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犯了错,家长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你怎么看?

行者看天下


学生犯了错,家长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你怎么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孩子犯了错,家长的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就草草了事,属不知因这句话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今天我就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老师的角度上来说,学生犯了错,家长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就解决事情,其实就是从另一方面去放纵自己的孩子,不容许他人去教育自己孩子的错。作为老师,就会认为孩子家长都不在意,自己就不多管闲事了。

这句“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对孩子的影响:

1、加大孩子犯罪的可能性:孩子对于对错的区分能力比较弱,家长的纵容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无法无天的性格,更容易使孩子犯的错误扩大。曾经有句话叫“孩子和杀人犯之间,只隔着一句他还小”。

2、让孩子成为一个没底限的熊孩子:这句话容易让孩子养成“熊孩子”,几乎所有的熊孩子背后,都有着一个熊家长,孩子还小,不懂事,需要父母去关爱维护、大度包容并没有错,但过度的纵容就是对孩子的伤害,成为孩子犯错的底气,不仅让孩子缺失自我行为判断的思维方式,也让孩子缺乏认知。

3、会让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犯错,家长一味说:“他还只是孩子,不懂事,别跟他一般见识”,却不去想,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过度的纵容会让孩子变得娇惯,剥夺他们拥有更精彩人生的权利。

4、会使孩子抗压能力弱: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总有一天会踏入社会,家长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抗压能力弱,无法承受别人的谩骂和批评,对孩子将来的成就有着很大影响,同时,也会让孩子长不大,缺乏对错的认知。

5、容易养成不孝子:在这种教育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容易长成“窝里横,外边怂”,孩子长大后会对家长的“爱护”缺乏正确的认知:反正自己做的错事他们都会原谅,那我去做又有何不可?

年龄不能成为孩子犯错的“保护伞”:

1、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应该要正确引导:孩子还小,不懂事,难道家长也不懂事?也长不大?孩子不懂,家长就要教,让孩子去承担他需要承担的责任,毕竟孩子的经历要远远少于父母,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导航,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划向彼岸,而不是让孩子在宽阔迷茫的大海中来回漂泊。

2、关于教育,孩子犯错应该让孩子承担错误:所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对孩子的影响也更为深刻,作为学生犯错,已经有了承担责任的能力,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去承担,而不是一味地为他遮风挡雨,对学校老师的批评和指点,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把孩子从弯路上拉回正轨。

3、孩子的教育,事关老师,也关家长:关于孩子的教育,孩子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能否有所成就,都与老师和家长离不开,也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配合,而不把孩子的教育都交给老师或一味推脱,对孩子的错误采用包容心,再加以引导,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尼莫妈妈育儿师】。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成长发育、家庭教育、母乳喂养、疾病护理,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尼莫妈妈育儿师


学生犯错,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本来就不会跟他们一般见识。

可是我介意作为成年人的家长的态度。

说说我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Z对我有意见。就想了个办法,捉弄我,给我送一包零食。旁边一个调皮的小男生赶紧提醒我说,这是一包狗粮。

我反思自己,没对Z做什么事啊!Z成绩比较好,也不调皮。我既没有批评过他,也没有放学留他辅导过作业。

百思不得其解,觉得孩子的这种行为还是要多关注。于是就跟他家长联系。

结果这家长过来,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以后你不能区别对待我家孩子啊!一副母鸡护小鸡的架势。

我来龙去脉都没搞清,我怎么区别对待他呀?我只是觉得孩子的心理有点不正常啊!咱们作为大人,不是要多关心孩子心里健康吗?

后来才得知,原来Z,小学的时候,回家作业大多是在学校完成,基本没有带回过家。到了初中,回家作业在学校竟然做不完,还得带到家里去做。于是把一腔怒火发泄到我这个班主任身上!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只是很幼稚而已。但是家长的态度,我很介意。

在我跟家长交谈的过程中,他自始至终担心的是,我会区别对待他家孩子。而对于他家孩子对待老师的这种恶作剧,却一点歉意都没有。连最基本的说声“对不起”都没有。

这些家长不明白的是,现在你可以保护孩子,以后孩子还是会独自面对社会。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如何承担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

