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佔據漢中得天下,而劉蜀卻以失敗而終?

乾坤一腐儒555


因為劉邦只有一個強敵項羽,項羽7其實可以輕而易舉就可以平定天下,項羽不會用人,范增因為項羽的猜疑而抑鬱而終,韓信在他帳下只是個看門的,幾次進見項羽沒當回事,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以少剩多,彭城之戰3萬人打敗56萬軍隊,項羽攻破咸陽,大開殺戒,而且火燒咸陽,此舉以失人心,而不是佔據咸陽,關中,平定天下易如反掌,劉邦會識人,蕭何,張良,陳平都是頂級謀士,武有韓信,韓信剛到軍營,就讓他當大將軍,得人心者得天下,劉備的話,面對的是兩個強敵,東吳和曹魏,從關羽失荊州以後,他不顧反對東征,夷陵戰敗後,蜀漢元氣大傷,他就沒有爭奪天下的時機了,因為蜀漢偏於一偶,其安要何以苟存,歷史沒有假設,假如劉備進去巴蜀的時候,聽從龐統的建議迅速佔領成都,張松作為內應,一戰可勝,龐統也不會死,諸葛亮佔領荊州,等益州民心安定下來就可以夾擊曹魏,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劉備應該派張飛或者趙雲帶軍去協助關羽,就不會有關羽敗走麥城了,因為荊州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北上可以伐魏,因為長江之險和東吳共有,順江而下可以直取東吳,只要守住荊州,可以從荊州和漢中兩面夾擊魏國,不過這只是一種假設


逝去的青春75493449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他們兩人所處的時代是不同的,他們所遇到的敵人或競爭對手也是不一樣的,劉邦的此人是項羽,項羽這個人,放到戰場上,那可以說是無敵,可是若是在謀略方面,就有些差強人意了。

所以啊,項羽最後也不過是一個霸王,當不了皇帝。而反觀劉備,他的對手可就不一樣了,他的對手曹魏和東吳,這2大敵人,可都不是簡單的角色!

比如說來自魏國的曹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梟雄,更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劉備和曹操相比,還是有差距的,他能建立蜀國,也是因為有諸葛亮幫助,甚至某些情況下還要和東吳進行聯盟,這樣才能抵禦北方的曹操!

所以說,劉備想要完成統一天下的霸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講明的,那就是劉邦和劉備兩人,他們面對的實際情況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劉邦崛起的那會,天下還屬於一盤散沙,尤其是項羽,還使用了分封制度,使得各地都是諸侯,而項羽呢,也自封當了西楚霸王。就算劉邦的實力比不上項羽,但是他完全可以通過各個擊破,以此來取得最後的勝利。

而劉備就不一樣了,北方的曹操滅掉袁紹後,已經將北方完成了大一統,其實力是很強大的,雖然赤壁之戰曹操失敗了,但是卻沒有影響其根本,曹操的實力依然是最強的一方。

另外,劉備把東吳的荊州給佔領了,這種做法也讓東吳不樂意,最後還被東吳給偷襲了,關羽也因此而丟了性命。縱觀整體來看,劉備就處在一個毫不穩定的狀態下。

因此,劉備想要完成統一大業,其實充滿著很多的侷限,對手的強大暫且不論,地盤上來講,他也是很難擴大,劉邦能夠取得天下一統,而劉備也只能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不許人間見白頭zzz


很榮幸看到這個問題,也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佔據巴蜀之地,從而和曹魏、東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不過,對於志在恢復漢室的蜀漢,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依然沒有一統天下。而且,在魏蜀吳三國中,劉備建立的蜀漢還是最先被滅亡的。與此相對應的是,劉備之前的劉邦同樣握有巴蜀之地,後者卻擊敗項羽等諸侯,從而建立了西漢王朝。那麼,問題來了,同樣佔據巴蜀之地,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劉備卻不能呢?

