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親人還是朋友,不能無底線的好,大恩如大仇”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你的這個問題如生活裡的另一種說法“救急不救窮”,都是正確的生活態度。我們不是不願意幫助自己的親朋好友,而是有很多人得到幫助之後,就認為你的賺錢方式太容易了,如大水漂來一般,總是有一種不要白不要,你也不缺這點錢,同時也助長了他們懶惰,不上進,貪婪,對生活裡的你除了嫉妒,就是恨,從來沒有感恩之心。所以不管我們有多富有,心胸市多麼的豁達,對人對事都要有尺度。很多事情該幫一定幫,特別是人家出現天災人禍的時候,肯定幫著度過難關。但是平時就要與親朋好友保持一定的距離,客客氣氣,最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方式對待。如果你長時間的支助親朋好友,時間長了對他們來說真的是害他們,讓他們只是學會依靠,不去努力發揮自己的價值,等你有一天幫不了他們,他們才是真正的選入困境,當然非常恨你。每個人都有自己活著的價值,根據自己的價值活在自己的世界,不是靠對他們好就可以改變命運的。命運永遠藥要自己掌握,你也不要覺得自己是救世主,你只能就你自己,因為一生誰也逃脫不了自己該經歷的成長磨難。當然,行善是可以的,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慈善家,慈善家幫助的市社會的弱勢群體,也是幫他們渡過難關,而不是一直養他們對吧。有情懷,有個局,市造福社會合人類的。


話嘮寶寶的媽媽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高中時候有一位好朋友,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她是老大,家裡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剛出生的小弟弟。她每天吃的很少,只為了省點錢。有一次她跟我傾訴說到自己家裡的事情,她說:“我媽現在生了我弟在坐月子不能幹活掙錢了,我爸幹活時候摔倒了腿,現在也在家裡躺著,我找我媽要這個月生活費時候她說下午給我送一百塊錢過來,現在天都冷了,我還沒有襖子穿,我鞋也都薄的不行。現在我爸媽也不能掙錢了,我也不想找他們要,我以後還要掙錢給我弟,唉……”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勸她,畢竟沒有處於她的狀態不能真的感同身受。後來週日下午休息的時候我邀請她來我家,打開我的衣櫃給她看衣服,她說你好多衣服啊,咱倆換著穿吧!我說好啊,我這衣服你看你喜歡那個你先穿,等去學校我再換你的衣服穿。其實我是怕刺激到她敏感的內心不敢表現的是同情她,她挑了好幾件襖子拿回學校穿了。然後我照樣找她玩,給她帶好吃的,我沒有發現她在慢慢疏遠我。後來我喊她玩,她總是藉故拒絕我才發現她對我不像以前了。

我的這個經歷一直在我內心深處,因為我無法想象我真心對待的朋友最後會疏遠我。我對這個朋友也說不上是無底線的對她好,只是在當時我在心裡把她認定為我最好的朋友,同情她的遭遇,最後就莫名其妙的她離我而去了。

所以對題主這句話還是很認同的,內心很有感觸!


我的夢想很嬌貴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青年男子與母親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他沒有去處落魄街頭。當時正值冬天,他又冷又餓。這時有位好心奶奶在街頭賣餛燉,看他可憐就給他端了一碗。他連聲說謝謝您。然後他狼吐虎咽的就吃了下去,吃著吃著就落淚了。他突然想起了家中的母親辛苦將他養大,任勞任怨,這些年不知道給他做了多少頓像今天這樣熱騰騰的飯菜。可他從來沒有感恩過,只覺得母親理所當然的對他好,就應該為他付出。 然而今天陌生老奶奶的一碗餛燉卻讓他懂得了感恩。 我們都習慣了身邊人的付出,卻忘記說聲謝謝,發自內心的感謝。不要無底線的對一個人好,無論他是誰。自古慈母多敗兒,驕縱放任一個人,只會將他推向深淵。我們要明白愛有時候也是一種節制,不是吝嗇於付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什麼都給他現成的,日久形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倒不如從一開始就鍛鍊他自己學本領。溫室裡的花朵是長不大的,只有經歷過風雨,他才會向陽而生,愈加陽光。




小豬沛寧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古話沒有說錯,不管是對誰,都不要無下限的好。你對別人無底線的好,他會認為理所應當,偶爾一次不對他好,這些白眼狼馬上就會變成你的仇人,哪怕他是你的親戚朋友。

我們公司租的宿舍,幾個同事住在一起,我年紀比他們大,心想著就當他們是小弟了,經常做飯跟著我一起吃,偶爾買菜沒花多少錢,就不要他們出錢了,做了一段時間後,這幫白眼狼,就把我當傭人使喚了,覺得我給他們做飯吃,是理所應當的。後來我也懶得做了,讓他們每天吃外賣,他們應該感覺很爽吧。

