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为什么最后都进行不下去了?

贫民窟的大富翁


资金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

每个参与ppp的企业都指望最后由政府来买单,对项目的盈利状况并不在意,而多数ppp项目是很难盈利的,最终需要政府背书,银行出钱,实际上等于增加债务,所以当项目被严格管理之后,资金链就会断裂,无法持续下去。

现在大基建概念正在起势,如果在资金支持力度上加大一些,部分已经签订合同,具备发展前景的ppp项目还是可以继续执行下去的,当然前提是要控制地方的债务水平。


海色民生


第一个方面是投资额。从政府PPP中心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在选PPP项目的时候,报上来的项目,从项目投资额角度讲没有明显界定。我不知道大家谈项目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政府推出项目的时候,这个项目投资额比如五百万,这种项目对于社会资本来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种项目一般政府通过自身的财政也可以做。同时这种项目拿给社会资本来做,社会资本不愿意做;这种项目放到金融机构去做,金融机构不会去做。政府需要了解一个PPP项目适当的投资额到底是多少。

第二个就是模式,讲到PPP的模式,财政部推PPP的初衷是为了化解政府的存量债务。化解政府存量债务不是新建项目可以化解的,一定是存量项目。因为存量项目政府已经形成了负债,用资本来运营,把政府的债务置换出来,或者把政府高成本的置换成低成本的,这是财政部推PPP的一个初衷。

目前是什么情况呢?大家应该心知肚明,因为新建项目有施工利润,存量项目没有施工利润。现在比较好批的,比较好入库的,申报示范项目比较好进的都是新建项目。对于政府来讲,新建项目有的话最好,但实际上在没有执行这个PPP政策之前,政府是通过什么融资呢?是通过自己的平台公司融资,做BT项目,大量的BT项目进行政府负债,等到文件一出,政府不能再利用平台公司来融资,就会形成很多BT项目的存量项目,没有办法再用这种方式来去融资。政府也没有办法再去给BT项目方钱,只能转成PPP项目,为了符合PPP的要求,原来三年要付的钱现在拉长到十年来付。这种项目目前在北方是非常多的,因为这个项目已经建到一半了,政策出来了,不可能项目不建了。比如一个项目之前是BT做的,一家央企和当地一家民企合作建,建到三分之二,央企已经建完了,但是民企还差一些。这时候政府没有钱了,这个PPP政策出来了,想把项目转成PPP,央企就不参与了,因为施工利润已经赚走了。对于民营企业来讲我可以参与,但是之前谈的国开行的贷款,民营企业资质不行,之前谈好的可以给的项目贷款贷不下来了,这是存量项目会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政府又不得不解决,因为很多项目都是这样的情况。在这里面是有冲突的,对社会资本来讲希望拿到的是这种比较干净的项目,不要有乱七八糟的东西。


期市晓文


近年来,大量PPP项目遭遇停滞或者终止,可以说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假PPP项目”大规模退库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PPP项目管理库共清退项目2557个、涉及投资额3万亿元。可以说如此规模大的PPP项目退库是导致众多PPP项目进行不下去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什么会退库呢,根本原因在于很多PPP项目为假PPP,导致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

长久以来,地方政府实施PPP项目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兜底,这些方式包括:

  • 利用PPP、政府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变相举债;
  • 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投资本金;
  • 通过各种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本金损失;
  • 向社会合作方承诺最低收益。
  • ·····

在这种PPP大背景下,导致政府负债大幅增加,《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国政府显性债务为183862亿,隐性债务保守估计约35万亿。这35万亿债务很大一部分PPP项目导致的,因此政府大规模退库,使得很多PPP项目终止。

外部原因:社会资本方融资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仅占25%。民营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其融资相较广大国企难度较大。

而PPP项目回款周期长达十余年,一旦企业遭遇流动性危机,将导致项目建设停滞。

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民营企业遭遇大规模的融资困境,这也是导致众多PPP项目进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如“PPP狂魔”东方园林,从2015年至2018年底,东方园林合计中标PPP项目113个,总中标额达1693亿元,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由于遭遇融资困难,2018年5月发布债券融资公告,目前已经被国资收购。

总结

可以说,当前大批的PPP项目停滞终止,既有项目内部本身的原因,也有外部融资环境变差的原因。


如果你还有其他意见,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聚火财经笔记


之前,我们公司先后参与过10多个PPP项目的谈判、采购,最终只有一个项目顺利落地,其他项目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为何会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其实是有很多的!

