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欲繪盡浮世繁華萬千,誰料筆落素箋,徒留黛瓦庭院,空守幾度南飛雁。”

紅河建水、石屏當地的老屋,承載著太多歲月的痕跡,以及文化根脈。

“拯救老屋行動”,修舊如舊,修復後的老屋,有了煙火氣,重新“活起來”。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建水、石屏縣停擺月餘的“拯救老屋行動”,終於在最近重新恢復推進步伐。

3月3日,建水縣2020年“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項目推進會暨工匠培訓會在建水縣西莊鎮馬家營村委會召開。而石屏縣“拯救老屋行動”首批工地也開始推進,位於龍港的196號、197號老屋正式開工。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建水縣:已完成46棟民居修繕

這項行動,可追溯至2018年。

2018年,建水縣獲4000萬“拯救老屋行動”資助,開始了老屋拯救行動。2018年4月22、23日,分別在建水、石屏縣啟動了開工儀式。紅河州的傳統村落、老屋,將得到保護與修繕。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截至2019年12月,建水縣完成

46棟民居的修繕。根據相關報道,建水縣“拯救老屋行動”項目涉及西莊鎮6個村委會9個自然村的72幢老屋

根據推進計劃,建水縣要在2020年6月完成任務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文獻名邦”的石屏縣,全縣有122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36項不可移動文物及41箇中國傳統村落。石屏縣“拯救老屋行動”的項目在

異龍鎮符家營村,這個具有獨特文化符號的傳統村落,古建資源豐富,以楊氏宗祠為代表的古建築群,目前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質量精美,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不僅僅是修繕

如今,建水城已經年華老去,與它同時代興起的古城,大都煥然一新。而它卻在20世紀的城市化、大拆遷的洪流中如頑石般倖存,以致今天在中國,人們要證實曾經存在過一個“雕欄玉砌”的詩意世界,找回那些傳統的建築樣式、生活方式……只有去建水。——于堅

讓這些老屋“活起來”,不是簡單的修繕。

當你每次踏上建水古城,你會感受到它的真實感。因此被稱為“活著”的標本。

始建於唐的建水古城,仍保留著古建築,以及百餘年來延續下來的真實的生活。建水古城歷經12個世紀的建設,至今保存有50多座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一座座老屋像極了一個個飽經滄桑的老者。老屋畢竟老了,年久失修,梁木朽壞、牆壁坍塌、屋頂漏雨。具有文物價值的老屋命運絕不是自生自滅,被翻新重建。

“堅持修舊如舊,保護老房子完整風貌。”這才是“拯救老屋行動”的本質。

在建水和石屏的“拯救老屋”行動中,不僅拯救了老建築,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批本地工匠。在3月3日建水縣2020年“拯救老屋行動”的推進會,還組織了50餘名工匠參與,對工匠進行培訓,目標是為建水縣非遺項目的推廣做好基礎。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沒有僅僅停留在修老房子上。比如浙江松陽,老屋修起來,在外打工的農民回來了,開民宿、辦農家樂、開發鄉村旅遊、搞特色種植養殖,還包括非遺項目的活化、公共文化服務的改善等,讓老村莊重新活起來。

保護、修繕、再利用,在拯救老屋時不同層面探索,真正留住當地傳統文物和文化。

“拯救老屋行動”的3年

2016年1月,“拯救老屋行動”正式啟動。

2016年,浙江省松陽縣為“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項目首個試點縣。

2017年,江西省金溪縣,雲南省建水縣、石屏縣在49個申報縣中脫穎而出,入圍“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項目。

拒絕推翻重建!紅河建水走心“拯救”72幢老屋,要在今年完成

“拯救老屋行動”通過對傳統村落中低級別文物的修繕保護與利用,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最終實現鄉村文化的復興。

為讓斑駁不堪、斷壁殘垣的老屋延年益壽,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的“拯救老屋行動”,中央財政資金用於資助,分為“整縣推進項目”和“特色村落保護項目”兩部分。整縣推進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由老屋產權人自行申報,基金會資助比例為文物建築本體修繕費用的50%,實施期限為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