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修煉與丹田及內功


太極拳是道家

功法。道家功法的核心是煉丹(變化氣質、改變體能)而成仙(健康長壽、長生久視)。丹有內外:外丹為地元丹法,指燒鉛汞的黃白之術,內丹為人體鍛鍊精氣神的方法,分為天元清淨丹法和人元陰陽丹法。天地人三元丹法皆離不開產藥與煉丹。結丹之處,即丹田。所謂丹田,即煉丹、結丹、養丹之田地。此大道丹學源遠流長,遠紹黃帝軒轅氏以迄於今,然隱傳秘授,人多不知,故世以渺茫視之。其實它是中華文化的養生之瑰寶,實實在在之學問。由於人多不知,於是好名利者每自作聰明,誤修誤導,妄指靈山,道幾於不存。軒轅黃帝修道,其時代便利,“且戰且學仙”(《史記》),迄於老子時代,禮教大行,丹法已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矣。秦漢以至隋唐,外丹術盛。而唐宋以後,內丹法隆。世所修者,金元代之前,地元丹法與人元丹法世多並修,及金元之後清修派興,多全真一脈,地元丹法日衰,人元丹法尤成絕響,則世上多修天元清修丹法了。天元、地元、人元丹法分別稱大丹、神丹、金丹。實在地說,“道隱無名”,道需傳法術,必擇人而授,是先修命功,與佛家不同,佛家是主修性功,勸人修心養性,人人可修,故佛門廣大,普度有緣。道家是命功為主,不能“一超直入”,多漸修法,練起來較難,對修煉者要求較高,所以近代道學式微,且此等實修乃大道之修,在莊子時代他已大呼:“道術將為天下裂(道與術要被世人分裂了)”,故大道不傳久矣!

太極拳功本為大道修煉之外功與動功,其本質上必以修煉內丹為目的。故張三丰有《太極煉丹秘訣》傳世。惜因政治、歷史、社會、人文諸多原因,世人認妄為真、誤真為妄,對國學深意不查,棄國粹於不顧,日益祭起西學之科學主義大旗而對太極拳功理解日益淺薄,以致將之降格為一般的大眾體育運動。中華武術(包括太極拳在內)含有體育之功能,但西方概念即現代概念之體育卻不能包含中華武術之全部功能。

太極拳是性(精神、心理)命(肉體、生命)雙修之功之道。其鍛鍊之階梯乃練形、練招,進而練氣、練勁,再進而煉運、煉神,以致練虛無合大道,達“無形無象,全身透空”(唐李道子《授秘歌》)之天人合一境界。因之,太極拳之修煉,必以外求內、以動求靜、動中猶靜、靜中猶動,繼之以內達外、以靜制動,於虛實開合吞吐動靜攻守間求陰陽之消息,以成“一片神明”、“一片神行”、“一運一太極”之化境。而所求之內,即先求“有”,有內動、內氣、內勁、內球、內意——內功,繼之以成“丹”,“丹”乃精氣神所聚集化合而成,有質有能有量有信而無形無象無聲無味,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使人體內之丹氣場與身外天地宇宙之大元氣場相通感相契合,斯為“得道”。“得道”之境界當非常人可一蹴而就,但“得功”之水平則通過刻苦用功並用心修煉則非遙不可及。

所謂“得功”,以筆者受師傳及體悟所知,即指由內動、內氣之內功心法練習而使丹田內氣充足如球(有大小軟硬鬆緊之差異),並能使之運用施放、開合、縮展、旋轉、吞吐而隨意鼓盪,是為“功夫上身”,是為“手上有東西”、“身上有東西”,是為內勁之有,也即“得功”。此際為太極功初成,過了“聽勁”(與人對峙時)階段,漸及“懂勁”水平。這時的太極拳水平是初級或中級水平。為“有”(內勁、內功),為“有為法”。再進而求證化“有”為“無”,達虛無空靈自然神明階段,則復歸於“無”(更高級的無中有、有中無境界)。《授秘歌》所謂:“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即此也。

必須說,虛無心靈之境界必須從“有”中求來,否則即為假“空無”。筆者接觸過一些練太極拳多年者(甚也不乏名門名家),因為直接求證訓練所謂“空靈”、“空無”、“妙手空空”,而缺乏由無入有、由漸至頓、由少成多、由軟而實的內功訓練,錯把結果(空靈)當開始,竟使十幾年光陰白過,無“功”而返,真的是“空洞無物”,無真功夫可言。以至於有人竟揚言“根本無內功這個東西”,豈不荒唐而可笑。當然也可悲。不少人拿孫祿減先生“無內外家之分”與“腹硬如鐵終為所累”說事兒,別忘了孫祿堂所達到的武學武功境界。他到了高峰絕頂,當然過來人一覽眾山小,當然早不見“分別心”與“有為法”,但他是必然從“分別心”起,從“有為法”入而達到“無分別心”、“無分別法”的。他的無為境界是由過程過來的。所以他說“如不化堅”,“終為所累”!到了化境當然一片化極,當然“一片神行”,有即無,無即有,陰即陽,陽即陰,“陰陽變化示神奇”了。筆者提醒太極拳愛好者、習練者,千萬別從一開始即求空靈空無,否則誤入歧途,一輩子也難練成真正太極功夫的。筆者與一些類似拳家摸勁兒無一例外地,“身上無功”、“丹田無勁”——“對待”接手根本毫無抵抗力,

健身也未達到理想效果,因為不諳大道之修為。說穿了,這種“空”(透、靈、虛、無)是自欺欺人,不會有所成就的。中國功夫上乘是無為而化,不戰而勝,但其前提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先知己,後知彼”,“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如果“對待”(較量)之際,根本接不住來手來力,化發不出敵勁敵勢,還遑論什麼“透空”、“空靈”?

太極拳功從本質和宗旨上言是“無待”(無可對待)的性命內外雙修功夫。但那是終極目的,是上乘化境,是“拳與道合”的“天人合一”境界,非常人可到。別錯把至境當初階,錯將結果當入手!

師傳太極功成“渾身無處不丹田”,“太極無手渾身是手”,“太極無招渾身是招”,“挨著何處何處擊”。但入手功夫卻必須從學前班、從小學而中學、大學,而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學過來、練過來,得正確方法而執著練習紙,才能一級一級而上,一階一階而進,不能邋等以求,不能自作聰明,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真正太極拳功必從“太陰煉形”進而“陰陽煉氣”(勁)太陽煉神(元神)而完成其返還之功而成。其“入門引路須口授”的入門功夫必步步走向丹田充實、內勁充沛、內功渾厚而後“周身一家”、“表裡精粗無不到”,終而化之,還於“妙手空空”、“全身透空”、“應物自然”,完成“儘性致命”之功。而其入門之丹田即通常所謂下丹田(臍內一寸五而非臍下一寸五)。只有在此丹田做功,細心體會,持之以恆,才有登堂入室之希望。雖未必能成仙了命,但至少可以“得功”而擠高一籌,而延年益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