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大结局中小秦氏火烧祠堂自杀时,顾廷烨为何喊她母亲?明兰又为何哭泣?

九月晴天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得出导演为了要把它把成古偶,而不断克制升华的状态。剧集最后没憋住的升华是由小秦氏来完成的。

小秦氏的扮演者王一楠和她老公高鑫从山影时期就和这个剧组合作,说是正午的亲闺女也不过分。

原著当中,小秦氏是典型的庶女看上姐夫,搞死顾廷烨的妈,然后上位。

而在电视剧中,把这个形象变成了,被顾家人的怎么坑害的又一个可悲女性。她在祠堂说的那段台词的意思就是:顾老头为了爱情,把我姐坑进来,坑进来又保不住,又把我坑进来。

换句话讲,她不是自愿做一个坏人,而是被逼的。

那么,一个是女主的身份,会有共情,如果不是红狼搞事情,她妈根本不会嫁进盛家,也不会被林小娘害死,她也不会使尽手段搞林小娘,但她对红狼无能为力,那是她亲爹。

至于男主,这个女人像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一样把他带大,这个情分是存在的。现在,她临死的时候说她那些害人的事都是被逼的,罪魁祸首是他亲爹,听上去是不是非常有道理。没过脑子的时候感动一下,奇怪吗?

至于小秦氏,她到底是真这么想的,还是想保住儿子,就不好说了。


纠结女王亦超


《知否》里的小秦氏活在“吃人”的封建制度下,注定是造成她的悲剧。

早在小秦氏没有嫁入侯府的时候老侯爷与大秦氏伉俪情深。在大秦氏死后,老侯爷为了侯府的前途娶了扬州富户白氏为妻。老侯爷心中一直钟爱大秦氏,对白氏感情淡薄。在白氏生下顾廷烨去世后。

老侯爷怀着对大秦氏的愧疚,迎娶了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小秦氏知道老侯爷对自己更多的是同情与愧疚感。


在大秦氏早已先入为主老侯爷的心里,占据老侯爷的心,又有美貌美富有的白氏,以及大秦氏留下的顾廷炜,白氏留下的顾廷烨。小秦氏既要管理若大的侯府,又要照看三个孩子。

试问一个女人,丈夫对自己感情更多的是同情与愧疚。丈夫的满心满眼里都是别人,怎能不让一个活在深闺大院的女人心理扭曲、愤恨。女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小秦氏深知丈夫不爱。下毒、借刀杀人、笑面虎、杀人于无形小秦氏用手段使顾廷炜提前下线,让顾廷烨不断受挫。好让自己的儿子袭爵。只有母凭子贵,小秦氏在顾廷烨最缺母爱的时候给予他如母爱般的关怀,让小小的顾廷烨的内心充满阳光,虽然这所谓的母爱中掺杂了太多的“算计与捧杀”。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袭成爵位,虽然小秦氏没少算计陷害顾廷烨,但她曾在顾廷烨最缺母爱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是溺爱与捧杀。在老侯爷打他的时候维护他,科举落榜时等等,但她仍曾带给过顾廷烨温暖

所以顾廷烨在小秦氏跳入火海时候,叫了声母亲。


明兰为何会流泪,终究是小秦氏到死终于做回了自己。正如小秦氏说的:“侯府是吸血的魔窟,毁了她的姐姐,毁了白氏,现在又毁了自己,演了一辈子的戏,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不用去考虑那么多的儿女前程、侯府名誉。也没有了那么多的耳虞我诈、心机算计。明兰真心替她感到高兴而留下泪水。


Superme007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剧最精彩的表演不是剧中的男女主角,而是大反派小秦氏,她的表演震撼了所有的观众。在大结局中,小秦氏去了祠堂,将所有牌位掀倒,大骂侯府是吸血的魔窟,放火一把烧了祠堂。她在火中大喊:“这侯府就是吸血的魔窟,演了一辈子的戏,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这一句话成功洗白了小秦氏的所有罪行。