1、PPP项目被“玩坏了”

PPP项目测算当中,有两个衡量指标,其中除了物有所值测算之外,还得推算出当地财政的可承受能力!

而很多地方的财政,从长远来看,根本就不具备支出的能力,这样的项目,不可知的风险往往比较多,肯定是难以实施的!

比如,2016年的河北某县,我们受邀参与磋商的一个PPP项目。当时,这个贫困县财政收入才7、8个亿,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30多亿,才勉强达到“收支平衡”!一旦未来上级转移支付减少,政府又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来融资,又该靠什么来支付PPP款项呢!

另外,很多地方政府,有一个普遍的意识,认为只要是政府推出的PPP,民间资本一定会抢着做的!殊不知很多项目,本身质地就不行,再加上当地经济比较落后,又有几个企业“敢”参与呢!

2、地方政府“捆绑式”推出PPP项目

PPP项目最为看重的是可持续经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本来,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医院、学校,都是不错的PPP项目。

可这些项目,往往体量并不大。而很多政府,为了加快本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想当然搞起来“捆绑式”打包出售。

比如,一个投资3亿元的医院,非得加上几条市内道路;一个几千万的污水处理厂,另外还得承建文化广场。

医院、污水处理厂,或许会有不错的长期受益,但道路、文化广场,没有任何的现金流,全部是靠财政来支出。这里面就会遗留很多的隐患,尤其是PPP项目合作期限会长达20年、甚至30年的情况下!

3、民间资本比较看重短期的收益

对于很多民间企业来说,参与PPP项目,前期建设施工阶段,一定是亏损的;而到后期,要靠项目现金流(或政府补贴)来弥补亏损、获得收益!

这么一来,除非项目运营方有非常强大的融资能力,否则,项目将难以为继。而很多企业,一窝蜂的上马PPP项目,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旦后期融资不畅、资金链出现问题,恐怕PPP项目就很难再推进下去了!


财经者思


第一、先介绍一下PPP项目是什么意思,

PPP这个概念是外国引进的,全称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ublic是社会公共服务,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项目,比如安全饮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学校等等。新的国家PPP政策有严格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适用PPP项目,比如修路和广场、公园建设就不可以了。Private是社会资本的意思,包括国有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属于PPP项目中的主要投资方,通常占总出资的80%-90%。partnership是合作的意思。这三个词连起来就是政府跟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服务项目。

第二、为什么要搞PPP项目?

简单讲,一个地方政府就相当于一个家庭。这里为什么要说是地方政府?因为在中国,中央政府不差钱,地方政府很差钱。在外国,则相反。所以外国的PPP项目,很多是中央政府打造的。一个家庭,如果你每年收入20万,但是你要支出吃饭、水电费、买衣服、旅游、学费等等,你每年支出16万,节余4万,你要买车买房就无法趸付,但是买车买房又是刚需,就只能采取按揭购买。现在你可能明白了,政府PPP项目就是按揭。

第三、政府怎么跟社会资本合作?

按照现在的PPP政策,地方政府要打造PPP项目,规定很严格了。首先是严格审批,不适用PPP项目的不能立项。其次是政府要有支付能力,也就是一个地方政府所有的PPP项目每年支出的钱,不能超过整个财政支出的多少比例。然后是那些有盈利能力的项目立项容易,比如建设自来水厂、垃圾发电厂等等,这些项目能够用赚的钱去支付每年按揭款。单纯使用财政资金付费的项目比较难批准,通常是那些不搞就会影响当地发展的基础设施,但是又没有盈利能力。

这些PPP项目经过省发改和财政批准后,就可以面向全社会招标了。中标企业跟政府出资方(只能是政府的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不行)合资组成SPV公司,社会资本方投资90%,政府出资方投资10%,SPV公司去融资,垫付建设资金,然后每年用公司盈利或者财政付费来偿还建设款。

第四、PPP项目怎么赢利?

