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的盛宴——会餐

说起连队会餐,无论是离开部队多年的老兵还是“新兵蛋子”,都能眉飞色舞地跟你“白话”一番。会餐,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一种味道,如同一杯佳酿历久弥香。

连队的盛宴——会餐

那时候会餐并不是什么饕餮大餐,也没有啥山珍海味,炊事班做得都是大锅菜,谈不上啥厨艺,但浓烈的氛围,隆重的仪式感,还有难以言表的各种情愫,会餐让当过兵的人总是念念不忘。

每逢重大节日或比武获胜,司务长会如期接到连首长的指示:“买酒备菜,准备会餐。”紧跟着,炊事班长开始张罗饭菜,这个时刻,炊事班长是最牛的,因为有十几名前来“帮厨”的战士供他调遣,炊事班长把这些人员一 一安排妥当,开始精心准备,会餐是炊事班的头等大事,这也是对炊事班长一次检阅,岂能怠慢。

连队的盛宴——会餐

除了帮厨人员,其他战士正常进行训练,伴随着缕缕炊烟,厨房里飘来阵阵清香,有些战士已经迫不及待想大快朵颐了。

终于,开饭哨声响了,集合列队,士气高涨,饭前一支歌无比嘹亮,比以往高了几十分贝。随着“进饭堂”的口令,大家依次有序的齐步走到自己的座位前,待最后一名同志站定后,值班排长下达“坐”的口令,全连官兵就坐。

酒在部队是严令禁止的,不过会餐破例允许每人一瓶啤酒,倒在军用茶缸不能太豪放,因为几口就没了。

连队的盛宴——会餐

指导员端起茶缸,嗓门一亮,“同志们,今天为了庆祝……让我们共同举杯……”简短的开场白,大家起立举杯开喝。

会餐的序幕拉开了——“咕咚咕咚”,啤酒一杯已下肚,昔日静悄悄的饭堂此刻就象在拉歌,觥筹交错,繁而不乱,谈笑风生,人声鼎沸,南腔北调夹杂着粗犷豪迈。

十分钟未到,酒已干掉一半。这时,菜便成了“主攻对象”。只见筷子上下翻飞,夹鱼挑肉;汤匙左右穿梭,鸡汤鱼肉兼顾。吃兴正酣之时,连队主官来挨桌“敬酒”了。班长一声“起立”,全桌人马从座位上起身,笔直的看着笑容可掬的领导,其中眼尖的战士一定会在“不行,满上”的哄笑中把连队主官的茶缸加得满满的,连长、指导员巡视一番提出希望后,班长高喊“一二三——”大家异口同声齐吼“干!”喊声一浪高过一浪,雄性十足,直喊得你热血沸腾。就连来队的军嫂们也被感染,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端起饮料也一饮而尽。

连队的盛宴——会餐

随后,是战友们互访时间了,新兵们一 一向班长和老兵敬酒,感谢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老兵们此时一改训练场上的严肃,也会和新兵频频碰杯。平时因为小事闹矛盾或有“过节”的战友之间,也会充分利用这和谐的气氛,红着脸诚挚的举杯,在痛饮中尽释前嫌。

令某些战士最“痛苦”的就是酒太少了,难得的会餐怎能因酒少而败兴,个别有“酒瘾”的早已化身“侦察兵”,酒瓶刚空一截时,他们就已“瞄”上连队主官那桌了。趁连队主官挨桌“敬酒”之际,“侦察兵”们果断出手“俘虏”几瓶,得手者还孔乙己式的辩解:“爱酒者拿酒,岂能算偷。”连队主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略带严肃的告诫“少喝点”。其实,连队主官心中有数,那些“好酒者”一瓶岂可解瘾,不过不可“乘胜追击”,再行造次之举。

随着时间的推移,热闹的气氛逐渐平静下来,就在会餐即将落幕时,“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不知谁起头的战友之歌响起,顿生共鸣,掀起会餐的第二次高潮。

连队的盛宴——会餐

转业到地方多年了,现在的物质条件也是今非昔比,可面对美味佳肴,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会餐的快乐,找不到仅仅喝一瓶啤酒就“醉”的感觉。

思忖良久,可能是少了一份当年的纯真,多了一些世俗吧!



作者:云下的日子 左手理工右手文艺,带着最初的激情,用文字来温暖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