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導語:分析水稻不同品種的生育期,進行適期播種,促進水稻快速生長,達到高產、穩產的目標

水稻品種不同,適應環境的能力不同,生育期也不同的。但是我們想要提高水稻的產量,我們就要掌握各個品種的習性以及生育期,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計劃,從而達到高產、穩產的目標。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一、水稻品種的生育期:

水稻品種生育期這一特性,既受遺傳特性所制約,又受環境條件的影響。從品種遺傳特性來說,有早、中、遲熟之分。早熟品種生育期短,而遲熟品種生育期長,如早熟早袖二九青在嘉興縣的全生育期為105天,遲熟早袖廣陸矮4號為115天。從環境條件來說,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同一品種的生育期一般是南部地區較短,北部地區較長。如同為早熟早軸二九青,在嘉興縣全生育期105天,在金華縣只有100天。水稻同一品種,隨著播種期的推遲,生育期也縮短,由於營養生長期不夠,有機物質積累不足,直接影響幼穗分化和發育,使穗子變小,產量不高,所以生產上必須強調適期播種。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由上可知,水稻品種生育期的長短,嚴格說來,並不單純由遺傳特性所決定,而是品種的遺傳性和日照、溫度等氣候條件,以及耕作制度、栽培技術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而言,持續時間長的長短決定了光合性、溫度和品種的基本營養的增長。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水稻原產南方短日照地區,一般說縮短日照,可以促進他更快地通過光照發育階段,促進幼穗分化和提早抽穗。但是,多年的經驗表明,在不同日照條件下選擇的結果導致了對短期需求不敏感的類型。根據研究,一般華南地區的晚季稻以及長江流域的單季晚稻,都對短日照有很強反應;而華南地區的早季稻,長江流域的早、中稻,以及東北地區的水稻品種,都對日照長短反應遲鈍或無反應。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水稻也是一種溫暖的作物,除了光照外,對溫度的反應也很敏感,一般低溫容易延緩幼穗的分化,而高溫可以促進幼穗的分化和提前抽穗。如果高溫和短日照結合起來,那麼促進水稻生長的效果很顯著了,然而同在高溫短日照下,不同品種的生育期長短仍有不同。也就是說,一個品種在日照長短和溫度高低有所改變的情況下,為了滿足生長髮育所必需的營養生長量,對營養生長期是有一定要求的,這就是品種的基本營養生長性。例如,即使同是晚粳稻,有的品種象農虎6號必須早播早插,才能獲得高產;而有些品種象滬選19就比較能耐遲栽。只有瞭解這些特性,才能在品種搭配中不發生錯誤,避免影響產量。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掌握品種這些特性,對引進水稻新品種有很大意義。例如從廣東引晚季稻品種到浙江栽培,一般都由於日照變長、溫度變低而明顯延長生育期,有時不能抽穗結實。但如果引廣東的早稻到浙江栽培,僅僅是生育期稍有延長,不致造成不能抽穗結實的損失。如果引用東北稻種到浙江栽培,由於日照變短,溫度增高,加快了水稻的生長髮育,所以東北生育期很長的稻種,可以變成浙江的早稻品種。水稻引種是比較複雜的問題,因此在大量引種時,必須先經過適應性試驗,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二、高產栽培要求:

1.具有理想的株型:一般認為莖高80釐米左右較為理想,過矮則葉片重迭,植株過度繁茂,不利於對光能的充分利用。要具有短厚挺直的葉片,可提高群體植株光能利用率,特別在灌漿結實階段效果更為顯著。要具有較強的分集能力,以適應較大範圍的栽插密度或播種密度。在後期根系活力應強,葉片葉綠素含量應高,以防止早衰。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2.前期要"發得起",以儘早地獲得必要的分菜數:由於穗數主要決定於前期,特別是插秧後到最高分集期的生育情況,早分櫱,易形成大集,可以爭取足夠的有效分櫱和求得一定的穗數。生產上採取培育壯秧、適時栽插、施足基肥、加強水漿管理、早施分櫱肥等措施,力促早發;在幼穗開始分化前後進行排水擱田,控制無效分櫱。

掌握水稻品種的生育期,分析高產栽培的標準,促進產量提高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結束了。要想水稻高產,我們就要因地制宜,把水稻的習性和各地環境因素相結合,我們還有精心栽培,做好相應的工作。有什麼問題,有什麼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