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CPI連續兩月“破5”,二季度或有所回落

疫情致CPI連續兩月“破5”,二季度或有所回落

時代週報記者:楊佳欣

2月CPI數據今日出爐,高於市場普遍預期。

國家統計局10日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增長5.2%,增速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1至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3%。

據此前Wind資訊統計,16家研究機構對2月CPI同比漲幅的平均預測值為4.8%。

CPI連續兩個月維持在“5”時代。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是疫情期間的“非常態”,不必過份擔心。

“1月CPI同比上漲5.4%,創下近年來的新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春節‘錯月’,新漲價因素影響較小。2月食品價格、商品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而非食品價格以及服務價格漲幅相對較小,這都是疫情期間,來自市場供求變化的特殊反應。”張立群指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指出,疫情對市場供給端衝擊較大。目前企業正在逐步復工復產,距離完全恢復供應還有一段時間,CPI高位運行可能延續到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期。

“隨著疫情好轉,社會生產生活恢復正常,受供給衝擊導致的價格上漲的情況會逐漸好轉,同時排除年初翹尾因素的影響,預計最晚在二季度CPI就會有明顯回落。”王軍說。

“黑天鵝”推高CPI,壓制PPI

食品價格上漲較多是2月CPI仍處高位的主因之一。

統計局數據顯示,2月,食品價格環比上漲4.3%,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98個百分點;同比上漲21.9%,漲幅擴大1.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4.4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趙茂宏表示,食品價格上漲較多的主要原因,從供給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實施了交通運輸管控措施,部分地區物流不暢;人力短缺造成物資配送難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一些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要。

從需求方面看,趙茂宏表示,受“居家”要求與“避險”心理等因素影響,有的居民出現囤購行為,部分地區出現搶購方便麵、肉製品和速凍食品等易儲食品現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價格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豬肉價格節後未降反升。

2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35.2%,影響CPI上漲約3.19個百分點。其他食品價格中,鮮菜、水產品、蛋類、糧食價格分別同比上漲10.9%、2.8%、1.0%、0.7%,鮮果價格下降5.6%,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

張立群表示,2月豬肉價格繼續上漲,主要是受疫情因素影響。“疫情期間,人們居家隔離,對豬肉的需求穩定,但由於疫情衝擊,交通運輸等受阻,部分企業延緩開工,在供給方面形成制約,導致其價格不跌反漲。但隨著目前復工復產工作的進行以及疫情的好轉,預計3月豬肉價格走勢將較2月更為平穩”。

為穩定豬肉價格,國家層面已接連放儲。數據顯示,中央儲備豬肉年內投放次數已達9次,累計投放量達19萬噸。

“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已經是強弩之末。”王軍表示,國家層面持續釋放豬肉儲備,將對市場上的豬肉供應造成直接影響,豬肉價格還會在一兩個月內持續,但是持續性已經不強。

與CPI不同,在生產領域,PPI略有下降。2月全國PPI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5%,同比由上漲0.1%轉為下降0.4%。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PPI環比降幅曾長時間維持在0.2個百分點以內,如今降幅達到0.5%,張立群指出,這反映出生產資料供大於求的矛盾進一步突出。

“目前PPI的變動是疫情期間的非常態化變動。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停工停產,項目建設也受到很大影響。對生產原材料以及投資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導致PPI環比降幅增加。”張立群強調,當下必須要把復工復產和擴大內需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採取更有效措施,積極提振投資,擴大消費,不能讓復工企業受到新的打擊。”

通脹壓力有限,貨幣政策仍有空間

2月中旬,央行宣佈降息,根據央行公告,2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展了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此舉曾引發市場對國內市場通脹壓力的擔憂。

但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來看,通脹壓力較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走勢依然平穩,環比由上月上漲0.5%轉為下降0.1%;同比上漲1.0%,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

張立群表示,即使是與已經完成現代化的發達國家的相比,目前國內核心CPI漲幅也是處於較低水平,疫情影響所導致的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核心CPI仍然處於穩定區間,目前不存在通脹壓力”。

西南宏觀研報也指出,通脹將保持下行趨勢,疫情擾動有限,無需過度擔憂,而更需要關注同業品通縮壓力。

王軍表示,目前暫時不存在通脹壓力,而更應該關注通縮問題。“需要迫切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工業品的通縮問題會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存在。目前食品價格上漲等問題都是短期的”。

昨日,美股遭“雪崩式”下跌,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不斷增強,在此背景下,王軍指出,考慮到目前物價還處在高位,短期內央行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刺激經濟快速恢復發展,則國內降準降息還有政策空間。

“一季度數據以及後續高頻數據具有借鑑作用,同時還要考量中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現在還不能準確預估政策調整的時間節點。”王軍說。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