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珠山八友》你認為誰的名氣最大?誰的成就最高?

小魚兒碰瓷


珠山八友,幾年前才得知到這一稱呼,緣於伯父熱愛收藏古玩字畫所致,其藏品品類多樣,琳琅滿目,但也不乏贗品充斥期間 ,其常推崇王大凡,周潤平等瓷板畫名家,說王大凡為晚清珠山八友之一,其瓷板畫畫工精湛,所畫梅蘭竹菊,花卉魚蟲,形態逼真,頗為傳情。並對民國時期的周潤平等瓷板畫名家也大為讚賞。後來去古玩市場閒轉,發現坊間多有各大名家的瓷板畫仿品,魚目混珠,難覓真跡。

瓷板畫以瓷板為傳播載體, 將傳統繪畫融入陶瓷的細膩當中,是繪畫藝術和陶瓷藝術的完美結合,其歷史悠久,興盛於晚清,多有作品流傳於世,其中不乏佳作。以珠山八友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家,異軍突起,開拓創新,其作品往往從不同視角反應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需求和意蘊,展現著美學大眾化,豐富著藝術門類,逐漸被人所接受和喜愛。從作品風格來說,有的專注于山水,花鳥,有的專攻人物,蟲獸,有的專注於詩集書法,有的兼而有之,有的側重於抒情寫意,有的注重於色彩紛呈 。每個名家的作品無不是嘔心瀝血所作,無不精美,富有靈氣。

若論哪家是集大成者,眾說紛紜,不一而足。以王琦,王大凡為首的領軍人物,博彩眾長,中西兼顧,以瓷會友,成立了藝術團體-月圓會,俗稱珠山八友,將這一特有藝術形式得以繼續發揚和傳承。如論影響力當屬二人。2008年,瓷板畫現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信通過法律上的保護,瓷板畫這一傳統美術也一定會散發著勃勃生機。



法律推介


在陶瓷文化界,近代這珠山八友藝術家各有千秋,有些伯仲之間吧。硬是舉薦名氣和水平,當推王琦和劉雨岑。我的理由待我細細道來。

八友是大清國逐漸衰敗,景德鎮最後一代官窯被迫解散。這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家級別的名家,更可以說是世界級的陶瓷畫瓷的高手,藝術家解散了。他們有人組成個類似今天的朋友圈,並非指的是天天泡在一起,而是把這個圈裡的,歸結為一個水準,一個檔次,或者叫一個品牌。名稱是“月圓會”,就是御窯廠停燒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間的粉彩和瓷版畫的高手。

這裡的“八友”分別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許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輕的藝人劉雨岑分別是徽州黟縣、徽州歙縣、和安徽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鶴仙,珠山八友實則是十個人,這並不前後矛盾。正如“江西詩派”也並不全是“江西人”一樣,“以味不以形也”。月圓會“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個畫家群體,在繪畫上他們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

承前者,王琦

(1884-1937)是“珠山八友”的領軍人物,被譽為八友之首,用今天的話就是陶瓷行業協會的發起人,兼帶會長。他在汪曉棠和潘陶宇等人的影響下,先與王大凡等人發起和組織“景德鎮陶瓷研究社”,後又於1928年與王大凡等人組成藝術團體———“月圓會”,藉此抒發胸志,以瓷會友。

王琦的人物畫在乾隆粉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早年畫瓷像的技藝,又吸收西洋畫法,人物頭部刻畫細膩,以西畫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係清晰,神情捕捉準確,光影富於變化,有西洋繪畫暈染技法,立體感強,被後世稱為“西畫頭子”。而模仿者往往是略加暈染,缺少細膩;稍有光影變化,但明暗層次不足;人物缺少神1青,若表情生硬的瓷上肖像畫。

二是王琦的人物畫,勾線用筆老辣,頓挫有力,衣紋虯結生姿,剛中有柔,整而不亂,介乎於中國傳統減筆描與枯柴描之間,衣衫的表現以中鋒用筆,有黃慎恣縱的筆意,線條簡略流暢,準確凝練,遒勁有力盡顯精神,有以草書入畫的放達和力度。尤其中鋒用筆,線條放達而又疏鬆,比黃慎的線條更有力度,也更概括,並能在黃慎的基礎上白成一格,做到運筆疏鬆卻又結構緊湊,線條捭閻卻又抑揚頓挫。而模仿品勾線生硬,運筆的頓挫之態做作,筆力柔弱,線條零亂,不能較好地體現人物結構。