你对于家长的这种行为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绿衣黄裳99


可以啊。

说我任职的一件事。

退休之前接的一个班,开学第一周,学习认写数字2,有一个笨孩子,放学之后,加上校长,我们四个老师在那教他。回到家,他妈问学会没?他说会了。他妈问他咋会的?他说老师打会的。下午还没上班,他妈找学校去了,校长说我们四个人教他,问问谁打的他。

次日一早,她娘家婶子去送孩子,告诉我,你可给管着点,他写的不对,他姐姐教他,把她姐的手k掉一块肉,你可真得给我管。我告诉她:“英子昨天来找我,我没见着。他说我打小建了。她真能豁出一辈儿,我就能豁出一会儿。”这天中午,那个孩子爸爸去我家。进门就喊,老太太我给你赔礼来了,你可千万别跟英子一样,你要真豁出去这一会儿,那我可不是一辈儿的事儿。


庭荫啭莺


因为刷某乎里面“熊孩子”之类的问题刷多了,看到这样的家长,说出这样的话,突然就是一股无名火起。😅

俗话说得好:慈母多败儿。

这句老话儿真的是太有道理了,熊孩子的家长也许通情达理,但是涉及到他们的孩子就变得不明智了,过于溺爱,尤其“隔辈儿亲”严重的,很大可能培养出来的孩子比较讨人嫌。

举个例子,有一年我给我妈过生日,买了蛋糕在路边等车,先把蛋糕放到脚边从口袋掏东西,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个小不点儿,过来使劲儿拍了拍蛋糕盒子,吓我一跳。我赶紧拿到一边,跟小家伙说“小朋友,不能拍,拍坏了就不能过生日了”,这小家伙扭身走了,我打电话的功夫,他又过来了,这回换成拿脚踹盒子!

剩下的就不赘述了,果然是个爷爷辈儿的领着小孙子,也是这句话“跟孩子一般见识干啥”。

唉,小家伙拍蛋糕盒子拿脚踹的时候没看见老头儿,我大声说要教育教育小孩儿的时候,老头儿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


渡云天


有一个成语叫做“防微杜渐",意思是小毛小病如果不加以约束或者管教,有可能变成大错大毛病了。

如果家长因为觉着孩子小,就不愿意管孩子,也不希望老师帮着管孩子,很有可能会害了孩子的。小孩子三观尚未形成,分辨能力不高,他自己并不明白哪些是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错的。做错了事,就要告诉他,这事是不对的。当然,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听话懂事的孩子,你只要告诉他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余下的,他会自己悟,并且马上会改变;有些孩子可能得坐下来给他详细地分析,痛陈事情的利弊得失,他才能明白;有些孩子,得先扇两个耳光,哭上二眼子,再讲道理才能起作用。



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犯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尤其当孩子所犯的错无关道德品行,只是“过失”,那更是给予理解和鼓励就可以了。


家长与老师,虽然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有所成就,但是终究不一样。家长与老师沟通,也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拿本题中家长说的“他还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老师很容易理解为家长可以放任孩子犯错,老师就别多管闲事了。本来这件事应该是孩子犯了错,老师希望家长能够协助管理,你这样一说,孩子以后再犯错,老师会犹豫该不该与你联系了。

我们还是以刘备的遗言做结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才能服人。”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像后主一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爱河北人


“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这句话不知毁了多少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家长不及时予以纠正和教育,而是以“他还只是个孩子”为由搪塞过去,这是对孩子成长极大的不负责任!那是绝对的溺爱!

去年12月湖南两起十二三岁少年弑母案难道不值得大家反思!

前几天落网的“北大高材生弑母案”凶手、“完美”学霸吴谢宇,难道还不能让家长们警醒!

那一件件令发指的案件,凶手都“还只是个孩子!”

我们每个作父母的,都应该将心比心,在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教育他要心存善念,不要以伤害别人为乐!

如果一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喜欢以伤害别人来寻找快感,为人恶毒,将来当他的能力伤害不了别人时,也许下一个伤害的对象,就是父母了!

人民日报总结出十种容易惯坏孩子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你觉得那只是一点小错误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也就意味着你默许了,你默许的眼光其实就等于告诉孩子:“这是对的,以后还可以这么做!”

“有其父必有其子”!“子不教,父之过”!你不教育自然有人会替你教育,社会也会替你教育,等哪一天你去监狱中探望你的孩子时,你就抱着电线杆哭去吧!

当孩子有一些小小的恶意流露时,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不应该纵容,不应该默许!


