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红楼梦》开篇,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想因不谙官场之道,得罪了上司及同仁,被参了一本,导致被革职。机缘巧合之下,做了林如海家的西宾(老师)。一日得空闲逛时,巧遇旧识冷子兴,两人遂在乡村小店中吃酒闲谈。

正是在这场看似闲聊的交谈中,作者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对宁荣二府进行了一个总体的介绍。除对先祖、官爵、人丁、婚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外,冷子兴还说了这样一段令人意外的话:

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冷子兴眼中,宁荣二府虽然表面依然风光无限,但是内部已经出现了亏空。日用排场看起来与往昔相同,其实只是在勉强支撑而已。对于冷子兴的这个说法,贾雨村感到无比震惊,因此说去年经过宁荣二府的老宅,里面亭台楼阁“峥嵘轩峻”,树木花草茂盛润泽,完全不像衰败的气象。贾雨村的怀疑合情合理,毕竟当时贾家隆恩正盛,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贾政任工部员外郎,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元春又入选宫中,一派繁盛的景象,哪里就称得上萧疏了呢?那么,冷子兴这是在胡说八道吗?还真不是,后文有许多的证据印证了他的话。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证据一:管家人王熙凤数次透漏荣国府进少出多,难以支撑的现状

贾府的内里,管家人王熙凤最为清楚,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跟刘姥姥说:

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

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跟平儿在屋里说体己话,道:

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证据二:族长贾珍打着心里的算盘,为荣府算账,点明真相

贾珍虽然是宁府的当家人,但是同时兼任了贾家的族长,所以对于荣国府的情况,他也是很清楚的。五十三回写到年关将近,宁府田庄的庄头乌进孝赶来送年货银两,贾珍预测今年该有五千两银子,不想乌庄头只送来两千五百两,贾珍不悦,乌庄头只好忙解释说遭了灾,所以今年收成不好,又说荣府的田庄情况更差,贾珍听他这么说,也说荣府不必宁府,荣府开销越来越大,进项却没增加,近两年赔了不少,真是“黄柏木作罄锤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证据三:脂砚斋点出宁荣两府末世光景

对于在冷子兴这段话,脂砚斋作了很多点评,在“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这句一侧,甲戌本脂砚斋批曰:“记清此句,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在“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这句话一侧,甲戌本脂砚斋批曰:“甚字好,盖已半倒矣。”可见脂砚斋也完全同意冷子兴的这个判断。

根据以上多个证据,我们知道冷子兴所言不虚,贾家确实已经外强中干。那么,曹雪芹为什么安排冷子兴这样一个外人来点出宁荣二府繁盛表象下的真实情况呢?这与冷子兴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冷子兴是京城的古董商,而曹雪芹认为作为古董商的冷子兴应该能根据他的职业判断出宁荣二府的萧疏。这就不得不提古代古董商的神通广大了,接下来,我们从商品的来源、商品的销售、古董商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揭开古董商的神秘面纱,探一探冷子兴为什么能知道贾家的真实情况。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一、古董的来源

古董商干的就是古董贸易,无非就是买进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商品来源最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从卖家手里买进。能有古董可卖的一般不是小门小户,大多是祖上繁盛过,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落了的人家。家族繁盛时往往会积攒下大量古董,当家族开始没落,渐渐入不敷出的时候,为了换些银钱,就不得不售卖手上收藏的古董。

因为古董价值较高,且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最先售卖的往往是古董,而非田产。所以,当一个家族开始经常售卖古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家族已经开始显出萧疏之势了。在古董贸易行里,这种消息会很快传播开来。

二是从当铺手里买进。当铺亦称典当,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赉赏,典当胡夷。”当铺收取动产或房契、地契作为抵押品,按照抵押品的价值来打个折扣,发放给借款人现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借款人能按时还完本金和利息,就能取回质押品。如果借款人没能按时还完本金和利息,那么质押品就由当铺没收。

借款人赎回质押品的话,当铺就赚取了利息。借款人没有能力赎回质押品的话,当铺也是稳赚,因为借款金额往往远低于质押品价值,所以虽然借款没有收回来,但是卖掉质押品,当铺照样能大赚一笔。典当行业在明清时达到了鼎盛,据记载,乾隆年间的当铺有一万八千多所,到了嘉庆年间,已经增加到了两万多座,可见其繁盛。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红楼梦》里有多处写到贾家主子安排下人拿东西到当铺去当。其中三回是写王熙凤拿自己的嫁妆去典当。六十九回,尤二姐吞金丧命,贾琏要为她办丧事,来找王熙凤要银钱,凤姐没好气的说:

