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如果去做一个基本的调查,问大家的问题就是,你如果可以收藏一件古瓷器,会选择什么图案,大家的答案一定是在半数以上会选择龙。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单纯的除去龙本身很美好以外,它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含义,也正是如此,古代瓷器上的龙才会画的那么漂亮。

拿官窑瓷器来说,每个皇帝对龙的理解,就是他们对天下的理解,每个画出来的龙的形象就是每个皇帝的内心写照,也同样是这片江山的写照。

今天咱们就通过瓷器上的龙,看看大明江山。

洪武

朱元璋能改朝换代,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偶然。但历史就是这样,偶然多与必然,就像是生活中,大家觉得般配的情侣都结不上婚,觉得完全不配的人,都能白头到老。而朱元璋以一个要饭的落魄灵魂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有些费解,于是他的龙也挺让审美费解。

洪武时期出现了瓷器界极具特点的一个龙的纹饰,体态上和元代一样,一如既往,但头部的变化极大。有着一个圆圆的大猫脸,俗称这种洪武时期瓷器上的纹饰叫做猫脸龙。这种龙都是犄角毫无力量没有鬣,大大的胖圆脸。眼睛和猫特别相似,这种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灵光一闪,从此再无出现,也没有后世仿制过,这和朱元璋偶然的极为相似,不合常理。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洪武青花春寿龙纹梅瓶

永乐 宣德

整个明代瓷器上的龙纹到了永乐宣德时期就是最为凶猛的了。这个时候的龙跟燕王有点神似,基本有扫北做都北京城的气势和魄力。永乐的龙形象生猛,通体粗壮,四肢强健,趾甲和元代的龙比较起来明显是缩短了很多,形状有点像是匕首,龙的头十分的饱满,张开大嘴上颚翻卷着有点像大象的鼻子,闭着嘴的龙有点猪的意思,眼睛一般在一侧,有点现在比目鱼的味道,犄角看上去特别的锋利,极少分叉,是怒发冲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这个样子的龙就俗称猪嘴龙。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到了宣德时期依然凶猛,但姿态感上有了一些变化。宣德的龙一般都是腾空而起,身体呈现三道弯,龙头反顾的样子,五爪看上去是风车的样子,力度极大。宣德皇帝不得不说是明代皇帝审美的小高峰,从龙这点上就是很具体的一个表现。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宣德青花波涛龙纹盘

而这个爪的数量也特别有意思,永乐的龙三爪流行,很有元代的遗风,而到了宣德时期基本都是五爪,少见三爪,所以皇室的龙都是五爪的谣言不攻自破了。

成化弘治

到了这个时期就进入到了明代瓷器的中期,瓷器上的龙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凶猛之态变得非常的俊美,一个龙纹的新时代就这样到来了。这时候的龙奔波于海水大洋之中,身上还是保留着三道弯,最有特点的还是仿佛带了个眼睛的样子,看上去很是滑稽,有一点玩耍的姿态,不思进取。从这龙的眼神中就读出了皇帝的样子,身在心不在。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成化斗彩海水龙纹盖罐

正德

正德皇帝是一反旧制,不再喜欢这些文艺的事,开始玩武,这龙也就跟着插上了翅膀,在天空翱翔,这种带翅膀的龙古书《广雅》记载叫做应龙,在整个明朝只有这正德皇帝时期出现过。正德皇帝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自封“威武大将军”,所以这应龙只出现在正德一朝,也不算偶然了,让龙长了翅膀不在于让龙飞起来,是想让天下看看,龙是可以飞的,这才是皇帝的用心。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正德青花应龙纹尊

嘉靖

这是明代特别特殊的一位道君皇帝,迷恋道教。这个时候的龙变得有些粗率,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和其他的道教的图案相比,龙有点漫不经心的感觉,爪子不在锋利有力,有点螃蟹爪的松散,鬣像个帽子,头是方方的,眼睛是圆圆的,嘴是半含着,也看不出是要张开,还是要闭上。再有一类是截然相反,是一种极其亢奋的样子。是一种首次登上舞台演出的样子,四肢有点拉丁舞的味道,鬣像是运动会的彩旗飘飘,很简单的表达,正德没有儿子,这皇位才落到他的头上。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嘉靖青花云龙盖罐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嘉靖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万历

万历开始,明代衰落,龙首先就是恐惧之态。万历时期瓷器上的龙姿势还是嘉靖的样子,但嘉靖龙的那种嚣张感觉全然不在,变成了一种恐惧的神情,尤其是后肢有一种要逃脱的感觉,让很多人看了有心碎的感觉,但其实碎的是整个大明。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万历五彩穿花龙纹水丞

崇祯

崇祯皇帝踌躇满志,但依然是气数已尽,崇祯的龙也是老态龙钟,毛发也变得细弱了,看上去有点像雪的感觉,有着一言难尽的苦衷。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明亡于万历而不是崇祯,但崇祯的龙依然传达着向世界谢幕的姿态。


看懂瓷器上的龙,就看懂了大明皇帝

明崇祯青花龙纹缸

以上简单的梳理了一下明代各个皇帝时期瓷器上龙纹的特征,在瓷器的时候,看懂真假的基础是看懂历史,看清了历史的发展,看瓷器的真假就是简单的技术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