阿D老师


其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要倡导提高全体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之所在。

糊涂的家长,糊涂的教育模式,葬送的,可能就是孩子的美好未来呀。

孩子打人骂人,拿人家的东西,我们当然可以不跟孩子一般见识。

但是孩子是你家的孩子呀,你就一点不担心,你家的孩子在将来,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吗?

关于一个人的行为和性格的形成,心理学上有这样一句很简单,却有最入木三分的描述,就是:“人的想法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决定人的习惯人的习惯,决定人的性格”,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家的孩子打人骂人,拿人家东西的行为和想法,在你的纵容和娇惯的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习惯,那么你觉得,你家的孩子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吗?



图片。

所以,“不要跟孩子一般见识”,虽然是轻飘飘的一句话。

但是在这句话后面,孩子的理解,他完全可以是认为他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可以是鼓励的,可以是全世界都应该让着她的,可以是“谁挡了我的道,我就用星星灭了他”的,

至少,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不适合拿驾照的,因为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性格培养中长大了,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典型路怒症患者。

“谁挡了我的道?我就用星星灭了他”!

那些超速行驶,在高速上倒车,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交通规则,无视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全世界似乎都应该顺着他的人,会有一个怎样好的结局呢?



图片。

所以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有些人想象中那样的,孩子们的教育,那完全是学校的事情。

他们不明白,真正对孩子的将来起决定性教育作用的,其实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啊。

其实我们的古人是有一句很中肯,却又颇有科学规律性总结的话的,叫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这其实就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爱打麻将的家长,他的孩子也一定会如数家珍,而喜欢读书的家庭里的孩子,常常会被人们尊称为这是书香门第。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已经是被无数次太多的故事和事实,证明过了的。

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如果我们的家长,是尊一位令人敬的,有责任,有担当,有格局,有视野的人,“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么孩子的将来,所载的那个“物”,不就是事业成功,不就是我们的栋梁吗?

如此,做家长的还能把“不要与孩子一般见识”,这样的话说出来吗?



图片。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就是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孩子的成长。

其实我们对价值观的判断,对理想和追求的理解,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以及在对各种困难的坚持与努力,这些,都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啊!

好吧!

亲,喜欢这文字,就点个关注赞呗!

链接看更多有价值的,

下回分解呗!

.

转发分享,

点右下角呗!

.

~…~

原创让飞。写于2019年4月11日。

end。


伯乐斯坦刘让飞


家长说的没错,学生根本就是孩子,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该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看待,这是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素养,做为教育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首先必须爱自己的学生。但是,不是说,孩子有错误就不批评教育了,别忘了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别跟孩子一般见识,这里就体现了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手段,真对不同个体,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对一个比较顽皮的学生,在班级违反纪律,就不能和他硬碰硬,甚至动手体罚,那就激化矛盾,可能出现师生关系永不和谐的状况。

一个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心平气和的和学生全面的谈心,从家庭到学校,了解更多的情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特别是那种西斯底里的行为。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耐心细致的教育比简单粗暴效果要好的,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以便老师和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教学生文化知识,也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表率做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他们不一定都上大学,但是,在学校期间,要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学习文化知,将来融入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北斗LJP


"学生犯了错,家长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别和他一般见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不同的认识,也不是说家长"娇惯孩子",更不是说"孩子不能犯错"。

一,孩子毕竟是"孩子\


喜205409161


一个经典的故事可以说明这样的现象:

在一个小山坡上,路者遇到了一个小男孩在放羊。

路者问这个小孩: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呀?

孩子回答:我爸爸妈妈就是放羊的。

路者再问: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孩子再答:结个婚,生个娃,和我一样学放羊。

大家都看明白了吗?😃

孩子犯了错,做家长的是什么样的态度,就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因为父母亲是原版,孩子是复印件,原版的质量不好,你复印的机器再好也没有用。

当孩子犯了错以后,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犯的什么错?什么原因犯的错?然后要给孩子讲明白,这样做到底错在哪里?

一昧的责怪不可取,任由孩子犯错不加置理,那一定是错上加错,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非常的任性和自私。

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孩子在家不教育,将来到社会上一定会有人帮你教育。

正确的做法是先安抚,然后引导,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认识到确实是自己犯了错,并让孩子学会道歉。

有原则性的家长才会培育出讲原则、有担当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