该剧大结局中小秦氏火烧顾家祠堂这一情节将提升了该剧的整个格局,升华了情剧,由一部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传奇奋斗史演变为揭露封建制度的丑陋与弊端。

小秦氏的这一声怒吼,不仅震撼了观众的心灵,更是道出了封建社会中无数女人的辛酸和痛苦。同时打动了顾廷烨,让顾廷烨直面内心,想到昔日小秦氏对自己的养育之思,发自内心对着火中的小秦氏喊一声母亲。而旁边的明兰此时也潸然泪下。

顾廷烨幼时就失去母亲,是小秦氏从小把他养大,有着深厚的养育之恩。在日常生活中,衣行住食方面,小秦氏对顾廷烨顾得无微不至,甚至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失去生母的他,从小感受到母爱的温暖。相反,作为顾廷烨亲生父亲的顾偃开对三个儿子的态度截然不同。从小对顾廷烨就很苛刻、严厉,也很冷淡。让顾廷烨感到自己的父亲的冷漠,是非常厌恶自己的。恐怕这才是让顾廷烨走上离经叛道的真正缘由。换个角度,也正是小秦氏这种捧杀让不明真相的顾廷烨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中和了这种冷漠,才不至于在离经叛道的路上越走越远。

虽说小秦氏对顾廷烨的好,是为了捧杀。但这种捧杀实实在在让顾廷烨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娇生惯养,在教育孩子的形式上和捧杀没什么两样,只是内心的目的不一样罢了。这种捧杀远比虐待好很多,如果小秦氏真的是一个恶毒、十恶不赫之人,恐怕顾廷烨也长不大,活不了,还谈什么跟自己的儿子争夺家产。这捧杀的背后不难看出小秦氏是个良知未泯的女人。

因此,在顾廷烨的心中,他对小秦氏的感情是敬重的爱戴的,在内心深处小秦氏的地位等同于亲生母亲。小秦氏这么长时间对他的付出,他一直是心存感激的。为此,即使小秦氏后来为了自己儿子的利益对顾廷烨耍尽手段,设计陷害,多种伤害,也依然磨灭不了对小秦氏的敬爱之情,感思之心。在小秦氏临死时,顾廷烨才会情不自禁喊出了“母亲”。

明兰落泪,是缘于一个善良女人的本能。面对丈夫的继母即将被那场大吞噬,心中自是不忍。她了解小秦氏曾经对顾廷烨的捧杀,也知道她对自己和顾廷烨后来的阴谋和伤害,但小秦氏也曾有恩于顾廷烨,罪不至死。她更知道顾廷烨也不希望小秦氏死。

明兰落泪同时也是她对小秦氏的同情和可怜。这么多年来,因为家族原因,因为顾偃开的薄情,小秦氏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演变为一个满腹算计、满腹阴谋诡计的妇人。小秦氏为姐姐大秦氏的死感到冤屈,她对顾偃开没有感情,只有仇恨。她生下自己的儿子后,又为儿子长远的筹划,然而也最终泡汤。她一生活在仇恨和计算里,不能自拔。可以说,小秦氏是那个封建时代的牺牲品。

明兰落泪更是为自己,为生活在那个封建时代的女人落泪。封建时代的女人活着卑微,没自我,她们一直围着这个男权社会转。女人的性命相对于家族的荣耀和利益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很多时候,男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和家族的利益,毫不犹豫就将自己的女人牺牲掉。剧中小秦氏的姐姐因为顾偃开为了保全自己娶了白氏死了,白氏也因为顾偃开的无情死了,而小秦氏也是被顾偃开毁了的人。这三女人都是被顾偃开这个虚伪而自私的男人活活逼死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所以,明兰流泪是为自己,为那个封建时代的女人们。








清水123


《知否》大结局很多人说有些仓促,但我认为不尽然,至少用了大篇幅演绎小秦氏火烧祠堂自杀,交代了诸多事宜。

顾廷烨为何喊她母亲?