首先,對於劉邦和劉備來說,不僅佔據了巴蜀之地,而且都擁有漢中這一巴蜀的門戶之地。但是,不一樣的是,在三國時期,漢中人口已經給曹操遷空。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漢中陰平武都遷走人口在三十萬左右。劉備得其地不得其民。所以,諸葛亮之後北伐中原的時候,千里北伐都要從蜀地運糧,而無法在漢中之地獲得人口、糧食等方面的補充。與此相對應的是,在秦朝末年,漢中之地較少受到戰爭的破壞,劉邦所得到的漢中擁有較多的人口,這和劉備的漢中是不一樣的。

其次,對於劉備的蜀漢和劉邦來說,進圖中原,一統天下都需要拿下關中之地。對此,就劉備和之後的諸葛亮來說,面對的是曹魏重兵把守的關中。與此相對應的是,劉邦出兵進攻關中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分裂的被分為三個諸侯國的關中,也即項羽之前分別封章邯為庸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而且,這三個諸侯國都沒有什麼戰鬥力比較強的軍隊,和劉備面對的魏國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劉邦能夠以出其不意,在陳倉擊敗章邯之後就直接進入關中。

再者,對於劉邦來說,在進攻關中的時候,項羽遠在江東,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並且,劉邦因為曾經在關中地區約法三章,所以深得人心,而這,顯然是劉備和蜀漢不具備的優勢。在佔據關中之地後,劉邦在中原地區的對手也分為多個諸侯國,這讓韓信等將領可以各個擊破。但是,就劉備來說,面對的是曹操和孫權這兩個對手,更為關鍵的是,在綜合實力上,曹魏和東吳都要超過蜀漢。也即對手的不同,也是劉備未能一統天下的重要原因。

最後,劉備的蜀漢沒有能一統天下,也需要從自身尋找原因。劉備手下的諸葛亮只能與劉邦時的蕭何打個平手,而法正、龐統等人才則是英年早逝。與此相對應的是,劉邦當時還有軍師張良和帥才韓信。有人會說劉備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五虎將,但是,五虎將只是將才。將和帥區別就是戰略,如果是韓信守荊州就不會失。這就是帥材與將材的區別,比如關羽雖然勇猛無雙,但是在戰略能力上,無疑要和韓信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總的來說,基於以上原因,所以劉邦據巴蜀之地而得天下,而劉備卻做不到。

以上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個人想法和觀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公子靈均


答,從出身上說:劉邦是一個市井無賴,他當皇帝,沛縣的樊噲,張良,蕭何等一大批人都是哪裡出來的。劉備賣草鞋的,桃園三結義的關張之外,在無它物。

從他們帶出來的人才對比:張良計,謀劃決勝千里,蕭何的月下追韓信,慧眼識珠。樊噲在項莊舞劍時能拔劍而出。……總之就是人才濟濟。而劉備,關羽驕傲自滿難以駕馭,張飛酒後無德打罵士卒,什麼樣的優點,都抵不過一條致命的缺點。

個人魅力:劉邦的時候,韓信自立為王的時候,派人送信,說明情況,就是地方打了很大,需要代理齊王。作為這種明目張膽行為,劉邦沒有控制一下自己情緒,暴跳如雷,謀士偷偷踹他一腳,他瞬間反應過來了,說既然地方大了,還什麼代理齊王,直接就是。並且封韓信一個齊王。反觀劉備就是一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東吳聯盟,又是和親,又是一起抵禦曹操,但是劉備佔據荊州富庶之地,不給東吳利益,說好了,進入西川,就給總是遲遲不動稱,而且諸葛亮當軍師他們都是這樣做,聯盟的不可靠必背後桶刀子。

時代的背景:劉邦起兵,陳勝吳廣,“將相有種乎”對於王侯將相的位置,世襲制失效,有能力的可以。而劉備的起兵是黃巾起義,導致漢室衰敗,“漢室中興”,劉備又有皇叔身份。白馬盟誓的制約,感覺自己非常有戲,就在皇叔這個位置高高在上,到哪裡都是人家巴結他,就連“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都請他“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要知道落了佩的鳳凰不如雞。


大馬哈魚12


漢中,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如果你不是當地人,或者是對歷史地理有深入瞭解的人,通常會覺得困惑。你看這個名字:漢中,顧名思義,那是漢水的發源地。漢水,很容易讓人想起長江流域,在南方。

但是,你一看漢中的省級歸屬呢?是陝西省。這又是一個典型的北方省份,讓人聯想起西安、延安這些北方地名。但是在真實的地理上呢?漢中又和四川同在一個地理單元,這又是西部。你看,這漢中一個地方,和北部、南部、西部都能扯上了關係和聯想。那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原來,漢中和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中間隔了一個秦嶺。漢中和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呢?中間隔了一個大巴山。你別看都是山。大巴山雖然也不好走,但比起秦嶺來,翻越要容易得多。秦嶺不但險峻,而且東西綿延1500公里,南北寬100-150公里,面積很大,穿越非常困難。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漢中和四川的聯繫更緊密,別看漢中在地圖上屬於陝西,實際上就是四川北邊的門戶。站在四川的角度看,如果敵人佔據了漢中,就能很容易地翻過大巴山攻擊四川。如果四川佔據了漢中,北邊險峻的秦嶺,會成為天然的屏障,阻止敵軍南下進攻,劉邦佔領漢中就具有了天然的優勢。

