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永不低头


谷文昌:永不低头

1958 年春节前夕。谷文昌和樊生林、陈维仪、王治国等县委领导纷纷下乡,他们到各乡镇和村去发动群众。于是整个东山县的老百姓都记住了这个响亮的口号“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

“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

在中国河南省的另一个县,有个名叫焦裕禄的县委书记也在考虑和谷文昌一样的问题。有趣的是,恰恰在这一年里,不知全国有多少个县正忙着砍树,在 1958 年,仿佛中国懂得改造环境、懂得绿化环境的人只有谷文昌和焦裕禄。不论是谷文昌还是焦裕禄,他们对环境的重视都因为他们目睹老百姓身受恶劣环境的危害而明白的一条道理:不改变恶劣的环境,人们就无法生存,无法劳动,人们就无法延续他们的生命。

正月初三,谷文昌带着陈掌国来到林业站,他像一个决战前的将军做着最后的检查部署。林业站的几个人,吴志成、蔡海福、林嫩惠等,这个春节都住在站里,一切准备就绪。

正月初四,谷文昌来到山口村。

正月初五,谷文昌再次踏上茫茫无际的荒沙滩。跟随他来的人,从原来的几个人增加到几十个人,大家开始实施先堵沙后种树的计划。

谷文昌带头,在离村庄 300 多米的地力筑起沙墙,用沙堵沙。显然这个办法并不起作用,一阵强大的风把人都埋进沙中,其中也包括对治沙充满理想的谷文昌。

第二个计划,往起伏连绵的沙丘上种植草皮。谷文昌带着人,根据蔡海福和林嫩惠实验的经验进行小规模的种植。第三天,谷文昌就接到电话,说草皮全部枯死。但这并没有阻挡种树的计划。谷文昌下令,直接将广东引进的木麻黄种入沙地。

1958 年 3 月 12 日,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东山县全民植树造林的总攻打响了:东山县第一次发动了成千上万名劳动力。全县人民除了农田的活外,全部的主要劳动力被派往两个地方,一是到海滩运输淤泥;二是到山口村、湖坛村和白埕村挖坑倒泥和植树。

人们在这两个庞大的队伍中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可以看到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可以看到裹着小脚的妇女,也可以看到怀抱婴儿的母亲。这些母亲,她们边植树边给孩子喂奶,心中渴盼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不再受风沙的侵扰。还有那些曾经嘲笑过谷文昌的老农民,今天成了表现最积极的种树人,仿佛要向自己的过去表示歉意。

在红领巾的队伍中,我们可以看到谷文昌的孩子,从大女儿谷哲慧,儿子谷豫闽,到小丫头谷哲芬。

谷文昌和樊生林带着全县的干部组成植树队伍。赵林春、吴志成、蔡海福和林嫩惠,还有林龙光都是现场的技术指导。大家按照他们的要求,将泥浆先把树的根部包好,然后将树放入挖好的坑内,再把泥浆填满,用脚踩实,浇上水。人们很难想象,山口村、湖坛村、白埕村这些地方,过去是很少有人把脚印留在这里的沙滩上,而今竟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荒沙滩种下生命的理想之树。不少人,就在这一天看到自己的县委书记谷文昌种树的身影。

过去的日子里,人们常听说谷文昌要种树,而且非种不可,今天人们终于看到这个谷文昌真的把树种起来了。大家看到谷文昌和他们一样吃的是夹着风沙的干粮,喝的是一样的苦涩水。谷文昌在现场除了自己种树,还指导别人种树,他对种树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求每棵树坑的深度必须是 l.5 米,宽度必须是 1.5 米,并要求多浇水,他说这里是沙地,水要多,要把根踩实,这样才经得起风沙。

在这个宏大的场面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衣服上打着补丁的人,一个个脚上没有鞋子的人。但一个个都在挥汗如雨。他们找到了希望,他们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这不仅是东山人的写照,而且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一天,共种植木麻黄 40 万株。

谷文昌回到县城,他还有很多事,春耕的事。农民要播种,不播种东山县的农民这一年的生活将是难以想象。此外,还有水利工程;还有灌慨工程;还有教育的事;与群众有关的事;等等。凡是一有空闲时间,谷文昌就要关心种下的树:“你今天 , 去了吗?”“你看到我们种的树长得怎样?”

这天夜晚,赵林春、吴志成和蔡海福来了。谷文昌放下碗筷,立刻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谷文昌连问都没问,他看到吴志成和蔡海福脸上的表情便知道树出了问题,一定是大问题。

他朝赵林春、吴志成和蔡海福挥挥手:“别说了,就谈原因,看看怎么解决,找出问题在哪里……”

“全部枯死了,原因大概是缺水……”

“或者是时间太早吧。”

“有活的吗?”

“有,有 9 棵。”

40 万棵树苗,只剩下 9 棵活的。

天还没亮,谷文昌就和陈掌国一起出发,赶到种树的现场。

黎明的晖光把成片成片枯死的木麻黄映得惨红惨红的,像火一般连着天边,这“火”在疯狂的风沙中摇曳着,渐渐地熄灭……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壮烈的场面。

谷文昌蹲在树下,用手扒开泥沙,捧在手里,轻轻地揉着,让泥沙在风中飞散,散落在沙丘地上。他的目光落在枯死的树根上,他想把脸贴近这块荒沙地,他似乎在询问着土地,为什么如此这般地对待热心的东山人。

他,谷文昌哭了,无声地流出了男人的眼泪。

沉默。吴志成哭了,他转过身,怕谷文昌看到自己伤心的眼泪。

沉默。蔡海福哭了,他对着天空长叹,仿佛在询问苍天,为何如此亏待东山人,亏待这立志于改变世界的人。

林嫩惠坐在地上,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工作的实践中,为东山县群众解决这当务之急的问题,辜负了老百姓的期望。

唯独那 9 棵木麻黄活着,它们是留给谷文昌和在场的人一丝丝的绿色希望。谷文昌在这 9 棵活着的木麻黄前来回地走着,走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9 棵树,仿佛 9 颗革命的火种。这 9 棵顽强地显示出生命迹象的树,似乎也体现出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性格。

“这就是希望。”他对大家说, “有9棵就会有90棵,有90棵就会有900棵,有 900 棵就有 9 000 棵、90 000 棵……”

这一夜,谷文昌还是住在林业站这所简陋的房子里,他和吴志成、蔡海福还有林嫩惠一道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他们时而在房子里谈论,时而到房子外的沙丘上演示,一直到深夜。第二天,他还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临走前,谷文昌交代赵林春和吴志成,要他们安排好站里的工作,立刻派人再去广东,尽快回来,传授经验。

“你们一定要细心地学,要多问,多请教,也把我们这里的情况和他们讲清楚,希望他们能来指导……不要难过,不要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好事!”

(本文节选自《做合格的党员:县委书记谷文昌》)


谷文昌:永不低头

谷文昌:永不低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