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遵义旅游火不起来呢?

lintianliang


贵州人,以前在井冈山从事培训工作,现在遵义从事红色培训工作,遵义给我的感觉没有火起来的原因

1.本地保护不够

有些东西不能说的那么明显,遵义一个一线导游协会都没有,作为一个知名度如此高的地级市,很难说得过去。景区对于外省的旅行社、培训机构照样签约团队价,只管自己赚到钱。造成贵州旅游如此混乱,为何现在云南,四川。广西,三亚的旅行社导游来贵州,就是贵州目前管理松散,别看来贵州旅游的数据挺好,很多低价团,赌团,在走之前云南模式。

2.景区服务水平跟不上

最出名的遵义会议会址,每次团队去参观一小时,排队1小时,排队请讲解,不接受团队预约,排队久主要在于强制租赁耳机,领取耳机交押金各种程序,给学员或者游客的第一印象差。作为一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客观的说遵义会址相比井冈山,延安这些同级别的博物馆服务没跟上,给人的感觉就是赚钱盈利。

自己带自己的耳麦去都不行,必须用他们的,很多合作的培训机构对此都觉得不合理却也无奈。其他的纪念馆也是跟着学,都必须租耳机。排队耽误太多的时间。游客体验不好。

3.市场不成熟,竞争力相对小

很多提供服务的机构没想怎么样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体验。就是赚钱,很多人去了井冈山,去了延安,西柏坡,有对比,所以从对培训机构的服务,景区印象,教学水平一比自然是达不到哪个水平,口碑是最重要的。

4.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人知道茅台酒,却不一个茅台酒酒产于遵义仁怀的茅台镇,还有赤水大瀑布,土城,丙安等地方没有宣传好。别人除了一个一个遵义,其他基本毫无印象!

总之,遵义作为和井冈山,延安一样知名度如此高的红色圣地,没有把品牌打出来,这个品牌为什么没打出来?又该怎么打出来?从政府、培训机构、旅行社、景区、带班老师,导游都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彭勇旅行日记


作为一个长年在外地生活的贵州人,我发现其实对于很多省外游客来说。在贵州的众多地市里,知名度最高的是“遵义”,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有不少人会认为贵州的省会就是遵义。由此可见“会议精神”的影响有多少深远,从这方面来说,较之贵州的旅游的其它地市,遵义起点较高的。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迭代升级,游客的旅游理念也在升级,其中很多人把出游的也作为度假的一种方式,更喜欢到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方去。在这些方面,其实遵义也是由着很多资源的,譬如赤水的大瀑布、竹海、丙安古镇、侏罗纪公园等等。

我今年在贵州深度旅游了好几个月,东西南北基本都走了一圈,个人感觉遵义赤水的风光真的是集大成,有丹霞,有瀑布、有竹林、有古镇,且还有茅台这样的地道风物,简而言之就是资源丰富,风光宜人。

而今年暑期贵州旅游大火,甚至超越了云南,我的很多贵州游记也被阅读,但明显提及遵义的文章并没有得到头条号太多的推荐,应该是关注此地的读者有限吧。

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遵义的旅游不火?”我想先放一张我去年拍摄的照片。

可能是宣传侧重点也好,或许也是认知的片面吧,大家对“遵义”的认知基本就停留在了“红色”、“长征”等关键词,如同对提到“井冈山”就只知道“井冈山会师”一样,十来年前盛行红色旅游,很多单位也都选择去遵义了。可如今大家旅游的关注点,或者说遵义的自然景观等,个人觉得曝光量还是太有限了。

这里想做一个类比,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之前对很多省外游客来说也很陌生,但2017年从开幕起就邀请了很多名人宣传、开设了直升机游览,还与旅行社合作弄了省外到毕节观赏的“杜鹃花”专列,一下子打开了毕节的知名度。

说回遵义的资源,赤水大瀑布的壮阔和黄果树瀑布有一比,黄果树瀑布今年人满为患,因为大家提到到贵州就想起黄果树,可是赤水大瀑布又有多少人能想得起呢?遵义不是缺旅游资源,只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更怕人们的认知停留在有限的标签上。

今年写了很多贵州的游记,很多咨询贵州旅游问题时,我都会推荐遵义,衷心希望遵义的旅游能越来越好,也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你也爱生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落花雨”,一个喜美食、清谈、八卦、游历的自媒体人和她眼中的世界。


落花雨


我觉得这和一个城市的规划有很大的关系,遵义是革命圣地,红色圣地,抓住这个主题进行宣传与改造的话还是可以火起来的!