從王琦人物畫的設色來看也有幾個特點:一是早年作品設色細膩,渲染層次豐富,有瓷像畫的微妙變化;二是既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又不求濃重豔麗,具微茫之感;三是以幹筆皴描人物的衣袍,輕敷淡染,層次豐富,並常用點蝨之法補充層次。而模仿品設色平板,少陰陽層次變化,特別是染色之後的點蝨之法,不隨陰陽層次而變,徒有形式,不得要領。

啟後者,劉雨岑。

1904年一1969年,原名玉成,後改雨岑,雨誠,齋名“覺庵”,別號“澹湖魚”,六十歲後雅稱巧翁。安徽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他是八友裡最年輕的一位。創立了“水點桃花”技法,畫花時用含有色料的水筆,依次點染在相應大小的“玻璃白”底色上,既有傳統填色的粉潤效果,又具有畫意生動的韻味。大名鼎鼎的毛主席特供,文革瓷,就是劉大師開創的方法。劉雨岑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任伯年的筆墨技巧,他嫻熟地運用粉彩彩料,掌握油性特點,在堅硬光滑的瓷胎釉面上,表現出繪畫藝術的韻致。他在文中寫道:“記得過去,我在瓷上表現桃花時,由於對料性掌握得不夠,以玻璃白摻染洋紅點出桃花,燒後成色發烏,後來經過反覆試驗,採取先以玻璃白作花,再在其上以洋紅點出的辦法,才得出國畫桃花的效果來。由此可見,要用祖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國畫,來裝飾最具有優良傳統的瓷器,使它們結合在一起,成為我國民族文化中一朵永開不敗的鮮花,作為陶瓷美術工作者,除了要對料性、對瓷畫有豐富的經驗和技巧之外,還必須熟諳國畫用墨用色的技法。”劉氏畫桃花風格獨特,技巧孤絕,是鑑別其作品真偽的重要依據。


雅趣邢軍


珠山八友分別是:以王琦、王大凡為首、以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徐仲南、田鶴仙為骨幹組成的一個清未民初,繁榮昌盛在江西景德鎮的陶瓷繪畫事業上的民間小團體,但最終卻成了中國陶瓷繪畫史上的輝煌……他們基本上都是新粉彩奠基人汪曉棠,潘陶宇的學生,在他們活動時間段之內,大多數人都認為王琦的成就最高,尤其是王琦的新粉彩人物畫,更是兼容錢慧安,黃山壽,汪照藜等人物畫大師的各個特點,為中國陶瓷繪畫藝術領域裡留下了許多傑出的作品,更為中國近代陶瓷手繪史上創下了最後的輝煌…

王大凡,汪野亭亦然主要以瓷器人物畫見長,雖偶有山水畫,花鳥畫瓷器出現,但畢竟留存後世的作品可謂寥寥無幾。鄧碧珊以魚類翎毛等見長於瓷器,瓷板畫等。劉雨岑,程意亭,徐中南,畢伯濤等主要以花卉類見長於瓷器,瓷板。從每個人的市場存世量及價格分析等等,我也認為王琦,王大凡的成就最高,他們清麗蕭散的繪畫風格更贏得了不少的鐵粉,從而使愛好收藏的人們在追捧淺降彩瓷器的同時又多了一個對新粉彩的必然選擇。不論淺降彩還是新粉彩,他們都是晚清民國時期中國陶瓷繪畫藝術領域內並軌揚芳,又各表一枝的文化遺產,作為後學應該加以葆愛才是正道……(個人看法,歡迎批評指正,小龍)






平羅閒人


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當時的名稱是“月圓會”,就是御窯廠停燒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間的粉彩和瓷版畫的高手。

其實這裡的“八友”分 別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

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許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輕的藝人劉雨岑分別是徽州黟縣、徽州歙縣、和安徽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人。

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鶴仙,珠山八友實則是十個人,這並不前後矛盾。

正如“江西詩派”也並不全是“江西人”一樣,“以味不以 形也”。

月圓會“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個畫家群體,在繪畫上他們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

誰名氣最大?