什么银子?家里近来艰难,你还不知道?咱们的月例,一月赶不上一月,鸡儿吃了过年粮。昨儿我把两个金项圈当了三百银子,你还做梦呢。这里还有二三十两银子,你要就拿去。

七十二回直接写到贾琏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就把主意直接打到了贾母身上。鸳鸯来看病中的凤姐,贾琏恰好回来,见她在此,就说有事相求,说道:

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

可见,贾府典当东西来支撑门面已经呈现出常态化。并且从后文中,完全没有找到这些东西被赎回的证据,那么很有可能当出去的这些东西变成了死当,被当铺变卖了。贾府曾经何等的鼎盛,东西自然也都是好的,所以,当铺一般会把这些值钱的物件卖给冷子兴等古董商。

综上所述,从商品来源上说,冷子兴是能通过贾家售卖、典当古董的行为来了解到贾府入不敷出的真实情况的。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二、古董的销售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古董都不是小门小户人家玩的起的,像刘姥姥这种全家一年只花二十两银子的人家是不可能有能力去购买古董的。所以,大部分古董最终还是流向了有钱的大户,特别是被有钱有势的贵族收了。

处于上升期或者达到鼎盛的家族是古董购买的主力,他们购买古董一是用来装点门面,二是用于交际。从《红楼梦》的描写可知,古代士族大家之间的交际是很频繁的,他们在红白喜事、生日过节时都会有所来往,除了派人到场外,还要互送古董古玩、新奇洋货等物。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所以,要加入贵族交际圈,除了拥有一定的地位外,还要按照他们的习惯来行事,所以刚刚崛起的家族就需要购入大量的古董等物用于打点这些人情世故。从荣国府各处陈设的琳琅满目的名贵器物可知,这个家族在上升期时也是购入了大量古董古玩的。当时的贾府,可是冷子兴这等古董商眼里的大肥肉,必定是会经常上门推销的。

《红楼梦》九十二回中有这样的情节:冯紫英受人所托,带了四件洋货来贾府,并说价格不贵,总共两万银子卖家就卖,贾政和凤姐都表示买不起,贾政还客套说:“这两件东西好可好,就只没银子。我替你留心,有要买的人,我便送信给你去。”此时,贾家已经没有了购买古董等贵重物品的能力。对于常年从事古董买卖的古董商来说,通过股东售卖这件事,他们可以测试出哪些家族在上升,哪些家族在走下坡路,而冷子兴也正是通过售卖古董探知到了贾府衰败的信息。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三、古董商的职业素养

古董商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鉴赏能力。这是基本的专业能力,若是总看走眼,难保不赔个底掉。二是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三是销售技能。贸易即买进卖出,卖得出才能得到中间的差价,得到利润。

在这里我们重点说说第二种能力,那就是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搜集整合信息都是贸易中很重要的能力之一。我们现在有大数据分析,在古代,因为缺乏技术手段,信息收集就比较困难了,信息流通的不平衡、不充分,也就意味着少数掌握信息的人往往能得到更大的实际价值。古董贸易行业也是如此。

诸如京中有哪些家族在大量购入古董?有哪些家族在出售古董?各个家族经济实力如何?各家购买偏好如何?各家有哪些具体的需求?以上这些信息是古董商人们需要掌握的基本信息,因为长期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此类信息,所以对于京中各家的情况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红楼梦》开篇第二回,贾雨村与冷子兴郊野相遇,介绍两人为旧识,并且特意提到贾雨村欣赏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贾雨村做官时间短,并且是在远在南方当官,冷子兴竟然也能结识他,可见冷子兴是个极会钻营、交友甚广的人,任何入了仕途,有发展前途的人,都会被他视为潜在客户。

冷子兴作为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依靠着贾家这棵大树,冷子兴赚了不少钱,但是贾家没落的一些信号,他也是能敏锐的捕捉到的。

从冷子兴断言贾家败势,谈谈古董商人的“神通广大”

四、结语

根据上文的论证可知,曹雪芹选择通过冷子兴这个人物来道出贾家的败势,不管是从他古董商的身份考虑,还是从他是周瑞女婿的身份考虑,都是能令人信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