可劉備為什麼佔領了四川還是敗給了曹魏政權?回到三國時候,劉備佔據了四川以後,很快就出兵和曹操爭奪漢中。當時漢中被張魯佔據。曹操和劉備,都有機會佔據漢中。好了,到了雙方較量戰略眼光的時候了。

以曹操的軍力,打敗劉備,佔據漢中,也挺難,但是拼了老命可以做到。更有利的條件是,張魯選擇了向曹操而不是向劉備投降。看起來,曹魏佔據漢中,簡直就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可曹操偏偏沒這麼幹。他接受了張魯的歸降,但把張魯一家人接到了中原。不僅如此,還把漢中的民眾也大量帶了過來。曹操戰略性放棄了漢中。

放棄唾手可得的漢中,看起來,曹操簡直是在冒傻氣。佔據了漢中,南下攻擊四川,很容易。放棄漢中,隔著個秦嶺,再想攻擊四川,可就難了。曹操這是咋想的?

這種主動的戰略放棄,正顯示出曹操是一等一的戰略大師。

漢末的戰亂,破壞性非常大。曹魏的實力雖然在三國中最強,但也沒強到哪裡去,尤其是赤壁之戰之後,它還在恢復期。主動出擊佔領四川的條件還差得遠。既然如此,如果佔據漢中,只能是給自己增加一個重大負擔,要翻越秦嶺給漢中駐軍運送糧草。而且,就算費了老大勁把糧草運過去了,也還是要面臨劉備隨時會進攻的危險。

曹操主動放棄漢中,讓劉備去佔據。劉備要想翻越秦嶺來進攻,千里迢迢翻山越嶺運糧草的苦活兒,就落到劉備頭上了。這時,險峻的秦嶺,成了曹操的一個大助手。既然如此,把漢中讓給劉備才是最優選擇。當然,不能讓給劉備一個富饒的漢中,所以,曹操才會把漢中的民眾都撤到自己這邊來。讓劉備佔據空蕩蕩的漢中去吧。

當然,對劉備這方面來說,沒得選擇,必須佔據漢中,否則四川北邊門戶大開,夜不能寐。劉備這次進攻漢中時留下一句話: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男的都去打仗,女的後勤保障,意思就是有多大勁使多大勁,拼了老命也要拿下漢中。

當然,咱們不能說,因此就說明曹操的戰略水平就比劉備高。為啥?因為劉備沒得選。劉備值得被批評的,是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定都成都。

你想,劉備要從漢中進攻曹魏,要翻越秦嶺,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劉備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從東方的荊州,向北攻擊河南。當年,諸葛亮給劉備出主意的那篇著名的《隆中對》裡不就寫了嗎?“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段話,說的就是劉備有兩條戰略進攻路線選擇,一條從荊州向北進攻、一條從漢中向北進攻。荊州這條更可行。

當然,你可能會說,關羽後來不是大意失了荊州嗎?後面這條路線不存在了啊。對,但是劉備定都成都是在關羽失掉荊州之前。定都成都,本身就是問題。

那他當年應該定在哪兒?應該定都重慶。成都在四川盆地深處。定都成都,再把漢中拿下,意思就是靠著秦嶺的屏障過小日子,不打算出來殺伐征戰了。

而重慶是四川東邊的出口,從三峽出來就是荊州。定都重慶,才可以有效地協調東出荊州和從漢中北上這兩條線。

這個協調,有兩層意思。一個是實際的戰術上的影響。

如果當年劉備定都重慶。那麼對關羽在荊州的行動,就會有更大的影響和支持,關羽就未必能丟掉荊州。即使丟了,也可能馬上能奪回來,因為距離大本營近。這是一個影響。第二個影響呢?是心理上的。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抗戰的時候,國民政府被迫退守四川,當時也是面臨成都和重慶兩個選擇。那應該定都在哪裡呢?表面看當時成都的安全環境要明顯優於重慶,城市基礎設施也更好,但是,蔣介石還是決定遷都重慶,哪怕因此要承受更多的敵機轟炸,也在所不惜。

為啥?把重心放在重慶,就是在保持戰鬥態勢,向外界表明決不放棄,一有機會,就要衝出來和敵人血戰到底。而定都成都,就等於向世人表明,不打算再打了,想要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了。