王琦被譽為作為“八友”之首。

王琦因捏過人像、雕塑、畫過瓷像、又吸收了西洋畫陰陽彩瓷技法,並確定了用西畫明暗畫人物頭像,以寫意筆法畫衣紋的畫風。

在此之後,王琦的畫風,始終沒有擺脫黃慎畫風的影響 。

因此,王琦的繪畫風格雖給景德鎮陶瓷藝術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繪畫上使用西洋畫技法,但他狂放崎嶇,典雅飄逸的畫風,仍保留黃慎的畫風,而尚未自成一格。

誰成就最高?

個人認為是汪野亭。

他率先運用“通景山水”章法裝飾瓶類製品,開20世紀初景德鎮粉彩山水裝飾章法的新風。

所謂通景,就是將一個畫面以一個完整的構圖,在圓柱式的器皿上展開,讓人從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完美的畫面。

即將山水相連、境氣貫通的一個整體畫面,佈局在各種造型的器皿上,一改以往僅一面飾畫,另一面題款,或在錦地開光的斗方中作畫的山水裝飾故習。

自然界山外有山,流水不息,意境萬千,乃天設地造的四時景觀。

“通景”法在表現自然景觀時,使觀畫者冥想“山水源頭無覓處,遊子信步山水中”的意境。

在陶瓷繪畫史上,花鳥、圖案採用通景法較多,而山水畫大多都是在圖案開光的小面積上作畫。

汪野亭的山水畫採取山水相連、雲霧飄逸等巧妙的連接處理,形成360度的完整構圖,沒有勉強的連接痕跡。


金凱瑞


我叫陽仔自媒體,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珠三八友有誰的名氣大?誰的成就高?景德鎮珠山八友是王琦,王大凡,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程意亭,畢佰濤,劉雨岑。我個人認為從每個人的市場存質量及價格分析等等,王琦,王大凡的成就最高,他們清麗瀟灑的繪畫風格更贏得不少的鐵粉,從而使愛好收藏的人們在追捧淺絳彩瓷器的同時又多了一個對新粉彩的必然選擇,不論淺絳彩還是新粉彩,他們都是晚期民國時期,中國陶瓷繪畫藝術領域為並軌揚芳,又各表一枝的文化遺產,作為候選者,應該更加珍愛才是正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陽仔自媒體


《珠山八友》當時他們的名稱是“月圓會”,也就是當時御窯廠停燒後流落民間的粉彩以及瓷版畫的高手。這裡的“八友”是指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月圓會“的《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個畫家團體,在繪畫上當時他們主要是追求清代中期“揚州八怪”的風骨。

《珠山八友》似乎成為了一定時期瓷器的代名詞,雖然後來的學術界對八友也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其實我們可以拋開這些爭議去實實在在的欣賞他們的作品,因為只有作品才是衡量一切藝術價值的標準。在《珠山八友》的作品中都能很好的延續了景德鎮瓷器的神韻,也是我們近代景德鎮瓷器重新掘起的代表。

《珠山八友》他們繼承了景德鎮青花的藝術傳統,又不斷創新,以中國畫和寫意畫的特色與景德鎮傳統的技法相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已的瓷繪藝術特色,創作出了很多淋漓酣暢,博大精深的作品,為景德鎮的青花瓷繪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開創了景德鎮青花的一代新風。


用戶臨滄


《珠山八友》體現的是景德鎮瓷器從官窯轉向為民間陶瓷藝術的一種文化現象。從歷史上看,是珠山八友這個藝術群體共同延續了景德鎮瓷器的餘韻,創造了景德鎮瓷器的不朽輝煌。他們的藝術風格各具特色,我們沒有資格評高論低。但本人喜歡徐仲南的作品,本人愛竹,徐氏竹子置於溪邊、崖下,高低錯落,枝幹瘦勁,很有風度。


薩爾滸


珠山八友,各有千秋。

陶瓷藝術,作品不朽。

要問誰好,二王一流。


雋卿


珠山八友的名氣哪個大?這個大小看怎麼來認同,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觀點不同、認知不同,對他們的評價也會不同。幹嘛要比名氣?有大家學習之處、對社會有貢獻,就是好同志。


解秘檔案


珠的名氣大,山的成就高,緊有實得八中正為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