遵义老城应该好好规化,旅游者除了参观红色景点外,还要体验市井生活,遵义会址周围规化太差,有的地方像棚户区,如小吃区捞沙巷,感觉就是一个大乡场。为什么𣎴把这地区改修成一个具有遵义民居特色的商业中心,集吃、住、玩、购物各种业态。旅游者主要是在老城一带游玩,像周边的新铺新区修得再好也不能代表遵义的特色,为了突出遵义旅游特兰,建议现任的领导应好好的将老城区打造成一个连遍的精点旅游景区。


刚从贵州旅游回来,去了凯里、安顺、黄果树、贵阳。感觉凯里的市中心还是很热闹的有上海90年代末时南京路的味道,安顺待的时间不长个人觉的不如凯里,不过因周边旅游景点多,所以高档的酒店(如希尔顿酒店),都有,觉得是打算搞成旅游城市。黄果树就一小县,没有城的感觉,因为有瀑布才会有这地方的存在。贵阳有大城市的规划,城市硬件在大步的发展但觉得当地的人员素质和职业技能需要大幅提高。单提交通这一环公交车超慢5站路能开30分钟。大巴车还在半路加油,竟然加了1个小时,出租车计价器基本是不用的,按人头算。所以觉得不光遵义有要提高的地方,其实贵州应该有个全省的大规划。



遵义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一方面要体验经典,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给游客们提供便利!只有抓住游客的内心,让他们流连忘返那才能真正火起来!


一颗爱你的心


因为提到遵义,大家都只想到红色,但是除了红色遵义还有什么?

从文化上看,刨去现代史给它赋予的红色意义,遵义还有着一段悠长的历史,它摇摆在贵川之间。跟汉中类似,这座摇摆的城市藏着一个中原王朝势力扩张的秘密。

由于贵州“地无三里平”,没有发达的农业资源,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它远没有四川东部平原地区那样对中原有吸引力,如果说有,那主要也是基于贵州的相对交通区位。北接四川,南临云南,东进湖南。从元代以后,它成为了中央王朝进入云南的主要通道,从湖广经贵州进云南。

今天在遵义市下属的汇川区坐落着海龙屯古堡,它是从宋代保存下来的军事防线的遗迹。海龙屯分内城和外城,前后 3 条防线,娄山关是从北往南防线上,第一道关口。明代万历年间,明军与当时盘踞在此地的杨应龙展开激战,为抵挡明军,杨应龙在海龙屯特意修建 36 级陡峭阶梯。每一级阶梯具有半人高,且向外倾斜,大炮打不上去,人一进攻,上面守关的播州军就抛洒黄豆和油,如今的游客徒手攀爬尚且费劲,更何况带着武器的官兵呢?

海龙屯在 2015 年作为土司遗址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中,也是贵州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提起遵义,人们只想到红色旅游,但是刨去现代史的外衣,它曾经的历史被保留在遵义的山间。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遵义的名字我想身为中国人都不会陌生,那是共和国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的转折点。

旅游火起来火不起来,关键在于三个点,第一个点是有没有好的产品;第二个点是有没有好的宣传‘第三个点是有没有好的政策。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点进行重要的分析。’

第一个个点是有没有好的产品,遵义当然可以肯定的回答,好的产品当然有。不仅仅有红色旅游,自然风光也是数一数二的,比如说赤水的大瀑布、竹海、丙安古镇、侏罗纪公园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旅游产品,并且贵州人好客也是出了名的,服务更是不用说。

第二个点是有没有好的宣传,这点很复杂,因为问中国人知不知道遵义,可能没有几个说不知道的,如果说遵义的旅游,所有人都会说是红色旅游的基地,再深入的一点问,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这就暴露了一点问题,遵义的旅游,仅仅停留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没有对旅游进行深层次的传播,没有让人感受到遵义旅游的变化和多样性,没有将遵义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结合起来。

第三点是有没有好的政策,说到遵义旅游,最为熟知的应该是红色旅游了,遵义会议、娄山关战斗、四渡赤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宣传方面呢,一个是有点滞后,一个是宣传过于片面,政府政策也没有完全落实下去。对旅游的推动力不足。

不过这几年,遵义旅游的发展相比于以前还是有所提高了的,特别是样式宣传片一遍一遍的播放,让大家对遵义旅游有了更多的认识。这是我的个人观点,也希望大吉多去遵义走走看看。


旅行中国


遵义因“遵义会议”享誉全世界,茅台酒产地属于遵义可能很多人尚不知道。

遵义,真正的除了红色,还有原生态的绿色,还有文化之旅,但确实不尽为人知。如:遵义是世界双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千瀑之市赤水的十丈洞大瀑布不亚于黄果树大瀑布,还有四洞沟等瀑布群星落密布;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湄潭万亩茶海;浙江大学在遵义办学七年也是浙江大学出成果的七年,也值得感受。

总之,遵义的美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2017年遵义市接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86%和45.3%。接待省外游客5172.62万人次,同比增长41.9%。接待入境游客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8%。然而,和其它旅游大市相比起来,诚如提问者所言,遵义的旅游相对没有火起来。