雖然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我們能想象:劉備定都成都,尤其是接班人諸葛亮在成都紮根之後,整個蜀漢政權的矛盾結構就變了。主要矛盾再也不是蜀漢和曹魏的矛盾,而是外來戶劉備集團和本地益州四川集團之間的矛盾。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看起來是對外作戰,但是很大程度上的意圖也是在處理內部矛盾。

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時候的蜀漢政權對外抗衡中原,已經不可能了。宋代的蘇洵不就說嘛:“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諸葛亮放棄荊州而紮根四川,我就知道他沒有什麼戲了。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劉備和諸葛亮的戰略水平,明顯低於主動放棄漢中的曹操。

參考文獻:《中國地緣政治論》








歷史漫客


劉邦所處的時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劉邦這個人雖然出身不好,文化程度不高,但劉邦具有卓越的領導才能,手底下有大批的人才。最著名的是蕭何、張良、韓信,都是超一流的人才,並樂為劉邦所用,人盡其才。劉邦政治上有遠見,這是項羽所不能比擬的。

劉邦的主要對手是項羽,項羽雖勇貫天下,無人能敵,但項羽很明顯政治上是短視的,用人上是無方的,加之殺戮太重,又沒有穩固的根據地,項羽的對手不僅僅是劉邦,自己封的王,不斷反叛他,項羽就像一個救火隊員一樣,整天到處滅火,給劉邦可乘之機,最後敗給劉邦。

劉備雖然三分天下,說到底,手下人才匱乏,諸葛亮雖然有能力,手底下卻沒有一流人才可用,所服務的劉禪,又是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加之對手很強大,統治穩固,魏國的經濟,軍事實力遠遠大於蜀漢,魏國名將輩出,這種情況下,蜀漢能自保就已經不錯,又怎能滅掉魏國。

諸葛亮死後不久,鄧艾以區區幾千人偷渡陰平,竟滅掉蜀漢。





知無為而有益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在《隆中對》中找到答案: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前,諸葛亮對答的謀劃。

總體上講,劉備也已按照諸葛亮的推測,佔據了荊州、益州。

該做的,諸葛亮也做了。

比如西和諸戎,劉備佔據荊州後,利用馬超和西北戎羌氐搞好了關係;南撫夷越,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基本達到目的;結好孫權,劉備都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也已實現。

唯獨前邊兩個,出問題了!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然後,就發生了一連串事故。

關羽死後,劉備為了報仇,帶著兵馬出川,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號稱的七十萬大軍,基本完了。

而剩下的益州,就有點獨木難支了。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對》

諸葛亮把益州看得很重,

然而,丟了荊州後,益州就變了。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荊州益州才是三國鼎立,乃至霸業可期的基本。

荊州丟了,益州撐不起來了。

哪怕其他條件再好,依舊無法實現諸葛亮最初的設想,所以劉備的蜀漢,只能以失敗告終。

這也是為什麼,東吳不惜撕破臉皮,也要搶佔荊州的原因。

蜀漢不丟荊州,遲早是個禍害。


昨夜夢迴


要說最大的區別就是對手不一樣,劉備面對的是一個統一了北方的曹魏政權,同時江南地區還有一個孫吳政權在盯著兩邊。而劉邦呢,其實面對的就只有一個項羽,而項羽還把北方給分封了出去,雖說名義是項羽是老大,但是由於分封不公,大家都不太滿意,造成不是所有人都聽他的啊。在劉邦出蜀的時候,甚至有一部分人投靠了劉邦,劉邦的勢力其實在打敗章邯等秦朝降將之後就不輸項羽了。

項羽崇拜於武力,而少謀劃。而劉邦手底下那群都是什麼人啊,像韓信,蕭何,張良。漢初三傑。還有陳平這種使陰招的,樊噲這種勇將,可以說劉邦手下的人才比項羽要多得多,項羽連一個范增都不能用怎麼能不失敗呢。

再看劉備,出道太晚了,可以說當時北方大部分的謀士武將都已經歸曹操了,劉備後期能依仗的頂尖謀士不過法正、諸葛亮等寥寥幾人,而法正還英年早逝了,最後就剩一個諸葛亮了,至於其他那些謀士,守城有餘,攻取不足,再看曹操那邊啥配置,荀彧、賈詡、荀攸,郭嘉(早逝),司馬懿,程昱,這些人防守劉備出蜀是綽綽有餘了。

