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六院”之王家大院

晋商“六院”之王家大院

闻名于世的紫禁城,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但山西有座大院,面积25万平方米,比紫禁城还大,它叫王家大院,也被誉为“民间的故宫”,“山西的紫禁城”。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曾赞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可见王氏家族之鼎盛。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集大成者,历时300余年修建而成,很多人参观后的感想是“王家归来不看院”,意思是看完王家大院,其他大院就没什么可看了。

晋商“六院”之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坐落于镇上唯一一块高地,是理想中的宅居宝地,包括“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堡的院落布局分别以“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著称。

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宗祖王实迁至静升,宗支繁衍,渐成巨族,历经680多年,至今传至二十七代。

静升王实, 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后西迁至山西太原,出身寒门,为人忠厚老实,初以种田为生,闲时也经营豆腐小本生意。王氏家族第三代起进入明朝,也逐渐从耕作向商宦发家。第十代起到第十一代,资本逐渐积累,逐渐成为当地的富商。据明朝天启年间碑记载:王家“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年盈;工者,彻通诸艺,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由此可见,当时的王家,士农工商全面发展,业绩显著,资产雄厚。

晋商“六院”之王家大院

从第十三代开始,进入清朝,开始贩卖牲畜,买卖逐渐扩大,打通了晋、蒙、冀、鲁贸易通道,资本日趋雄厚。后借助清政府势力,很快便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巨贾大商、官僚士绅和大地主,同两渡何家、蒜峪陈家、夏门梁家并称为灵石四大家族。

王氏家族从鸦片战争以后,逐渐走向衰败。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二人有四子四孙皆因吸食鸦片家败人亡,惟一一个曾孙王嘉言还是继子,他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把高家崖一万多平方米的府第门院全部卖掉,卖房换来的钱很快被败光,最终自已流落街头乞讨。道光年间,家道中落,昔日盛极一时,富甲一百多年的王家也不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