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在泱泱大国的发展长河中,产生许多优秀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诞生无数璀璨的文明。历经时代的更迭,不少文化都在交替中起起落落。最后,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文化,才能在发展中长存。这个文化便是在各种文化互相取代中获得最终胜利的儒家文化。

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儒家文化与其他诸子百家文化的诞生在同时期,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过,却在汉武帝时期才得以被重用。为何在诞生之时不受重视呢?原因其实很现实,生不逢时。大意就是,孔子这套思想不适合割据战乱的世道。

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春秋时期,七国争雄,每个国家都在寻找最好的作战契机,一门心思只想如何吞并其他国家,在这群虎狼之心的诸侯王眼中,儒家思想不痛不痒难以为自己的雄心大业服务。而观望其他思想,主张的战事更是深得统治者喜好,所以最后,儒家思想便沉寂到汉武帝重用之时。

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汉武帝继位后,在前朝皇帝尊崇黄老之学的治世之道之下,国家富足,百姓安康。此时国家的发展已经不需要黄老之学,而是需要一种可以稳固自己统治的思想。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已经不满足汉武帝想做出一番大视野的野心,所以之后,在黄老之学的最大靠山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在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家,正式将儒家思想奉为治国思想。

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那么这两种思想真的是为治国吗?其实不然,汉武帝继位后,实际掌权的仍旧是窦太后,汉武帝就相当于傀儡皇帝,这对一个野心磅礴的帝王来说其实才是最大的阻挠,因此要想树立威望,就得改革,而当时,除了黄老之学,儒学外,其他学派在战争之后都消亡不少了。而黄老之学是窦太后的治国之思想,因此儒学便成为当时不二的选择。

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对于这个问题,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倒是看得很透彻。在《汉书·元帝纪》中,看到自己儿子被儒生说得晕头之时便教导他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意思是治理国家不能光鼓吹道德仁义,需要自身发展起来才是硬道理。只可惜当时太子根本就没听进去,最后为西汉的灭亡埋下伏笔。

西汉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相究竟为何?为治理国家?

在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孔子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在孔子修订《春秋》之时,有“笔”与“削”两种说法,“笔”就是在史书中增加自己想加的内容,“削”就是与“笔”相反,删减去自己想删除的地方,这是孔子很大胆的地方,所以才说不论后市如何说,自己都会以《春秋》为准。不得不说,孔老人家确实还是挺有脾气的哈。


最后,不论说什么,说再多,儒家思想终究是取得最后的也是最成功的胜利。不理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其他,终究在国家的思想方针中存活如此之久,还是有其价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