網上報道升米恩鬥米仇的例子非常多,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可以適當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人,但是不要濫好人。

我們不應該宣揚不求回報的助人為樂,應該讓受助者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勞動,要讓他感覺得到的幫助來之不易,他們才會感恩,也能讓施助者有收穫,提高助人為樂的積極性。



情感生活lone


同意這個觀點。


讓我想到之前有句很火的段子——“我們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非就是 禮尚往來,相互虧欠,說白了就是彼此的付出和回報要基本對等。


今天,我給你一斗米,明天你給我一隻雞。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


但是,現實情況常常是兩種:


第一種:


今天我給他一個雞蛋,明天再給他一個雞蛋,連續給他一個月的雞蛋,他就會想:費這勁幹嘛呢,乾脆把雞給我唄。好,如他所願,我把雞給他。日子久了,他可能看我們家車子也不錯,房子也不錯,這是一種。


第二種:


他們家人生病,急用錢,我們關係很好,我出錢出力,甚至不惜賣了車子也要幫助他們。後來,錢還不上不說,人還徹底消失了。


如果任何人的感情是一個賬戶,無底線的好,就以為這收支不平衡,那感情早晚要破產。


第一種情況:很容易避免。


也是我們常說的,“救急不救窮”,不能一點一點把人的貪婪餵養大,傷人傷己。如果真的要救助他,嘗試“授人以漁”,讓他自力更生,他會更感激你。很少有人真正願意,毫無尊嚴的被救濟度日,大多數人,都還是希望堂堂正正靠自己的勞動生活。


第二種情況:稍微難辦一些。


有些大恩必須要給,因為可能你不出手相幫,他們過不去這個坎。但是,幫助的方式很重要。比如上面那個,如果迫不得已要接受對方那麼多錢,那就不要讓他知道這是你賣車得來的。可以說,理財有些盈餘,也用不著錢,先拿著用,治病要緊。


有時候,比債務更沉重的,是人情。


所以,這個“這個無底線的好‘也是分情況的,只是,任何時候都要記得,把握一個適度。朋友之間,最忌諱交淺言深;親人之間,涉及到錢的,更是要親兄弟明算賬。

人活著世上,都是一個個刺蝟,保持安全距離,小心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


江小姐和田大壯


生活中無論對親人還是朋友,不能無底線的好,大恩如大仇。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中國人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闢的至理名言。

生活中有人給了你很大的恩情之後,這份恩情有可能變成仇恨,因為你需要一直記得這份恩情,回報這份恩情,時間一長,無法償還就變成有仇恨。

如果生活中遇到這種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回報的人,到最後受傷的還不是自己。

以演員孫儷捐助農村的貧困生向海青讀書,為例子說明大恩如大仇。

孫儷以每個月500元生活費捐助向海青,直到向海青在上海念大學,開銷越來越大,孫儷停止捐助。引起向海青的不滿。我們只能感嘆大恩如大仇。

常言道:“升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意思是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侯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會讓人忌恨。

上海生活水平是很高的,向海青唸的是一所上海大學,他真正感覺到自己生活壓力很大。

向海青要錢已經成一種依賴心理,資助被他視為應該的,有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後來孫儷停止幫助他,向海青反訛資助人太摳門,最後換來向海青6000字投訴並公開指責孫儷,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

大學生可以勤工儉學,自己可以養活自己,不用依靠別人的捐助,做人不能如此貪婪。幫助你是一種關愛,窮不可怕,怕的是把別人對你的好,當成是理所應該的,資助時感恩,不資助了就罵。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自己努力打拚,一定會有出路的。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無論對親人還是朋友,不能無底線的好,大恩如仇人。一路走來,我們才要明白這個道理。


東北營口人


我是這樣看的,本身對親人無限的好是沒錯的,錯就錯在,當人們把你對他們無限的好形成依賴的時候,就是一種悲哀了。

因為大家是人,肯定也有辦錯事兒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了問題,而你平時對那個無限好的人,不見得會理解你,因為他習慣了你對他的好,他會認為,這次得不好,是你沒有盡全力去做好,而不是你本身沒有這個能力去做好,呵呵,有沒有一種“狗咬呂洞賓”的感覺。

人性就是這樣。一旦人們對身邊的人 事 物 形成了一種依賴。一種習以為常的時候,那他就會偏執的認為,這是一種理所當然,所以,當我們無限對別人好的時候,就是在給我們自己腳下放了一個定時💣,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兒都要有度,哪怕你是在做好人好事!

