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职场就是一个大江湖,每个人都追逐着名和利,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关于利益的争斗,有争斗就会产生派系和站队,我们普通人混迹职场,很多时候无法逃避这个话题,也会被逼做出选择,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其实这就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验,考验这个人的智商情商还有眼力,而且错不起,一旦站错了队,付出的代价往往相当惨重,甚至会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我们面对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其实关于这类问题,有一部堪称经典教科书的电视剧,讲解和分析得比较透彻,它就是《雍正王朝》,跟着我解读完这部剧,一切就会清晰了。


职场站队,首先你本人要有实力,没实力的人就等于没有利用价值,没价值的人就根本没资格谈站队,打铁还得自身硬,有了实力,才有被人争取的资格,按照这个思路,我把站队的人物分了类,下面结合教科书《雍正王朝》具体的来谈谈。


第一,自身有强大的实力,才可以一直保持中立,代表人物——张廷玉

职场中有很多人,面对站队问题时,都想保持中立,其实这是很理想化的想法,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对于任何一个有实力的人物,争斗双方都不可能放任他不管的,因为他就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放任意味着可能对自己一方造成威胁,所以,这种想保持中立的人,往往会承受争斗双方共同的打压,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保障,多半中途就夭折了,走不到最后,而张廷玉就是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人,也拥有强大的内心,所以他可以选择中立,当然,他自身承受的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很多时候都是在走钢丝。


张廷玉,字衡臣,科甲出身,当初被康熙当做朝廷的新鲜血液提拔起来,是为了打压两大权臣,结果越用越顺手,直接就进上书房参议军机了。纵观张廷玉的一生,服侍了两任皇帝,都是完全效忠于皇权,也就是说只听命于皇帝一人,面对皇子和大臣的百般拉拢和打压,始终没有屈服和让步,你说他傻吗?不!相反的,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因为他知道,只有始终保持忠于皇帝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利益!他也有站队,不过站的是自己的队!


太子被废之后,康熙需要在众多皇子中选择一位立为新太子,他下令所有有资格的大臣都可以上书推荐人选,这时朝廷里面绝大多数的大臣都选择了八皇子胤禩,作为皇帝近臣的张廷玉却不为所动,不趋随波逐流,而是深刻剖析了康熙帝的内心,

  • 首先,康熙想的是保证国家的稳定,稳定大于一切,选新太子势必引起皇子间的争夺,引起朝局动荡;
  • 其次,康熙对于太子被废一案仍有许多疑点,这么多年的父子相处,肯定会了解儿子的为人;
  • 最后再加上康熙本身也是一个讲究仁爱宽恕的君主,所以,他内心深处是愿意再给废太子一次机会的。


想通了这些点以后,张廷玉就直接上了奏折---明确表示拥立废太子再次上位!虽然保持中立,是从国家大局出发,但还是有点赌的味道,一旦赌输了,猜错了皇帝的心思,迎接他的将是八皇子一党的猛烈报复!有志于争夺帝王的其他皇子也会对他心存芥蒂,比如后来的雍正帝!

然而,这一"神操作"直接把有志于争夺皇位的众多皇子都看呆了,更让皇子和朝臣们没想到的是,老板康熙居然批准了他的奏请,顺势复立了太子重新上位,而张廷玉本人也凭借这一手赢得了老板的深度信赖,有点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而在老板眼里,如同鹤立鸡群。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张廷玉被康熙称赞

后来凭借其在传位中的忠诚表现,又赢得了新皇雍正的信任,特别是在又一次面对皇位争夺时,面对皇三子弘时的拉拢,仍然不偏不倚,继续保持中立,不偏向弘时和弘历中的一个!其实他心里有数,比谁都清醒和精明,弘历天时地利人和全占齐了,弘时拿什么去和他斗?不偏向弘时就等于偏向了弘历,看似中立,其实已经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但是经不住猪队友挖坑啊,稍不注意,亲弟弟张廷璐就被弘时拉拢了!


科场舞弊一案爆发,张廷璐替弘时背了锅,面对如此局势,为了顾全大局,内心滴血的张廷玉主动向新老板雍正帝上书大义灭亲,斩首亲弟,还是在现场监斩,这就是保持中立要付出的代价,没有实力的人根本承受不起,看到这里,各位,你扪心自问一下,你有能力保持中立吗?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张廷玉现场监斩

