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脸皮”都被不合理的肥水搞糟了


土壤的“脸皮”都被不合理的肥水搞糟了


这是拍的一个葡萄棚照片,由于不合理的施肥浇水把土壤搞糟了,现在大棚里经常见到的苔藓和藻类就是最好的见证。一般认为,大棚土壤上长了绿苔和红苔是土壤酸化造成的,其实不然。造成土壤变绿和变红的真正元凶分别是由于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板结所引起,而我们所看到的绿苔和红苔,其本质是苔藓和藻类。

土壤长绿苔的原因,主要是大棚土壤盐分高和土壤板结造成透气、透水性差,表层土壤湿度大所致,土壤盐分高即次生盐渍化。当农户进行施肥浇水后,随着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就会把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带到土壤表面,久而久之,为苔藓类植物营造了良好的高湿、高养分的环境。据资料介绍,长绿苔的土壤一般盐分高于0.3%,土壤盐分越高,生发的绿苔会越多,颜色也越深;此外绿苔喜湿,当棚内湿度过高,尤其是在刚刚冲肥过后,土壤湿润、养分充足时,绿苔会急剧增多,或当连阴雨天气较多,光照不足时,也利于土壤滋生绿苔。

当土壤盐分离子在土壤表面继续汇集,使得土壤表面养分过高,适宜于一些藻类生存,当土壤表面干之后,藻类死亡,藻类残体中表现出红色,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红苔,红苔比绿苔性质更为严重。

其实,绿苔和红苔本身并不会危害农林作物植株,但是生长旺盛的绿苔和红苔会“堵塞”土壤气孔,导致土壤通透性大大降低,植株根系则会“呼吸不畅”,最终使根系受损、植株生长不良;同时,绿苔和红苔也相当于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板结的“指示剂”,提醒大家土壤长了绿苔和红苔,说明土壤中盐分和板结程度已经超标,需要及时进行土壤改良。那么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板结对作物本身有什么危害呢?

土壤发生盐害,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其对土壤的理化性状破坏更严重,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团粒结构需要腐殖质、矿质元素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当矿质元素远远高于腐殖质的数量时团粒结构反而不易形成。

(1)使土壤更加板结

土壤盐害导致土壤团粒结构减少,直接导致土壤透水透气性降低,土壤遇水变得黏结,干燥后地表出现裂痕。根系在这样的土壤中伸展十分缓慢,不透水不透气的土壤更容易使根系受伤。

(2)抑制根系发育

在出现盐害的土壤中种植葡萄,植株一般表现矮小、发育不良、叶色浓,严重时从叶片基部开始逐渐向内或向外翻卷,叶片变褐色以至枯死。

根系发育不良,根系的吸收功能下降,造成养分失调,从而引发根部病害,同时导致缺素症。

(3)土壤微生物减少

土壤出现盐渍化以后,有机质减少,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失去了生存繁衍的食物,其数量就会大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