捧杀。

剧中顾廷烨多次提到小秦氏姑息养奸捧杀他,可是这捧杀,是先有捧再有杀。在顾廷烨的记忆里,记得的都是小秦氏给予他的温情,从小到大感受到的母爱都来自于小秦氏,即使小秦氏目的不纯,但年少的顾廷烨接受到的是爱和关怀。

顾廷烨跟那位送了凤仙进来的姑姑说过,只要小秦氏收手,他就不再为难,他要的只是相安无事。顾廷烨从来都不想要小秦氏的命。

这一声“母亲”,或许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或许是对于年少记忆的眷恋,或许也是对将死之人的一点善意,用这一声“母亲”告诉小秦氏,他顾廷烨认顾廷炜这个弟弟。

盛明兰为何哭泣?

痛惜。

明兰曾多次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小秦氏火中这一段剖白,顾偃开把爱给了大秦氏,把愧疚给了白氏,却只留给她一个偌大候府和三个孩子。明兰明白高门大户里一个女人,没有丈夫的爱是多么可怜,所以她痛。

而以明兰的聪颖,看到被困枯井的顾廷炜,就已经想到小秦氏是为了让儿子逃脱罪名。再看到小秦氏以火烧祠堂这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她不赞同小秦氏为儿子筹谋使用的一切手段,却也动容,所以她可惜小秦氏用错了方法。

她痛惜小秦氏,所以哭泣。


老白兔X


小秦氏作为知否最强反派,一直到结局才下线,实力不容小觑,在下线之前,顾廷烨喊起母亲,明兰也哭泣,不过是看到一个真正的小秦氏,一个真实的自己。



从顾廷烨小时候开始,小秦氏一直都是捧着养顾廷烨的,所以造就了其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也让顾廷烨后来接二连三的犯错。在祠堂的时候,小秦氏说出自己做这些事情的真实原因,其实是因为心中有恨的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做过真实的自己。顾廷烨会叫母亲,是因为小秦氏作为一个母亲,也在为自己的儿子不断的考虑,其实也是担得起这句母亲,也许顾廷烨不是单纯的叫小秦氏,也是在内心叫自己的母亲,如果在的话,可额能也会为自己考虑这么多。




明兰面对小秦氏会流泪,也是因为看到一个真实的小秦氏,在功败垂成之后,选择了解自己,和儿子撇清关系,无疑还是为了孩子今后好,一个母亲,奉献自己的一生,只是想要为儿子筹谋一条更好的路,在功败垂成之际,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来还给孩子一个没有污点的一生,这种做法是令人感动的,自然明兰流泪了,这种流泪是内心的感动和震撼。


柒柒看剧


小秦氏是个可怜的人,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古时,男人地位崇高,女人只是依附,女人不管有多大的能力也使不出。男人却可以依附女人的智慧立足于世。



贺弘文的祖母精通医理,没法自己做堂看诊,只能做个伺候丈夫,打扫庭院的后宅女人,纵她有一身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地,老公死后,她用她的所学撑起了贺家,后把一生所学都传授给自己的孙子,这一生过的很是憋屈,但她依然善良豁达。

盛家老太太自不必说,如果她是个男人,一定是男人中的佼佼者,如果她入朝为官,一定是拎得清,看的透,盛家必然比现在要昌盛,盛家要不是她撑着,就她那儿子盛肱,盛家早衰败了。盛老太太一生过的甚是辛苦,但她拎得清,看的开。

小秦氏以她的聪明才智,虽不能过的多幸福,至少不会弄的要自焚那么惨。顾家老爷顾偃开其实是整件事的罪魁祸首。他一生娶了三个老婆都是正房大娘子,三个老婆生了三个儿子,都有机会承袭他的爵位。当然要明里暗里的争。