第二,有实力选择一边站队的,代表人物——皇十三子胤祥

一般职场中有实力的人不会轻易表态站队,因为第一,太早站队容易承担太大的风险,职场中的斗争怎么可能一直占据上风,万一优劣反转,就面临被打压的局面,聪明人一般都不会这么干;第二,过早站队的话,就相当于和反对派没有圆转的余地了,无法最大程度给自己争取到利益,这也是不明智的。但是皇十三子胤祥作为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人物,而且还是对皇位有一定争夺机会的皇子,义无反顾的站在了雍正这一边,而且是几乎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倒向了他的四哥,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人以类聚。胤祥是一个"侠王",讲义气重情义,孝敬父母,讲究兄弟间和睦相处,而且三观很正,基本上做任何事都是从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角度出发,正好他的四哥雍正也是一门心思为国家为百姓做实事,气味相投,志同道合,惺惺相惜,这就是我们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特别是在经历了江南筹款赈灾事件后,更是直接从辅助太子倒向了雍正。


第二,良禽折木而栖。他的一身本事多在带兵打仗上面,看看他应该跟随谁才能拿到最大的利益。

  • 一,太子一直在搞宫斗,搞人际关系,手下的人基本都是一些贪官污吏,跟随他自己基本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太子还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贪恋美色,只顾自己,不把江山放在心上,毫无前途。
  • 二,皇八子身边已经聚集了九/十/十四几个皇子,特别是十四阿哥胤禵,本身也是擅长带兵打仗,这两兄弟经常看不顺眼,针尖对麦芒,自己后面靠过去不是多余的吗?
  • 三,大阿哥允禔,他本身也就是擅长带兵打仗,曾经跟随康熙亲征准噶尔,而且疑心很重,人品有问题,为了争夺皇位,甚至不惜给亲弟弟太子使用“魇镇”,跟随他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四,雍亲王胤禛,这是出了名的冷面王爷,前面为老板办了几件差事基本把满朝大臣都得罪了,身边基本无人可用,而且也不擅长带兵,自己靠过去,正好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优势互补,正好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胤祥选择了站队雍正,这绝不是心血来潮和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一旦做了决定,就立即义无反顾靠过去,毫不犹豫,因为反正都是决定站队过去了,还不如早点表明,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在这部电视剧里面,胤祥很多时候都表现得冲动,但这并不代表他很笨,相反,他的智商绝对不低,办事能力很强,也颇有心计,情绪的冲动只是一种掩饰,降低其他人对他的戒心而已。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雍正铁杆——皇十三子胤祥


第三,自身有一定实力,但选择了两边押宝的人,代表人物——佟国维

职场中有一些聪明人,在争斗双方局势焦灼,胜负难分之际,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往往选择两边押宝,这样,哪一方胜利了都会记得他的好,失败者自然不必说,胜利者也不会太难为他,相反还会记得他的好处,这种人追求的就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做不到"雪中送炭",那至少也要做到"锦上添花"。康熙晚年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


佟国维,跟随康熙两次征伐葛尔丹,功勋卓著,一路仕途平坦,晚年做到了上书房首辅大臣,深得康熙帝的信任,佟家也是满清贵族里面的常盛大家族,自身能力和在朝廷上的影响力非同凡响,甚至很多朝廷大臣都是他的朋党,唯他马首是瞻。他平时就是和八皇子走得很近,在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的时候,他就感到时机成熟了,立即居中联络,协调各路人马联名保举八皇子为太子,同时,为了保险起见,让自己的侄儿,还处于落魄中的隆科多去跪舔皇四子和十三皇子,烧雍正的冷灶,两边都不耽误,无论结局怎样,佟家的荣耀都不会消落,正是一石二鸟好算计啊!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两边押宝佟国维

他自己去烧八皇子的热灶,是因为当时看上去成功几率较大,而让隆科多去靠拢雍正,不过是他计划里面的一个备选方案,以防万一,不然他自己为什么不去向雍正靠拢呢?没想到的是,真的是印证了一句话:大热必死,热灶没烧好,反把自己前途葬送了,直接被罢官回家养老,因为他赌错了,没有猜对老板的心思,

所以说,两边押宝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既然再老谋深算,因为算计得太多,反而误了卿卿性命!天道规律岂是人力能左右的!


第四,自身有一定实力,先站队博取资源,等翅膀硬了,自成一派,代表人物——皇十四子胤禵

职场中,有些人不得已站队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一旦实力足够了成熟了,就会脱离派系,自成一派,从棋子变成了下棋的人!这种人通常综合能力很厉害,特别是能忍,先是靠拢一边对自己最有利的,博取各种资源,积极发展和经营自身实力,等到时机成熟,一飞冲天!皇十四子胤禵就是这么一个人物!


