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在泱泱大國的發展長河中,產生許多優秀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誕生無數璀璨的文明。歷經時代的更迭,不少文化都在交替中起起落落。最後,只有經得起考驗的文化,才能在發展中長存。這個文化便是在各種文化互相取代中獲得最終勝利的儒家文化。

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儒家文化與其他諸子百家文化的誕生在同時期,都是在春秋戰國時期。不過,卻在漢武帝時期才得以被重用。為何在誕生之時不受重視呢?原因其實很現實,生不逢時。大意就是,孔子這套思想不適合割據戰亂的世道。

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春秋時期,七國爭雄,每個國家都在尋找最好的作戰契機,一門心思只想如何吞併其他國家,在這群虎狼之心的諸侯王眼中,儒家思想不痛不癢難以為自己的雄心大業服務。而觀望其他思想,主張的戰事更是深得統治者喜好,所以最後,儒家思想便沉寂到漢武帝重用之時。

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漢武帝繼位後,在前朝皇帝尊崇黃老之學的治世之道之下,國家富足,百姓安康。此時國家的發展已經不需要黃老之學,而是需要一種可以穩固自己統治的思想。黃老之學的休養生息已經不滿足漢武帝想做出一番大視野的野心,所以之後,在黃老之學的最大靠山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在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家,正式將儒家思想奉為治國思想。

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那麼這兩種思想真的是為治國嗎?其實不然,漢武帝繼位後,實際掌權的仍舊是竇太后,漢武帝就相當於傀儡皇帝,這對一個野心磅礴的帝王來說其實才是最大的阻撓,因此要想樹立威望,就得改革,而當時,除了黃老之學,儒學外,其他學派在戰爭之後都消亡不少了。而黃老之學是竇太后的治國之思想,因此儒學便成為當時不二的選擇。

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對於這個問題,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倒是看得很透徹。在《漢書·元帝紀》中,看到自己兒子被儒生說得暈頭之時便教導他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意思是治理國家不能光鼓吹道德仁義,需要自身發展起來才是硬道理。只可惜當時太子根本就沒聽進去,最後為西漢的滅亡埋下伏筆。

西漢為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真相究竟為何?為治理國家?

在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孔子說:“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在孔子修訂《春秋》之時,有“筆”與“削”兩種說法,“筆”就是在史書中增加自己想加的內容,“削”就是與“筆”相反,刪減去自己想刪除的地方,這是孔子很大膽的地方,所以才說不論後市如何說,自己都會以《春秋》為準。不得不說,孔老人家確實還是挺有脾氣的哈。


最後,不論說什麼,說再多,儒家思想終究是取得最後的也是最成功的勝利。不理是出於政治考慮還是其他,終究在國家的思想方針中存活如此之久,還是有其價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