不是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麼?說的就是國外的一個年輕人,幾乎每天都會給大街上的一位流浪漢一塊錢(這裡就是個比方),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而似乎流浪漢也習慣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給予,每天這都會準時的出現在年輕人的家門口,不知過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早上,流浪漢又準時的出現在年輕人家門口的時候,這時年輕人給了流浪漢一毛錢,而不是一塊錢。此時流浪漢不樂意了,就質問年輕人,你平時不都是給我一塊錢麼?今天怎麼變成一毛錢了!此時,年輕人尷尬的笑了笑說:這不是因為我剛結婚麼,結婚幾乎花掉了我這些年所積攢的全部積蓄,所以,我不得不節省點花錢了,而這時,流浪漢很憤怒的打了年輕人一巴掌,說,你怎麼可以用我的錢去娶媳婦!

雖然這是個段子,但也從側面反應了人性的貪婪以及依賴是一種多麼可怕的行為!所以,不管我們做什麼,都要有度!不要讓自己的好心,到頭來成了別人對我們仇恨的態度!


感悟人生丨


這個問題跟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一個意思。一升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就是這意思。

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都是感激,大的恩惠成了衡量內心感激的標準,一旦低於這個標準,輕則不再感激,重則反目成仇。其實都是人的內心的標準很容易跟隨外界的變化而潛移默化,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親朋好友,也不要小覷人性的貪婪和醜陋。

救急不救窮和對人施恩其實是一個性質,對身邊的人更需謹慎,因為更容易形成慣性。對於陌生人,就無所謂了,能寬容就儘量寬容,一次過後不會再見面了。太多的付出,有時反會激發出對方心中的惡。


有陽光的天堂2020


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如果讓你處於為難的地步,學會拒絕吧

男方和女方已經結婚多年,婚後的感情一直都是非常好的,就是女方的家裡很重男輕女,一直都想著從已經出嫁的女兒無底線的索取來供養小兒子,女方從來都不知道如何拒絕自己父母的過分要求,因為自己一有要拒絕的意思,她的母親就開始不斷地數落她,並說自己將她養育成人是有多麼的不容易,說她這樣是有多麼的不孝順,這麼一通話說下了,女方只好答應了母親的要求。

但其實,在一段婚姻關係裡面,雙方都是平等的,而這個平等自然也包括對待雙方父母是一樣的。像是女方這樣子對待自己的父母,要是照搬到自己的婆家身上,她自然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因為丈夫體諒她的不容易,沒有向她說過,她就也自然而然的忽略了。

她的丈夫真的是一個氣量很大並且很能包容她的好男人,這些年她一直無底線的貼補家裡,男方也沒有感到厭煩,為了不讓妻子為難,他總是儘量滿足她的家裡的要求。可是一直這樣子下去,時間久了,女方家裡卻仍是不懂得收斂,他們夫妻兩供養著女方的弟弟,這讓他感到非常的反感。這些本不是他應該需要承擔的,自己的生活也沒有很好,卻還得負擔岳母一家,這讓他感覺到了憤怒。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妻子也是無辜並且無奈的,所以他沒有和妻子爭執,而是當下一次女方家裡又有要求的時候,他用同樣自己家裡也需要錢的理由回絕了。而這一舉動點醒了女方,讓她意識到了自己和自己家裡人的過分,並且讓她明白自己已經結婚了,自己的丈夫才是最重要的,之後當母親又有要求時,她學會了不為所動的拒絕。

像這樣子的孃家,是完全沒有在為自己的女兒著想的。所以當母親下一次又提出要週末聚餐並且帶上丈夫想讓他們去買單時,她直接說“媽,不去了,我們吃不起”,在以後的生活裡面,她要更加的愛自己。所以,一定要懂得拒絕,即使對方是自己的親人,因為如果對方真的有為你考慮的話,就不會讓你處在一個左右為難的境地的,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付出,這樣子是很不健康的關係,只有雙方都在為對方著想,才能維持一個長久穩定的關係。


看風景的路上走著


首先,一個人是不可能沒有底線對別人好的。因為所有人對別人好,都是有所求的,既然是有所求,那就不叫沒有底線,因為你想從中得到的東西,就是底線。

有人對家人特別好,那是因為他想從家人哪裡找到愛和支持,有人對愛人特別好,那是因為他喜歡付出,付出讓他有價值感,有人對朋友或者陌生人特別好,那是因為想要一個好名聲,還有的人對別人好,那是因為自己曾經接受過他人的幫助,現在再投出去,獲得自己內心的平衡和滿足。

所以,是沒有底線的嗎?要是真的沒有底線,又哪來的仇呢?說到底,是因為自己的付出最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鬧的不愉快,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即使無私如父母,也是有所求的,需要你感恩,需要養老,需要滿足面子需要,這不是底線嗎。

真正毫無底線,豪無所求,只追求對別人好的人,在我34年的人生中,還沒有遇到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