其实皇十四子胤禵和雍正才是真正的亲兄弟,他们的母亲是德妃乌雅氏,但为什么他没有靠向自己的亲大哥,反而和八皇子亲近呢?因为抚养他们长大的不是一个母亲,雍正很早就被过继给了皇后佟佳氏抚养,在他11岁的时候,佟佳氏过世,他才回到了生母德妃身边,但是2岁的胤禵当然更加得宠了,矛盾便由此结下了。胤禵成年后便投入了礼贤下士的八皇子一派,大树底下好乘凉,充分利用八哥的招牌给自己谋利,这个时候的他实力还很弱小,所以一直在尽心尽力的给八皇子办事,营造一个忠心耿耿的形象,同时也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经营自己的人脉。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实力已经足够的皇十四子胤禵,被自己亲大哥雍正在老板康熙面前推举为抚远大将军,远征西北驱逐准噶尔,为什么雍正要推举他而自己不去争呢?


  • 第一,雍正本身并不擅长带兵,强行自荐可能会招致老板的不满。
  • 第二,雍正想从"谦虚不争"这一形象入手,给老板和满朝文武树立一个大格局的形象。
  • 第三,正好破坏胤禵和皇八子一派的关系,此乃疏不间亲之计。
  • 第四,胤禵虽然是大将军,但雍正派出了亲信年羹尧牵制他的粮草供应,一切尽在掌握中。

果然,翅膀硬了的胤禵好不容易拿到这次重要的机会,特别又是旧太子被废,新太子未立之时,一心想要在老板康熙和全国人民面前表现的胤禵,并没有理会八皇子的命令,一门心思打胜仗,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赢得新太子的位置!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皇十四子胤禵


大家想一想,职场中,如果一个人一直默默无闻在基层岗位工作,虽然经过工作的磨炼,积攒了丰富的经验,锻炼出了强大的能力,但高级职位永远都轮不到他,因为他上面还有老板,所以他只能默默的耐心的等着。直到突然有一天,公司CEO找到他,把关系公司存亡的一个大项目交给他去干,并暗示他,只要干好了,公司下一任CEO就非他莫属,这还不得拼了命一样去的干好啊,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皇十四子胤禵当时大概就是这样一种心情,大家可以感受下。


第五,以前没实力,老想着站队;有实力后又站错队,代表人物——隆科多

文章的开头已经说过了,没实力的人是没有价值的,也不存在站队这个问题,不过在现实职场中,没实力还想站队的人可太多了,他们本身能力平庸,却想通过傍上大树来为自己博取利益,这种人通常都比较可悲,即使站队过去了,也不会受到重视,充其量只是争斗中的炮灰,早期的隆科多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隆科多,字竹筠,全名叫做佟佳.隆科多,满洲镶黄旗人,从侍卫做起家,被康熙帝逐渐赏识,后因跟随康熙出征准格尔,吃不了苦,半道逃回,结果导致从此被冷落,连一官半职都没混上,可谓失意落魄,甚至到了需要家人接济的份上,可谓破罐子破摔,混吃等死,这个时候想的居然还是靠关系谋个一官半职,甚至生出了向八皇子靠拢站队的可笑想法。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落魄的隆科多

待到雍正即位后,隆科多仍然凭借拥立之功坐稳了九门提督兼领内侍卫大臣,圣眷正隆,恩宠有加。这个时候的他可不再是落魄模样了,手握军权,上书房行走参议军机,可是这哥们儿仍然不知足,因为他上一次站队是"被动站队",是他叔叔佟国维和康熙帝的安排,现在春风得意志得意满,他内心的野心也正在燃烧,为了更上一层楼,这次主动选择了站队,靠向了雍正的皇三子弘时,可能也想证明下自己眼光还是有的,是有能力主动站队的,但是这次站队却是把他带向了万劫不复,站错队的代价可谓惨痛至极,明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而且这种卖主求荣型的站队更是令人不齿,令人鄙视!


试想一下,在职场派系斗争中,一个最亲近,最不可能背叛的人,突然之间背叛了你,而且还是在斗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捅刀子,你作何感想呢?估计一刀砍了他的心都有了,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任何卖主求荣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今天你可以卖了他,明天谁知道你会不会出卖我呢?对吧,所以即使隆科多这次胜利了,估计仍然会被新老板猜忌和打压,其实想一想,隆科多这兄弟挺悲惨的,没实力跪求站队别人不理他,好不容易有实力主动站队,结果站错了,直接完蛋。


职场政治斗争应该怎样站队?经典教科书《雍正王朝》让你拨云见日

结局悲惨的隆科多


小结:

在职场中站队是一门学问,很多问题都值得研究,比如,如何选择站队的一方,什么时候靠过去,站队后应该如何自我发展以及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等等,关于这一些列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雍正王朝》里面找到答案。再重申一次,要站队,首先自身要得有实力,没实力的人哪边都不会欢迎的,因为没有利用价值!有了价值,就应该研究如何把这个价值最大化,职场中,我们追求的是成长和回报,其实站队的目的也是一样,博取利益最大化!


备注:资料和图片都引用于电视剧《雍正王朝》, 如有意见,欢迎大家留言探讨,也可以关注我 ,为你带来更多更快的职场资讯和深度职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