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李朝很腐朽,为什么能延续五百多年,几乎相当于中国明清两朝总和?

于无声处34


李氏朝鲜能存在五百多年,几乎是中国明清两朝之和确实是个奇迹,但仔细梳理一下,“存在即合理”这句话用在李朝或许是再恰当不过了,李朝能存在这么久,还确实有他的生存法则。

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推翻高丽王禑的统治建立朝鲜王朝,这个国名,还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在给朝鲜的诏书中云:“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李成桂遵明朝所赐国名定国号为朝鲜。李成桂从建国伊始就坚定不移的执行了对明朝的事大主义,通过明朝赐国名、敕封授印来强化朝鲜王国与明朝之间的藩属、宗主关系。通过这层特殊的关系,朝鲜在此后的两次王子之乱和壬辰倭乱等内乱外患中都得到明朝的鼎力相助。


在此要着重讲一下差点导致朝鲜亡国的壬辰倭乱,1592年和1597年,当时的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借着基本统一日本的余威,先后两次分别起兵14万入侵朝鲜,最初朝鲜准备不足,日军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即攻破王京,朝鲜宣祖李昖被迫逃亡江华岛,朝鲜八道几乎尽数沦陷,派往北京求援的朝鲜使臣泣泪告急,万历皇帝从大公大义出发决意出兵援助朝鲜抗倭,明朝以李如松、宋应昌为将,先后两次,共计11万明军入朝作战,终于1598年12月丰臣秀吉病死后将倭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壬辰倭乱以中朝联军的胜利而结束。此后宣祖李昖还都王京,对明朝的再造之恩感激涕零,朝鲜王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灭国之灾以明朝的仗义相助而化险为夷。

朝鲜王朝在陆上海上都只有一个邻国,对于长期限于混乱的日本(时为战国时期),如果不是丰臣秀吉的入侵,朝鲜的海上隐患几无,而朝鲜对明朝事奉恭谨,自以小中华自居。朝鲜王朝也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根本,懂得与民休息,减少百姓与朝廷的矛盾,因此朝鲜王朝开国500余年来鲜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能算的上规模的起义,应该也就是高宗时期的东学党起义。明朝之亡亡于席卷天下的农民起义,而朝鲜王朝500多年来却巧妙的躲过了这些危机,尽管出现了燕山君这样的千古暴君 ,中宗反正后朝鲜党争愈来愈烈,壬辰倭乱、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接踵而来,朝鲜虽内忧外患不止,但好歹还是尽全力保住了国家。



面对后金的两次入侵,朝鲜无力抵抗,但又不想“背明事金”,最终不得已对后金(清)“阳奉阴违”。后金的崛起对明朝、朝鲜王朝都是巨大的威胁,在后金的不断缠食下,明朝的辽东防线岌岌可危,朝鲜仁祖反正废除光海君后,采取了更为公开的助明打金政策,这是后金绝不能容忍的,天启七年(1624年)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以努尔哈赤侄儿阿敏为将率领3万后金兵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朝鲜迫于压力与后金相约为“兄弟国的盟约”。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再一次入侵朝鲜,史称丙子胡乱,这一次彻底打服朝鲜,朝鲜王朝弃明朝而臣事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改朝贡明朝为清朝,虽然骨子里朝鲜依然心向明朝,对清朝也是“阳奉阴违”,但毕竟作为藩属国,朝鲜仍然得以存续。

朝鲜王朝作为明清两朝重要的藩属国,是明朝的15个“不征之国”之一,拥有明朝、清朝两大实力强劲的宗主国,朝鲜王朝得以绵延500余年而不倒。朝鲜在陆上只有中国一个邻国,因此竭力对明、清两朝奉行“事大主义”是朝鲜王朝最重要的生存法则。日本自文禄长庆之战败回国后,朝鲜积极派人与日本修和,所以此后两百多年,直至十九世纪末日本都未再入侵朝鲜,由此可见,朝鲜王朝能存在500多年,其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是极为重要的原因。而在朝鲜王朝内部,虽然500余年来政变不断,但由于没有外部势力的干预,这些政变都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也避免了朝鲜王朝内部的分崩离析。



甲午战争结束后,朝鲜高宗李熙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宣布解除和清朝的宗藩关系建立大韩帝国,大韩帝国二世而亡,朝鲜半岛最终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朝鲜王朝至此也就不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