一、软环境方面。尽管政府有这样那样的奖励措施,但都是针对大企业老企业而言,小微企业就无从奢望,大企业看不起这些奖金,小微企业拿不到这笔奖金,大家都没有积极性。政府层面组织各类推介活动与很多小微企业无缘。所以奖励措施能不能以调动大家积极性为主,让大企业、小微企业自己主动走出去营销,推荐遵义的旅游。当然,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服务,管理部门更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二、硬环境方面。加大交通、景区的投入,交通问题赤水尤为突出,由于距离遵义中心城区较远,尽管有高速通过,交通还是略为有些不便。当然,政府也在加大遵仁高速的建设进度和遵义至泸州高铁的申报进度,相信,未来几年,随着,新高速的开通和高铁的开通,遵义的景区包括赤水也会火爆起来。

三、宣传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注重自媒体的引导。宣传上主流媒体不可少,然而,随着人们吸收新知识习惯的改变,现在有一部分家庭电视只是个摆设,家里打开电视,也只是增加点响声,没有人看;纸质媒介也有人看,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在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基本上是“手机控”,很多新闻和信息都是从手机上获得。就如“今日头条”、“大风号”、“百家号”等等,手机在手,想看的新闻有了,想学习了解的知识也有了。加强对自媒体作者的引导和鼓励,形成人人都是遵义旅游宣传员的良好氛围。

不管怎么说,全民旅游的春天已经来了,遵义的快铁已经开通,双机场(遵义机场和茅台机场)模式已经开启,多条高速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多彩贵州,醉美遵义热忱欢迎八方宾客。

希望遵义的旅游越来越好,让更多的人走进遵义,感受遵义。

个人认识浅薄,不对之处,欢迎在评论方留言指正。


遵义红色培训


一个地方的旅游火起来,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可喜的是,包括遵义在内的贵州旅游这两年知名度较早些年还是提高了很多的。这一点,从中央电视台上的旅游宣传片上就可以体现出来。

说到遵义旅游,最为熟知的应该是红色旅游了,遵义会议、娄山关战斗、四渡赤水、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也很多:绥阳九道门、栗元草场旅游区、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习水长嵌沟景区、杨家岩、五柱峰、、双河溶洞国家级地质公园等等。

名胜古迹也不少:赤水古城、玛瑙山军事营盘、湘山寺、桃溪寺、海龙屯军事遗址、金鼎山等。

当然,还有国酒茅台,包括习酒、董酒这些都可以作为工业游来好好开发。

我想说的是,其实包括遵义在内的贵州旅游还是呈上升态势的。不管是做旅游公司的朋友们在朋友圈里的旅游广告、还是身边做旅游自媒体的朋友,他们分享的关于遵义、贵州的旅游信息还是很多的,可以说,比前两年要多的多了。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遵义、贵州的旅游是开始甚至是已经走向了要“火”的方向。至于什么是火?火的标准是什么?见仁见智吧!


风景故事


遵义旅游火不起来这其实是个错觉,遵义旅游其实很火。

从最近两年公布的遵义旅游数据来看:

2016年遵义全年接待游客843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2.23亿元,分别增长35.5%和44.9%。

2017年遵义全年接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1.8亿元,分别增长39.5%和44.2%。

这样的数据其实已经说明遵义这两年的旅游相当火爆,维持了相当高的增速。

2017年贵州的旅游数据是全年旅游总人数74417.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0%。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增长41.6%。

遵义旅游在贵州占据了一个相当重的比例。

遵义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遵义这座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挺高的。

遵义旅游特色很分明,首先遵义的红色旅游首屈一指,关于红军长征这段传奇,遵义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此外,遵义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很多游客,遵义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100多个景区(点),其中,有国家级资源14处、省级资源75处。遵义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

作为一个既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又有着红色革命光辉的地方,遵义的旅游已经足够红火了。


驽马小卒


【元旦假期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9.56亿元】元旦“小长假”结束,我市(遵义市)假日旅游持续火热。统计数据显示,我市(遵义市)全市共接待游客124.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3.36 %,实现2018年旅游“开门红”。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遵义旅游正在良好向上发展,不论是苟坝红村还是海龙屯景区现在都是名声在外。遵义旅游已告别以前的单一化。


遵义同城会


遵义旅游为什么火不起来。感觉就是国人的对遵义这个地方的认识太过于固定。

一提起遵义这个地方,大多数人想到的表示遵义会议。这个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会议,所以大多数人对于遵义旅游的第一印象就是红色旅游。




而现在喜欢红色旅游的基本上只有老人了,现如今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多少还喜欢红色旅游,除了工作所需,大多数人更喜欢风景旅游。


然后还有宣传的不到位,遵义旅游的宣传,我几乎没有见到过。遵义有全国性的教育宣传,却并没有好好的运用起来。

最后,还有交通的不便,因为地形的不便,是很多人不能自驾游贵州,所以好多人也没有去。

大家对于贵州感觉经济挺不发达的,但这只是大家的感觉,如果不实际去走走,怎么知道呢。希望大家多多去看看多彩的贵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