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瀋陽,簡稱“沈”,別稱盛京、奉天,是遼寧省省會、[1]副省級市、特大城市、瀋陽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市下轄10區、2縣,代管1縣級市,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4萬人(2017年)。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瀋陽市花-刺玫

歷史演變

三萬年前,瀋陽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7200年前,有中華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陽鳥圖騰文化)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方城(侯城前身),隸燕遼東郡襄平縣,為瀋陽建城史之初,距今2600餘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瀋陽隸屬遼東郡(遼陽)。

西漢時期,始稱“侯城”,隸屬漢遼東郡(遼陽)。是為瀋陽正式建城之始。

唐代改稱“瀋州”。

五代時期,遼太祖移民到此,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

金代時期,金太祖攻佔瀋州,沿用“瀋州”之名。

元朝元貞三年(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瀋州為“瀋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由於瀋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漢族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瀋州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瀋陽(12)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朝改稱“瀋陽路”為“瀋陽中衛”,修建瀋陽城牆(磚城)。瀋陽的軍事地位益加重要,是明朝經營關東的重要基地。

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瀋陽城內著手修建皇宮(今瀋陽故宮)。

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

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世祖福臨遷都北京後,瀋陽為陪都。

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滿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又名“奉天”。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瀋陽成為奉系軍閥統治的首府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東北光復,“奉天市”恢復“瀋陽市”名稱。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瀋陽正式解放。

下面來看一組老照片,拍攝於1910年左右: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拍攝於1910年的老照片:瀋陽

有沒有你認識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