老大打小身体就不好,一看就命短,老二身体倍儿棒,从小习武,最像老侯爷,老三是个纯良之人,但性格懦弱,一看老二袭爵的可能性最高。可惜的是老二的亲妈已不在,宁远侯府大娘子是老三的亲妈,那亲妈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袭爵,又不能硬抢不是,抢也抢不到,所以从一开始她就为了自己的儿子绸缪。

小秦氏嫁到候府时,顾廷烨还小,她对他很好,让没了亲妈的顾二叔感受到了母爱,他依赖她,尊重她,后来小秦氏有了自己的儿子,对顾廷烨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甚至有点纵容,纵容的顾廷烨顽劣不堪,纨绔子弟的名声传遍整个汴京城,为的就是没有名门淑女敢嫁给他,跟老爹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顾廷烨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还没正式娶亲前就先养了个外室,还生了一儿一女,你不是嫌弃我纨绔吗,那我就做给你看,看你能怎么样,以至最后气死自己得老子,让小秦氏棒杀他有了最好的由头。即使小秦氏不阻挠,他爹也活不了,但至少可以跟顾廷烨见最后一面,说最后一句话。小秦氏绝不允许,这最后的话也许就断了她苦心绸缪的一切,她怎能让它发生。终于她成功的赶走了顾二叔。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顾廷烨没法接受,他虽然恨她,但不愿主动对她下手,毕竟她曾经那么的疼她,即便是带有目的性的,疼他却是事实,他享受过母爱,所以不愿主动去伤害她,一直是采取防御措施。希望她能收手,小秦氏已经是开弓的箭,无法回头。



小秦氏的计划功亏一篑时,为了保住儿子的命,火烧祠堂自焚,这既是她的无奈之选也是她的归宿,临死前,她哭笑着说要做回自己。

顾廷烨本性善良,最终理解小秦氏的所作所为,从他对明兰的了解和保护就能看出,知道做女人的不易与辛苦,知道女人的后院就同男人前线打仗的战场是一样的,不完全是小秦氏的错,他的老爹,作为男人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所以他喊她母亲,一是原谅她,二是报答她曾经对他如母般的爱护。

明兰的哭是感同生受,同为女人的艰辛与不易,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下一辈投生只愿做个男子,娶个同自己一般的女子。


真姐情感说


顾廷烨,在情急之中,喊小秦氏母亲,还是真情流露,因为小秦氏虽然捧杀他,但小秦氏给了他更多的爱和温情不管是真是假总归是小秦氏给了这个失去母爱的孩子,所有的母爱顾廷烨从骨头缝里,他是爱小秦氏的。虽然小秦氏屡屡的伤害他,但他还顾及儿时,小秦氏所给予他的母爱。所以他不恨她,不想要他的命。看到他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心里然是悲痛万分。明兰的哭泣,他哭出了女人的无奈,哭的是豪门女人的悲哀哭的是一个从来没有得到丈夫爱的女人的悲哀,哭的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却做了最愚蠢的事,而最后的结局却如此的悲惨。


闫方9


小秦氏最后在祠堂大闹时喊得一句“这一刻我要活回我自己”,与《甄嬛传》中皇后为自己辩白是说的那句“臣妾做不到啊”如出一辙,都是一句话就把自己这一生的坏事都抹杀了。

而其实骨子里,小秦氏与《甄嬛传》中皇后是一种人,她们不是女人们惯用的绿茶技能,而是比那种技能更加高深的,连顾廷烨都是在父亲死的那一刻,才看清楚他的真面目。

顾廷烨为何喊她母亲?

