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在他的筆下,晉江

像是經歷歲月沉澱之後

變得溫婉、大氣的美人

是帶著絲絲鄉愁無法忘懷的故鄉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張及時,1974年出生於泉州晉江,定居廈門。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油畫學會副秘書長;福建省畫院特聘畫師;福建省美術家協會青年藝術委員會委員;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藝術顧問兼副秘書長;廈門傳世藝宮美術館簽約畫家;福建民建藝術館館員;西岸藝術家聯盟成員。


他用畫筆描繪了

金井人文歷史、海濱風光

畫筆下的金井小鎮到底有多美呢?

感受畫家筆下金井

獨有的恬靜和唯美


圍頭村


圍頭村,被譽為 “海峽第一村”

戰地文化、濱海文化

漁村文化、華僑文化、涉臺文化

多元文化在這裡相映生輝

鑄就了獨特的人文氣質

濃郁的旅遊魅力

吸引了大量的海內外遊客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圍頭灣》


圍頭灣有金沙灣月亮灣兩處海灘

金沙灣沙粒柔和細軟,迎著晨曦閃閃發亮

在這裡光腳踩水特別愜意

月亮灣有片怪異的海蝕石

這裡是 大陸距離金門島最近的地方

天氣晴好,光肉眼就能望見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山色橫侵蘸暈霞》


在泉州版圖的西南犄角上

圍頭村的範圍並不大

1958 年的“八二三”炮戰

讓這個地方廣為人知

海角一號碉堡, 紅色的碉堡

天空那些橫向的小筆觸

是當年十幾萬發炮彈穿梭的見證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一號碉堡》


曾經的圍頭是一個繁華的港灣

多少咱厝人從圍頭古渡口出發

飄洋過海到下南洋謀出路

如今,古渡口已不再送親人下南洋

戰爭的硝煙也已褪盡

留下來的卻是世代人難忘的記憶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圍頭古渡》


在這片熱土上曾發生過

震驚世界的“八·二三”炮戰

圍頭從戰地走來

從昔日的福建海防最前線

到今日的閩臺交流最前沿

“冤家變親家”

“炮臺變舞臺”、“炮火變焰火”

成為七十年兩岸冷暖關係變化的真實縮影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炮火變焰火》


村中還留存著閩南紅磚大厝

燕尾屋脊勾起了多少華僑的鄉愁

而一旁的番仔樓是華僑遊子

榮歸故里後蓋起的西式建築

它漂亮、獨具一格

卻又和家鄉的老屋子毫不違和

像是遊子回到家中

依偎在老母親的身旁,情切又溫暖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雁字回時》


塘東村


700 多年曆史的塘東村

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淳樸的鄉土

這裡歷代名人輩出,英才鹹集

蔡氏族人葉落歸根的故鄉情懷令人動容

在這裡,鄉愁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鄉村記憶》


塘東村中有一條如玉帶、似觸角

深入大海達數里之遙的白沙堤

它猶如一個優美的音符一條堅強的臂膀

這是大地山川與浩瀚海洋在演奏交響曲

這是人與海在互動,是人對海的感恩

更是勇於探索和追求的人與海在激情擁抱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雙龍戲珠》


“大船到塘東、番客嬸去接尪”

多少晉南華僑曾經從這走出

而如今塘東碼頭早已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白洋嶼邊也沒了當初的火輪

曾經的輝煌似乎也一去不復返

只剩下燈塔依舊在每夜亮起

守望著一個載滿厚重塵埃的過往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白洋嶼燈塔》


1958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

白洋嶼燈塔曾作為的海防最前線

燈塔前曾經的軍隊方陣

如今變成了漁民的養殖方陣

從以前的炮火連天到

現在的和平繁榮景象令人無限感慨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方陣》


溜江村


溜江村是全國著名的僑鄉

位於圍頭灣的東北隅

與臺灣島隔海相望

旅居海處僑胞

港澳臺鄉親達一萬二千多人

村內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海域潔淨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溜江村新貌》


夕陽西下,溜江村的海灣遍地都是

灑上落日餘暉的綿密沙子

夜色即將籠罩之時,人潮漸漸退去

此時只有遠處的燈塔還在不斷閃爍

指引船隻歸來

演繹著千家萬戶的喜怒哀樂


畫家筆下的金井,真美

▲《微波映斷霞》


萬家燈火在蒼茫夜色中閃爍迷離

人們在一天的疲倦奔波後漸入夢境

伴隨著海面上悠揚傳來的歌聲

之前所遇見的不盡人意

所有的難過與煩惱在頃刻間土崩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