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石雕、木雕和砖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艺术,合称“三雕”。在山西,砖雕不仅是一种非遗技艺,更是在历史长河中伴随晋商崛起的身份象征。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所谓“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漫步三晋大地,无论是豪华的晋商大院,还是幽雅的民间古宅,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地处晋商故里腹地的太原清徐,代代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工艺,并以土质好、雕工精细而闻名,延续着这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


清徐砖雕

清徐砖雕是山西清徐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历史悠久,载负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在清徐境内都沟新石器遗址、马峪谷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了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概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2006年“清徐砖雕”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看火 出好货

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是因为它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12道工序,30多个环节,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

仅是烧制出青砖,从原料的选取到出窑,就要经过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九道工序。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秉着“好看火、易操作、出好货”的宗旨,烧制砖的窑体积非常小,成砖出窑时,须对焦砖、裂砖、变形砖进行严格剔除。一窑成砖中,大抵可筛选八成左右的雕砖成品。


刻砖成画 匠心独运

民居砖雕一般制作程序是先用砖蘸水磨平,接着进行“打稿”,“打稿”包括画稿与落稿两道工序,传统画稿一般是请当地名画家、名书法家前来打样。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匠人再将画稿落稿于砖面上,工匠会在画纸上用缝衣针顺着线条穿孔后(约一毫米一个针孔)平铺于砖面,用装着黑色画粉的“粉包”顺着针孔轻轻拍压画稿。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然后用刀、凿在砖上刻画出画面构图、景物轮廓、层次,确定景物具体部位,区分三层景致,这道工序需要有经验的大师傅来完成,非常讲究“刀路”、“刀法”的技巧。


山西非遗 | 晋商故里清徐砖雕,刀砖相触方寸成画

山西工匠精湛的技艺,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手法,熔铸而成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


【喜欢请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新鲜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