1、养育之恩

因为母亲早逝,顾廷烨自幼是由小秦氏抚养长大的,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甚至超过对于自己的儿子,特别是与顾廷烨父亲对自己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所以,哪怕是继母,顾廷烨都特别珍惜这尤为珍贵的母爱,是他特别缺少,而又极为想拥有的家庭温暖。但父亲骂他打他时,小秦氏总是为他说好话,替他求情,虽说后来知道这是她的捧杀,但是在当下的时刻,他还是感觉的母亲的爱护的,所以心里还是尊敬和感激小秦氏的。

2、本性善良

顾廷烨第一场戏与明兰投壶时,便可以看出他虽然有些张扬跋扈,但是本性还是很善良的,只是想认真的比赛,却未曾真的想赢了华兰的聘礼。而在街上遇到去找郎中的明兰,他二话不说,便让明兰上马,带她快马加鞭的去找。

哪怕后来成年之后,家里的争斗从未休止,但是他的本性一直是善良的,他的大哥哥都知道,顾廷烨哪怕表面上再心狠手辣,他都下去不手真的不救这一家人。

所以后来就算看清了小秦氏的真面目,他也还是记着她之前对自己的好,还有自己从小爱护长大的三弟弟,看到小秦氏在火场的那一刻,是下意识的叫出了“母亲”,那一刻根本没有仇恨,有的只是担心和不舍,他从未想过要让小秦氏死。

他曾多次表示过,只要小秦氏那院不伤害我们夫妻,我们便可以相安无事的相处下去,维持表面的平静。

明兰又为何哭泣?


1、出于本能


与顾廷烨成婚后,明兰就把小秦氏当作自己的母亲,如同家中的大娘子一样,哪怕一直和她斗,但是都从未想过要她死,那一刻是对于母亲要葬身火海的伤心和难过。


2、心疼顾廷烨


一路走来,明兰听了顾廷烨所有的故事,又和他一经历了与小秦氏的斗法,她深知顾廷烨对于小秦氏是又爱又恨,而小秦氏也是顾廷烨在世为数不多的亲人,她知道失去母亲的痛苦,她不希望顾廷烨在失去亲生母亲和父亲后,还要再体验一次。


3、女人一生的可悲


小秦氏本质是个悲情人物,她看到姐姐和姐夫的恩爱,又见证了姐夫为了家族利益,逼死姐姐,娶了顾廷烨的母亲白氏,但是意料中的好景不长,自己又嫁给了姐夫,从姐姐死的那刻起,她就为自己立下了目标,就是要除掉顾廷烨。

而明兰看到了小秦氏这一生的可悲可怜,她其实是同情和心疼小秦氏的,一辈子都是为了别人而活,为了儿子能得到爵位,能继承整个家族,她步步谋划,步步紧逼,所没想到到头来一败涂地,或者的希望都泯灭了,自然是活不下去了。

在那个社会,应为三从四德,哪有女人能为自己而活,都是为了孩子、丈夫、父母、家庭而活,从没有能为自己而活的,而小秦氏只有最后的解脱是为了自己,这一生活的太累了。


酱紫阿美


顾廷烨自己母亲的牌位也在祠堂里,他叫的是自己母亲而已,

我是看过电视剧再去看的小说,既然说到这个话题,我就说说小秦氏这个人物,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这个人物从出场到结尾就是典型的反派角色,就因为最后一把火点燃了祠堂,居然让人可怜理解她,心性坏就是坏,哪有什么环境形势所致。

这里要了解到一个先决条件,小秦氏的背景:她是姐夫在亲姐姐死后娶进来续弦的。

小秦氏在剧中不止一次表达了自己的妒忌之心,姐夫娶过的两个妻子,一个是姐夫一生怀念心爱的姐姐,一个是男主的亲生母亲带着万贯家财进来的,她说了这个骂那个,归根结底无非是两个字,嫉妒。表面的大半辈子的举案齐眉,并没有给到小秦氏真正的情感上的满足,在半生的求而不得之中,小秦氏已然内心已经严重扭曲。