最後一點,劉備那會還有一個孫權在一旁虎視眈眈,有時候不得不說,三角形確實是最穩固的,孫權在劉備進取之時,總會給出點絆子,就像關羽水淹七軍之後,呂蒙白衣渡江,把關羽給擒殺了。

劉邦跟劉備所面對的形勢不同,對手不同,所以結果不同就不足為奇了。


楓葉0829


劉邦不是因為佔據漢中而得得天下。項羽將封到漢中是為了削弱,限制劉邦。項羽還封秦朝的三個降將在原來的秦國,也是為了監視劉邦,堵住劉邦東出之路。

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還定三秦,據有關中,這才有與項羽爭雄天下的資本。

當然劉邦的成功和劉備的蜀漢後來的滅亡,不只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趣侃古今


同樣佔據漢中,巴蜀,劉邦能進而統一天下,蜀漢卻只能割據一州。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覺得可以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來對比。

天時:諸侯亂戰對比北方一統

劉邦從漢中北上開始統一全國之戰時,天下王侯者多達二十人,分別是:

  • 沛公為漢王,都南鄭;
  • 章邯為雍王,都廢丘;
  • 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
  • 董翳為翟王,都高奴。
  • 魏王豹為西魏王,都平陽。
  • 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
  • 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
  • 司馬昂為殷王,都朝歌。
  • 趙王歇為代王。
  • 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
  • 黥布為九江王,都六。
  • 吳芮為衡山王,都邾。
  • 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
  • 燕王韓廣為遼東王。
  • 臧荼為燕王,都薊。
  • 齊王田市為膠東王。
  • 田都為齊王,都臨淄。
  • 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
  • 成安君陳餘環封三縣。
  • 梅涓封十萬戶侯。
  • 項羽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關中之地更是分封給雍、塞、翟三個秦朝降將,也就是說,劉邦只是需要分別擊破三王,就可以實現佔據關中的初步戰略目標。關中沃野千里,更兼巴蜀天下糧倉,山川之險,崤函之固,足以為王霸根基。

而蜀漢所面對的呢?

是統一北方,天下十三州而獨據九州半,無論人口,國力都是蜀漢數倍的曹魏!

這完全是普通模式和地獄模式的區別。舉個簡單的例子,曹魏戰死十萬人,不過是大傷元氣而已,隨時能從其他戰區抽調人馬補充,而蜀漢戰死十萬人就要亡國。曹魏戰死乾耗都能耗死蜀漢!

此外曹魏受大漢禪讓,從法理上來說,要比蜀漢更加正統。

所以,天時上來看,劉邦要比劉備強太多了!

地利

我們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大部分都是因為糧草不濟而不得不班師回國。最後一次找到了屯田的好辦法,卻已油盡燈枯。那韓信就沒遇到糧草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漢水!

漢水和嘉陵江

古漢水走向是從甘肅天水向南到長江,完全可以溯漢水北上入隴西而取關中!事實上韓信暗度陳倉,正是藉助了漢水的運力。而漢初發生了武都大地震,山體斷裂形成堰塞湖,導致嘉陵奪漢,到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時,漢水已經徹底喪失了作用,丞相不得不殫精竭慮發明木牛流馬來運糧,可也是杯水車薪,設想假如漢水沒有這般變故,仍能為丞相利用,或許雍涼早也為蜀漢所擁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未必不能實現!

從地利上來看,劉邦也是遠勝於蜀漢!

人和

劉邦手下漢初三傑就不說了。還有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夏侯嬰等一批傑出將領,陳平這樣奇謀百出的謀士。可謂是人才濟濟。

而丞相開始北伐時,手下最厲害的大將是魏延;自己最喜歡,可以託付後事的馬謖,卻坑自己坑的最狠。興復漢室的大任,竟然只能託付給曹魏降將——姜維!——或許丞相彌留之際,已經知道北伐終究是逆天而行,回天乏術。

漢初三傑

丞相固然自己一個人可以抵得上蕭何、張良。假以時日,未必沒有超越韓信的可能。只是他事無鉅細都要操心,心力交瘁,累死在北伐路上,這也是缺乏幫手的緣故啊!

而曹魏佔有九州,中原腹地,人口鼎盛,人才輩出,長江後浪推前浪,不斷有青年才俊能夠站出來,拼人才,蜀漢根本不是對手啊!

所以人和上面劉邦也佔了大便宜!

綜上,無論天時、地利、人和,劉邦相比蜀漢都佔據了極大的優勢,所以劉邦能統一天下而蜀漢只能偏安一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