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大家好!縱觀國內黃鱔養殖狀況,其主要的養殖方式有水泥池養殖、池塘網箱養殖、稻田仿生態養殖等。從技術角度分析,其養殖方式大多以獲取季節差價為目的的囤養方式,即將野生黃鱔在低價位時囤養起來,在高價位時銷售。由於技術含量低、管理不規範、高回報和高風險並存。當然現在隨著黃鱔養殖業的發展,現在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天本文會為大家詳細介紹稻田養殖黃鱔的一套技術,詳情如下: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一、稻田選擇與設施

養殖黃鱔的稻田要求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汙染、保水保肥力強。根據黃鱔洞穴生活的習慣,稻田土質以黏性為好,且要求腐殖質豐富而土質疏鬆,以弱酸性或中性為宜。田水無農藥和其他毒物汙染,敵害動物少,保證黃鱔在稻田裡正常生長。丘陵和山區養殖黃鱔的稻田應有充足水源,而且要保證不會受到暴雨引發的洪水沖垮田埂避免因逃鱔造成的經濟損失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養殖黃繕稻田的工程設施既要能滿灌全排,又要能保持有一定的載魚水體;既要保證水稻的生長,又要有利於黃鱔生長田埂加高、加寬、加固,並要有防止黃鱔逃逸的攔魚設施。通常稻田經過翻整耙平後,在田的一頭開挖1m深的魚坑佔整個稻田面積的5%~8%;在稻田四周和中間開挖深0.5m、寬0.5m左右的溝,其形狀呈“田”字形、“十”字形或“井”字形。田埂築成0.5m高、0.8m寬,堵塞漏洞,以備使用。一般養殖黃鱔的稻田,四周要建成1.1m的防逃牆,可用單磚砌成,頂部砌成“T”形,在進、排水口處安裝閘板和網片。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二、稻田養鱔的準備

稻田放養黃鱔苗種前要將稻田耙平,每畝用生石灰30~40kg化成漿,均勻潑灑整個稻田進行消毒。等毒性消失後,注入田水使魚坑內水位達到1m左右。每畝施畜禽糞肥800~1000kg,用以培肥水質,並在水面上放養水浮蓮、綠萍等漂浮植物。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三、鱔種的投放

4月中、下旬,氣溫回升至15℃以上時是稻田放鱔的最佳時機。放養時,溫差不宜過大,放養後鱔種一般在插秧後進行。鱔種來源主要是設點收購或在野外採捕,要求體質健壯、體表無傷、體色深黃,並雜有黑褐色的斑點若肚皮上有紅斑或頸上充血的鱔魚則有病或鱔體損傷不宜作種鱔。一般鱔种放養規格要整齊,大小要基本一致,以免互相蠶食。投苗量以每畝放規格30~50克、8000尾為宜,規格小的還可以多投放。放養鱔種時,要用3%~5%的食鹽水洗浴5~10分鐘,進行鱔體消毒。通常先將鱔种放入桶裡,加水淹沒,再逐漸向桶內均勻撒鹽(500g鱔用鹽150g),直到鱔種在桶內盤曲扭動即撈起放入清水中,約10分鐘後放入稻田坑池中。由於黃鱔是雌雄同體,自繁力強,故飼養黃鱔的稻田只需1次性投苗即可連續捕捉,以後可不再放鱔苗。在養鱔稻田內混養10%左右的泥鰍可以防止黃鱔互相纏繞。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四、投餌

黃鱔屬於雜食性魚類,在稻田裡攝食螺肉、小雜魚、水蚯蚓、飛蛾等天然餌料。稻田養鱔餌料不足時,可以投餵鮮活的昆蟲、蚯蚓、蚌肉、螺螄肉、小雜魚、小蝦、蠶蛹等,畜禽的內臟、碎肉、下腳料等動物性餌料的投放量要佔40%以上