她故意把顾廷烨当成自己亲生儿子对待,因此顾廷烨对她毫无设防。她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顾廷炜继承宁远侯爵位,除去病入膏肓的顾廷煜,就只有顾廷烨有资格和顾廷炜一争高下,所以小秦氏想出捧杀的方法,对顾廷烨百般呵护,每次顾偃开对顾廷烨发脾气时,小秦氏都会帮着顾廷烨,导致顾廷烨心里对这个继母有了感恩之情。事实上她总是借机给顾偃开吹枕边风,表面装作贤妻良母的样子,背地里却挑拨顾偃开和顾廷烨的父子关系。

在她八面玲珑七窍心的外表之下,装着一个怨妇的魂,在老顾也死后彻底爆发,彻底漏出真实面貌。在看似毫无必要,甚至多此一举到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种种阴招之下,到了最后小秦氏已经转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毒妇,完全抛去了从小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的所有礼仪和门面排场。在百般阻挠男女主幸福的路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这个恶毒女配也算是演绎的相当出神入化了。

再说回火烧祠堂,首先,小秦氏让自己呈现癫狂状态,并斥责前来劝告的儿子顾廷炜:愚蠢,不可教也。最后,甚至命令下人将顾廷炜扔入井中好好反省。向嬷嬷在旁边为顾廷炜求情,小秦氏也毫不在乎,反而更是发疯似的行动起来。其次,小秦氏选择在顾家祠堂自焚。在火花之中,小秦氏疯狂依旧,同时还留下了两个关键的语句:廷炜,让你反省,你为何自己出来?并大骂顾廷烨,你怎么还活着,你才该到南曲班子去唱戏。这两件事是小秦氏兵败之后做的最后两件事,看似毫无联系,其实都是小秦氏在做最后的盘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小秦氏最后选择自焚,并不是认错,只是在为顾廷炜做最后的盘算。





唐唐唐小宝


如果不深度剖析仔细思考,这样的行为的确是不好理解。

1.小秦氏捧杀顾二叔那么多年,害得二叔和他父亲离心最后一面也见不到。按理说,顾二叔应该恨她。但话说回来,小秦氏毕竟是二叔的养母,以二叔的品性,他是个有能力且懂得珍惜过好日子的人,继母坏心肠,但是他不跟着坏心肠。

何况小秦氏不惜自焚而死,其实也解决了二叔的一个难题——如何处置犯了错的继母。

再来说说小秦氏命人丢亲生儿子入枯井的行为,她做出这般狠绝的事,其实最终也是为了儿子的前途,至少让多少眼睛亲眼见证她儿子和她不是同谋,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劝阻她不要坑害自己的手足二叔。

如此一来,依着二叔的脾性,以及儿子的为人,兄弟二人重归于好并不是难事。可前提必须是她死了。

只有她死了,阻隔在这两兄弟之间的隔阂才能够彻底消弭。否则,以小秦氏当初谋害二叔生母一件事,就足以让后来人翻旧账。有句话叫做父债子偿天经地义。到时候要是有人翻旧账,她儿子能力值有限,怎么斗得过?寻常百姓家也就罢了,偏偏他们家是朝廷勋贵人家,搞不好就是身家性命的大事。

只有她死了,二叔才能念着她主动死去这点决断,不会再去主动为难她的儿子。这就是为什么最后小秦氏痛骂儿子如同失心疯的火烧顾家祠堂的主要原因吧。

2.小秦氏在火海中喊着终于做回了自己,这句话对明兰的触动是很大的。

看剧的朋友都知道,明兰本性隐藏起来,小心翼翼的在祖母身边长大。这也是在演,在父亲面前演一个知书达理温顺乖巧的女儿,在嫡母面前演一个没有主见拿不住主意的管家女儿,在祖母面前演一个依靠祖母活着的可怜的孙女,在外面的聚会圈里演一个卑微不起眼平凡的庶女。

都是演,只是目的手段不同。

所以触动是很大的。但小秦氏没有明兰幸运,小秦氏靠自焚找回自己丧失性命。明兰则在为朋友余嫣然争回母亲的遗物崭露头角重新找回自己,做自己,后来嫁给二叔,就更释放了自己。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做自己很难,但做自己又是很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