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借鑑:國外農村產業融合實踐

1、日本“六次產業”融合實踐

20世紀末,日本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遷移,開始出現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業的空虛化現象,日本農業開始發展緩慢。基於此,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六次產業”的概念,即通過一二三產業的橫向融合和縱向延伸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以改善農業的發展低迷現象。

經驗借鑑:國外農村產業融合實踐

日本在推動“六次產業”執行的過程中,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一是以工帶農、以商促農,通過農業與工商業充分合作,帶動產業融合發展。政府通過限制工商資本的佔比來保護農民利益。二是“一村一品”的發展策略。即當地生產的產品就地銷售,不僅減少了運輸成本,還保證了農產品新鮮和食品安全。三是實施農業科技創新計劃,鼓勵對農業的技術投入,支持以農業為基礎的新興產業發展。四是加大政策補助和金融支持力度。日本政府增加對新產品和拓展新市場的支出補助;建立農業、林業、漁業產業成長基金,以幫助農業生產者擴大自有資金。

經驗借鑑:國外農村產業融合實踐

2、韓國“六次產業化”融合實踐

韓國在加入WTO和自由貿易協定後,國內農產品市場逐漸向世界開放,低價進口的國外農產品擠壓了本地產品,致使大量從事農業的工人失業,農民收入也隨之減少,傳統農業規模逐漸縮小。在這一背景下,韓國提出了“六次產業化”的發展思想,旨在通過產業化的升級創造新的工作崗位,以提高農業附加值來重新帶動農業發展。

韓國的實踐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韓國政府大力支持在農村地區發展食品加工業、農產品流通業、餐飲業、農村觀光等產業,更大程度地將農業和農村中產生的附加值留在農村內部。二是政府政策大力支持開發新產品、開拓市場。三是政府高度重視產業融合的技術研究,重點開發環境友好節約能源的生產技術、高附加值食品產業核心技術和有望成為經濟增長點的技術。

3、法國農村產業融合實踐

農民合作社是法國農業社會服務的典型主體,是農業其他產業部門緊密結合的供應鏈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其專業化程度非常高。農民合作社已經整合到國家農業和糧食生產的各個環節,成為農業和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突出特點為,一是合作社經營規模大,有充足的資金,規模效應明顯,農業生產率高。二是農民合作社與農民的關係是互利共贏的,農民負責生產,其他事宜由合作社處理。對於入社會員,除農業合作社發展基金外,盈餘返還農民;對外實行企業化管理,創新資本融合模式,吸納各界私人資本,聯合農業合作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合作社效益。三是法國農業信息服務非常完善,農業生產資料從生產到銷售的各環節主體通過信息平臺緊密聯結,並依據供應鏈的反饋信息進行調節,實現生產與市場的連接,提高了整體效益。

經驗借鑑:國外農村產業融合實踐

4、荷蘭現代化農業具體實踐

荷蘭農業資源匱乏,人口密度高,氣候條件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荷蘭仍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現代化國家之一。荷蘭農業以要素集約化、生產專業化、高新技術與現代化管理模式為特點,深度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在短時間內創造出了“荷蘭農業奇蹟”。其可取做法一是根據比較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地勢、降水等自然條件不利於種植大田作物,則改為種植牧草,通過發展畜牧業和園藝業帶動農業發展。二是荷蘭農業側重推進技術和產業創新,推行農業科研、教育和推廣三者結合在一起的發達的農業知識創新體系,該體系通過政府的力量研發、推廣農業新技術,根據農戶需求提供開放的農業生產信息,提高農業從業人員和相關主體技能水平,將新技術應用於實踐,不斷提高農業整體的生產效率。

經驗借鑑:國外農村產業融合實踐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