的,都飞进了弹片的漩涡。大楼的天窗也破裂了,碎玻璃化作一阵子弹雨,疯狂地射进海军陆战队员们的血肉之躯。

混凝土碎块不断坠落,多尔芬觉得有血溅在背上。他猛地醒悟过来,踉踉跄跄地跑到宿舍旁的指挥中心;按规定,基地进入一级战备时,他没在位就是失职。另一名通讯军官刚从地上爬起来,他从椅子上被掀飞,伤到了肩膀。旁边的墙壁上,布满了长长短短的裂缝。

其他幸存人员正忙着修理被震坏的收音机和无线电。多尔芬心想,一定出大事了——先前有流言称,苏联向叙利亚提供弹道导弹。难道有人向基地发射了核弹?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难道有人向基地发射了核弹?

一位参谋军士跑进房间,喊道:“营登陆队总部全完了!”多尔芬走到外面,被浓烈的烟尘呛得有些喘不过气。四周,侥幸逃生的陆战队员们失魂落魄地兜着圈子,许多人的衣服被气浪掀掉,只穿着红色运动短裤。他注意到,大家身上都是灰色的,仿佛刚从泥塘里滚过。

远处,一辆吉普车正冲着对面的医疗站狂奔,驾驶员是个名叫罗森的参谋。多尔芬转过身,发现一位近乎精神失常的士兵就站在自己背后,浑身上下只剩腰带,一条胳膊耷拉着。“我不想失去手臂。”对方哀嚎。等罗森驾车返回爆炸现场,多尔芬立刻把此人送上吉普车。“先送他一个。”接着,多尔芬返身回到废墟,继续寻找被困的伤员。

这便是多尔芬在当天的剩余时间里从事的惟一工作。

在这简单的一声巨响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位于黎巴嫩贝鲁特的兵营化为瓦砾。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造袭后的美军营地一片狼藉

美国本土时间约为午夜1点,波因德克斯特正在马里兰州郊区的家中休息,保密电话响起。电话来自白宫战情室,值班员向他传达了“紧急事态”:贝鲁特海军陆战队兵营遭袭,不远处的法国军营也发生爆炸,死亡的美国军人多达241名(220名海军陆战队员)、160名受伤——海军陆战队上次在一天之内损失这么多官兵,还是在二战中的硫磺岛战役期间。

波因德克斯特的第一反应不是生气,也不是郁闷,而是自责。“早该预见到这样的情况。”这位海军中将默念。他沮丧地发现,华盛顿对许多威胁缺乏事先预警——从苏联人在拉美的活动,再到激进组织的自杀式袭击。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盲目笃信武力,美国人早就吃了不少亏

事后,一个名叫"伊斯兰革命者"的组织宣称对这起袭击负责。

根据美国人的习惯,他们首先要确定事件的性质及来源,结果是这起事件被认为是黎巴嫩当地激进组织真主党在伊朗革命卫队授意下所为。

这本身问题不大,但讽刺的是,由于军事指挥系统的繁文缛节以及无法理解“壮观”的含义,前面那则关键情报直到事件发生两天后才转到军方高层手中,这种信息交换与整合水准,怎么能够适应美国的战略发展需要?

此后,自杀式袭击便如幽灵般同这个超级大国如影随形,当然,这与美国的魔爪祸及之处不无关联。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这时候还有一部分人在看热闹

【行动经过】

作为对贝鲁特爆炸案的回应,从1984年开始,由波因德克斯特牵头,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这便是“扫描地平线”行动。

为此,波因德克斯特组建了志同道合的危机预先规划小组,小组成员只有一个目的:建立一整套防患于未然的信息安防体系。

他与时任中情局局长比尔·凯西联手,后者是波因德克斯特认为可以坦诚相交的少数高级官员之一。用他的话说,“只有加强情报分享,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另一大障碍是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据波因德克斯特描述,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自称担负反恐任务的有近40家机构,从联邦调查局到国务院再到美国国税局,每个机构都拥有反恐所需的技能,但没有一家能单独行动并取得过显著成就。而每年的经费支出近20亿美元,似乎“人人有份”。反过来讲,这些机构必须像交响乐团那样懂得协同。

为了便于统筹,波因德克斯特接管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危机规划小组,把它变成反恐战役的主引擎,“动力”则来自初露端倪的现代信息技术,旨在捕捉信息并送给需要的人。

危机规划小组成员包括国防部、国务院和财政部等要害部门的代表以及中情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特派员,有权提议冻结资产、实施秘密情报计划、与驻外使领馆沟通并向军事指挥系统发送建议。