PPP项目公司重要的赢利来源有两块,第一是回报率,这相当于你按揭利率。虽然很多买车是2年免息,但是买房都有按揭利率的。所以PPP也有个回报率,一般是6-7%,这个利率比融资利率要高,利率差就是一大笔收入,如果社会资本方自己手里有大量闲钱,那相对于把钱存在银行里,就收益更大了。第二是建设利润,基本上所有的PPP项目都是投资方与建设方是联合中标方。简单讲你到开发商手里买房,通常建房的企业也是开发商控股的。建设毛利润大概在30%左右。这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还有一些管理维护费可以赚点小钱。不详细说了。

最后,这个项目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建设期和运营期满后,整个项目就移交给政府了,到时,所有权和管理权以及运营收入就是政府的了。

按照上述模式,PPP项目是比较好的融资建设方式,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实现了双赢。对于有些不能落地实施的PPP项目,其中可能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有可能社会资本方没有实力,有可能政府包装的项目没有可行性,并不能否定PPP这个项目模式不行。

大家别信那些所谓的专家乱说,我们公司就是专门给政府做PPP项目顾问的,已经打造了很多成功的PPP项目。


MarlKent


地方省份叫停PPP项目,有专家分析,这意味着“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这些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正在地方落实。

2017年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的92号文要求集中清理已入库项目,对具有“未按规定开展‘两个论证’、不宜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不符合规范运作要求、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开”等情形的项目应予以清退。

目前,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自92号文发布至2018年4月1日,管理库清库项目合计609个,涉及投资额6114.39亿元;储备清单清库项目总数1798个,涉及总投资额1.78万亿元。

PPP项目退库反映了什么问题?

一是项目所在地的财政已不堪承受;

二是招标环节存在硬伤,几乎把PPP招标完全做成了BT招标;

三是不符合第三方代持问题,这表面上看是不符合后来92号文的规定,本质上是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PPP项目退库的难点是什么?

PPP退库将涉及到多方面的调整,退库的难点在于:一些早期的项目该不该退,退了之后该如何处理等。张宇称,按财金2015【166】号规定,不在库内的项目原则上财政不能安排预算支出,这意味着退库项目涉及的政府付费,可能不再具备付费可能性。

“有些项目退库并不真正适宜,因为当初在签订项目时,没有后来的规定,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讲,法不溯及既往,退了之后如果诉诸法庭,法院可能不会把92号文作为依据,还会要求地方政府执行合同义务。对于这些项目严格清退了之后怎么办?”一位华北地区信托公司人士称。

四川省某县财政局清库报告显示,目前该县入库PPP项目有2个,由于入库时间较早,2个项目均存在支出责任不符合PPP要求的情况。

该县自查报告称,2017年省厅已要求该县整改,但整改时发现,因项目进行时间较早,相应的支出责任属于项目的核心内容,也在招投标文件中进行了阐明。如果擅自修改,又会违反招投标管理的相关规定,可能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对于不合规的PPP项目被清理出库之后怎么处理的问题,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这个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研究。”

赵全厚则分析称,2017年底,进入实施阶段的PPP项目规模约为4.6万亿。这部分项目,如果签约了,但还没落地就需重新调整结构。

如果签约并且已经落地有两种办法:一是如果全是银行资金,名股实债,政府全付费,这种情况实质上没有社会资本方,政府就应该让它退出,用新发的地方资金充实;二是如果是社会资本方,要看社会资本方的资本金注入条件等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就面临换约,需要找一家合格的社会资本方来接替,或者可以重新招标。

“这其中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比如大家都有前期资金损失,成本怎么分担?这就看原来签订的PPP合同里面,政策性风险谁承担。一般而言,政策性风险由政府承担,以便让社会资本方退出。”赵全厚称。

PPP改革要走向何方?

1.中国现代集团总裁兼现代研究院院长丁伯康认为,未来PPP发展“两减一降”(减量、减速和降温)不可避免,规范理性是主基调。

“减量”是指PPP项目在总数量和总投资额方面会出现降低。

“减速”是指PPP推进速度有所减缓。

“降温”是指PPP参与各方,在不断总结过往经验和事实成败时,更加冷静和理智。

2.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发布,PPP项目整改和清理工作启动。大岳大数据对2017年10月30日以来四个多月里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的动态调整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通过对新进和退出项目的特征分析,精准把握PPP改革的方向与趋势,供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考。

数据统计:2017年10月30日至2018年3月2日期间;

◆管理库新入库项目1018个,涉及投资额1.59万亿;退出项目387个,涉及投资额4307亿元。管理库项目净增加631个,涉及投资额1.16万亿。

◆储备清单新纳入(由总库外)项目833个,涉及投资额1.03万亿;退出储备清单(退出总库外)项目1339个,涉及投资额1.30万亿。储备清单项目净减少506个,涉及投资额2648亿元。


