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奢侈的国营矿场:高薪聘请矿工上班,耗巨资打造小镇却成鬼镇


上个世纪年代,苏联国力空前强盛,其陆地面积横跨欧亚两个大陆,为获取无数的矿产资源和军事上的战略需要,即便是北极圈都有苏联频繁活动的影子。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北部,就留有一座名为“Pyramiden”的苏联小镇,直译便是“金字塔”镇。

斯瓦尔巴特群岛原是北冰洋上最荒芜的群岛,平日里只有挪威渔民上岛捕鲸猎杀海豹,外人鲜少愿意进入这片凶险之地,直到在挪威的带头下,各国签订《斯瓦尔巴条约》才渐渐有些人气。当年的苏联,并不是第一期签约的国家,但在之后获得签约国权利后,苏联便很快在岛上进行一系列的商业化,金字塔镇便是在这个复杂的时期修建而成。

1927年苏联从瑞典手中接手金字塔山附近几座煤矿采矿权,为了加快煤矿地开发,苏联用军舰满载着乌克兰、俄国工人进入矿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以及家属到来,这座昔日宁静的山谷逐渐被打破,每天采矿的声响回荡在这冰冷的天际间。


为了让工人可以安心地在这荒芜的冰原上工作,苏联在山谷里建造了一座功能齐全的小镇。不过小镇在1998年关闭后,这座小镇便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成为了北极著名的“鬼镇”。

二战结束后,苏联不留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打造这座国营小镇。在短短几年间,几十座苏式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建筑除了供矿工居住使用的住宅以外,还建造了医院、娱乐城、餐厅等设施,用以满足矿工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但这还不算是最奢侈!由于斯瓦尔巴特群岛地处在北极地区,土质基本以冻土和碎石岩屑为主,植物极难以生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苏联用轮船运来了土壤,使得小镇的草皮能够生长绿化,以及方便人们种植蔬菜食用。

小镇人气最高的便是这座娱乐城,每当工人下矿后,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到娱乐城的恒温游泳池,游一下褪去一天的疲惫。对这个大游泳池,便是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土著,都十分向往,只要有时间人们都会去一次。但现在,游泳池已放水了几十年,室内空荡荡找不到一点人气。

除游泳池以外,娱乐城还有一座室内篮球场。每到周末休假的时候,无处发泄的工人,就可以来一场篮球赛打发时间。但自人们离开以后,篮球场里再也没有进球的声音和一个观众的身影。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电影放映室,这些上个世纪年代播放用的录影带,散落在后台各个角落。接着从窗外透过的阳光,还能看到黑白录制的场景内容。但因为人们匆忙离去,它们除了被本地居民带走一些后,还有一千多部被永久地留在放映室里。

后台的放映机也已停止了转动,被割断的电缆似乎是人们离开前匆匆所为。因为地处在娱乐城比较封闭的位置,放映机并没有生锈,也许只要再启动电,架上录像带就能够再度使用。

餐厅的大锅还保留着掀开的模样,曾站在不锈钢大锅前的厨师们,只来得及带走自己的厨具。而那些带不走的工具,也早已被附近的本地居民搬走,只剩下这几口大锅和拆起来比较麻烦的油烟机。

公寓内的房间,大多并没有上锁,而即便被锁住的房间,游客只要轻轻一扭就能够闯入。走进房间,阳台上的植物早已枯萎,房间里凌乱不堪,被拉开的抽屉人们只匆忙地拿走贵重物品,或许是因为撤退时间比较急,主人家连抽屉都懒得合上来。

实际上该矿地产出有限,几十年以来都没有盈利过一次,完全靠政府补贴才能运行下去。而为了补贴工人能够安心在北极地区工作,矿工们的薪水可是一点也不低。所以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座国营矿场预算大幅度减少下,小镇便迅速萧条。


但由于人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所以哪怕收入大幅度减少,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依然留了下来。但在1996年,满载着飞往莫斯科矿工和家属的航班坠毁,机上141名乘客全部遇难。这一空难激化了工人和负责该煤矿的企业,最后俄罗斯不得不在1998年宣布关停该矿地。

宣布关停后,大部分居民乘坐飞机回到原国家,而这时苏联早已解体成为俄罗斯,便是乌克兰也独立了七八年时间。面对眼前陌生而又熟悉的国家,对比金字塔小镇富足而又充实的生活,人们怅然若失。而这座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小镇,很快就被北极熊和鸟类占去。

留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上的人们,则迁居到朗伊尔城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一份子。现在,他们成为了北极鬼镇之旅的向导,平常时间背着枪带着游客来到荒废的小镇上。只是望着这片昔日埋葬着先辈的墓地和空荡荡的小镇,不知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图片为摄影记者:Christopher Michel独家授权去驴行,禁止转载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