这些人定期碰头、开发新的情报源、举行电话会议并制订危机管理手册。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这位高瞻远瞩的约翰·马兰·波因德克斯特先生

【后续】

经过几个月忙乱,人们终于感觉到“扫描地平线”行动对美国军事情报系统重组的效果:

  1. 纪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 各部门更好地了解了自身角色,抓住了工作重点;
  3. 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理解了“情报”的真实含义,极力网罗不同的数据源,向白宫提供了比以往更丰富、更翔实的威胁评估报告。

一位美国联邦法官裁定,伊朗应该向1983年在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贝鲁特军营爆炸事件中丧生的241名美军官兵的家属等赔偿26.5亿美元。法官这一判决让幸存者和死者家属们喜极而泣。

罗伊斯·兰伯思法官形容他的裁决是迄今为止美国对他国开出的最大罚单。伊朗一直以来都因为支持真主党武装制造了贝鲁特爆炸案而受到谴责。1983年的爆炸案是美国在9·11之前遭受的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根据裁决,将近1000名家属和数名幸存者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接收各种来源的伊朗财产以获得赔偿。不过国会正在讨论的一项法律议案会让这些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家人能更容易地获得赔偿。

伊朗一直否认和爆炸案有关。在这场长达6年的法律诉讼中,伊朗方面也从未到庭。

而伊朗政府发言人伊尔哈姆严厉抨击美国日前作出的伊朗必须向爆炸案死亡美军家属支付巨额赔偿的判决,称判决毫无根据,意在"侵占"伊朗在美财产。

不管如何扯皮,虽然没有明确的挫败敌人的突击,但“扫描地平线”行动首战告捷还是成立的,那种贝鲁特机场式的大规模损失鲜有再现。于是,美国人在“扫描地平线”行动的保护罩下比较稳妥地度过了将近15年的“枯燥时代”,直到2001年9月11日的到来。“扫描地平线”行动的疲态与局限终于暴露得无处遁形,美国的情报与安全机构设置,至此彻底改变的时间到了,“扫描地平线”行动时代终于结束了。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海神之矛”行动之时,奥巴马政权高官在战情室观看击杀本·拉丹现场直播

【关联性】

“扫描地平线”行动具有社会发展、军事战略、技术进步等多种特征,很难单一确定其性质。但是,根据“历史脉动”资料,行动不存在行动序列。

“地平线”,是一个比较受青睐的代号,在“历史脉动”已发的就有以下:

点击蓝色链接可以直接阅读,欢迎移步。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影响】

按照21世纪的标准,这套系统确实很原始。不过,若观察此后30年的历史,波因德克斯特在任上为反恐行动奠定的基础和方法,最终在9·11事件后被大规模复制并推广,虽然此时行动本质上已经到了“扫描地平线”行动2.0。虽然时间跨度不小,但任何人无法否认“扫描地平线”的影响。

从“扫描地平线”行动可以清晰看出,科技与信息相结合能够带来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而持久。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评论】

回首往昔,正是波因德克斯特为范围更广、无处不在的全球信息收集系统播下了种子,才使得美国有了在灾难后迅速找准方向的机会。“9·11”过后,美国情报机构更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私人用户存储的数据。从这种意义上讲,尽管出乎多数当事者意料,当30多年前贝鲁特星期天早晨的平静被震碎后,国家安全局如今秘密开展的各种全球监视项目,就成了美国国安体制“合乎逻辑”的演进结果。

在美国军史专家肖恩·哈里斯的专著《观察者》中,重现了当天清晨发生的一切。该书指出,贝鲁特爆炸案令华盛顿深受刺激,遂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不遗余力地搜集和分析潜在敌对行动的蛛丝马迹。在“棱镜门”事件发酵的今天,蓦然回首的人们意识到,美国政府无孔不入的刺探和窥视,早在30年前的那个星期天就埋下了伏笔。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发表题为《贝鲁特爆炸案如何造就了这个现代监视国家》的文章,揭示了这种鲜为人知的联系。文章说,30年前,2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在一起发生在其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军营的爆炸案中丧生,这是美海军陆战队二战后人员损失最惨重的事件之一,不仅标志着针对美国的自杀式激进主义新纪元的开端,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情报线索以保证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方式的开始。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代号说明】

“扫描地平线”,是波因德克斯特对本行动的称呼。意义是从根本上控制。


“扫描地平线”行动:从被震碎的平静教训中锻铸出信息盾牌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