赖锦鸿


先讲下PPP项目是什么?PPP项目是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PPP项目一般的投资期限很长,从10年到30年不等,一般都是政府主导,民间企业参与,对于地方政府一般愿意把期限长,比如10亿的项目,拉成20年的时间给付,这样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当然10亿的项目,20年给付下来,连10亿的本钱,带资金成本起码要还18---20亿元,而这种项目一般很大,初期资金占用太大,比如修路,建公园,

改善水土环境,回收成本也很慢,靠政府土地收入和税收又往往难以支撑,靠发行政府债,还得好单位或机构愿意接手。因地方政府考虑到资金压力大,就初期出资都很少,另外国家有规定,PPP项目融资不能超过政府财政支出的10%,这样政府初期也不会出多少资金,但项目还要搞,就向社会招标,有企业通过投标中标后,该企业A就与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一个新的项目公司B,政府方派出自己的代表比如市政公司C,这样,新项目公司B就由A和C两家公司构成,C是甲方负责监理,A是乙方负责施工,可政府初期出资很少,正是因为本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比如一个10亿的项目,政府初期出资100万让C代表政府,企业A出资900万代表施工方,这样,政府用100万的投资撬动了一个10亿元的项目。

可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政府出的钱少,企业又没有那么多钱,那怎么办?那就是政府通过授权企业向社会融资。在目前,中国一般融资都是融一年半,两年,最长不过三年的资金。而前期企业要启动项目,就需要有大笔的资金投入。其中一部分是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投入,另外一部分需要向民间融资。民间融资,一般我们融的是短期资金。那如果说我们融两、三年的资金。而政府是拉长期限来还款,先期项目收益甚微,政府出资很少。那么两、三年以后呢,这就带来一个投资理财客户到期无法收回本金的问题。如果是良心企业,他可能用自己企业的资产变现还款,或贷款来偿付理财客户的投资。但是往往这种企业投标项目多,资金没有那么充足,而银行贷款的额度也没那么高,如果银行能贷到款就不用民间融资了,民间融资到期要兑付,银行贷款也要还,因前期收益太小,这样企业的现金流也就差不多耗尽了,想拆东墙补西墙,客观上还要有那么多可拆的,这样,更多的企业因为无力偿还外债,最终造成了企业的倒闭,项目无疾而终,这就是PPP项目最终都进行不下去的原因。


金融行业的思想者


初期构想不错,后来演变成了融资大战,开始资金限制少融资容易,项目启动建设基本满足要求,后期随着泡沫不断增大,出现资金不到位,另有很多项目前期没有很好的进行论证,目标不明确,发现建成后难以投产。

3P项目个人认为如此普遍上马比较盲目,当地政府杀鸡取卵,民营实际资本参与很少,资本主要来自于能够拿到大量银行贷款的国企、央企,地方政府靠出借国家信用背书,只管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经济数据比较亮眼。


岳宏


PPP项目为什么进行不下去?有一句话回答和复杂回答。

先说一句话回答:是因为这些PPP项目都是假的!都只是为了融资而做的项目,拿到融资了,自然项目就不用继续推了。

再说复杂的回答:是因为没钱了。没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资方没钱了。国内PPP大概有两种:外包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的有现金流,因此还能维持,进行不下去的,多是外包。外包多为工程建设,或受托运营,这些都是需要业主拿钱出来的。而如今在限制地方违规融资的条件下,地方财力吃紧,很多项目无力支付款项。二是运营方没钱了。要接PPP项目,需要运营方有很强的融资能力。项目前期垫资很大,运营方的钱不够垫,一定需要有其他融资来源。这里需要运营方具有两个能力:一是多渠道融资能力;二是现金流管理能力。前段时间有名的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就是死在承接了很多PPP项目上。垫资额太大,债务管理失衡,市场波动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第三是政策变化。各地领/导常换,投资重点领域也是随领/导变化而变化,之前的重点项目可能以后就被搁置了。既然被搁置,自然就不会再有人来提这茬,随之拨款也就缓了。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一方面政府限制,另一方面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垫资的利息高。最有名的企业就是东方园林,一开始盲目扩张,后来资金链断裂,企业发不起工资,好多都走诉讼程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