,適當搭配麥芽、豆餅、豆渣、麥麩或瓜果、蔬菜、浮萍等黃鱔喜食的植物性餌料。還可將碎肉、腐肉、臭魚等腐屍物放在鐵絲筐中,吊於溝上引誘蒼蠅產卵生蛆,讓蛆掉入溝中,供鱔吞食。要縮短生產期,提高產量,僅靠吞食稻田裡的昆蟲和田中小動物是不夠的,投餵餌料須做到定時、定質、定量、定點每畝稻田要有固定投餌點3~5個,不要隨意改變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投餵時要把餌料投放在魚坑的食臺上和魚溝內,餌料臺可用木框和密眼網做成,吊放在魚坑水面下10cm處。日投餌量應根據氣溫、天氣、水質狀況等靈活掌握,水溫在20℃~28℃時一般每天投餵量為黃鱔總重的6%~10%;水溫在20℃以下或28℃以上時日投餵量為鱔魚總重的4%~6%,以第2天不剩餌為準,殘餌要及時清理。黃鱔長期投餵一種餌料後,很難改變食性,故在飼養初期投餵的餌料不宜單一,投餵餌料要新鮮。此外,還可以馴化投餵人工配合餌料。由於黃鱔晝伏夜出,投餌時間要堅持在每天下午4~6時。在7~9月份攝食旺季,上午加喂1次。夏季稻田中各種蟲蛾處於高峰期,可在坑溝上掛幾盞3~8瓦的黑光燈,燈距水面5cm,可以引蛾蟲落入田水中供鱔捕食,能降低餌料成本,提高養鱔的經濟效益。當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應投餵優質餌料供黃鱔入冬前大量攝食貯積養分滿足冬眠需要。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五、調控水質

利用稻田坑溝養鱔和水稻生產需要稻田中水位要採取“前期水田為主,多次曬田,後期乾乾溼溼灌溉法”。具體操作是:8月20日前,稻田水深保持6~10cm,20日開始排乾田內水,魚溝、魚坑內水位保持在15cm,曬田。然後再灌水並保持水位6~10cm,到水稻拔節孕穗前,再輕微曬田1次。從拔節孕穗期開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cm,以後灌水與曬田交替進行到10月中旬。10月中旬後保持稻田水位10cm至收穫。稻田養鱔期間,要求勤換水,保持水質肥、活、爽,含氧量充足。每3~5d要換1次水,高溫季節還要增加換水次數。保持水質清新,換水時排出死角水1/3後再注入新水。魚坑水的透明度要控制在30~40cm。鱔苗生長期間每15天向魚溝內潑灑生石灰1次,用量為每畝15kg左右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六、施肥與施用農藥

養鱔稻田施肥對水稻和養繕都有利。養鱔稻田施肥要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要在插秧前施足基肥,多施綠肥和廄肥,少用化肥。一般每畝施人畜糞肥800~1000kg,或用25kg的尿素加3kg的硫酸鉀再加3kg的過磷酸鈣作基肥,1周後插秧和放養鱔種

。以後的生長期內,經常追肥,追肥量少多次,分片撒施。基肥佔全年施肥量的70%~80%,追肥佔20%~30%。稻田中追肥對黃繕有影響的主要是化肥。因此,一般施用的化肥必須是對黃鱔無危害的。但在施肥時,一定要把黃鱔引誘進魚坑內再施肥。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養鱔田的水稻如出現病蟲害,可採取綜合防治,儘量不施農藥或少施農藥,防止稻田黃鱔中毒。

如果必須施用農藥,則需施高效低毒使鱔安全的藥物。如20%的三環唑可溼性粉劑(防治穗瘟病),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防治紋枯病和穗瘟),5%的井岡黴素液劑(防治紋枯病),50%的甲胺磷乳油(防治蟲害)。一般宜採用深水施藥,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時噴施,而液劑藥物則宜在陰天或睛天傍晚稻田進行噴施,下雨天不宜施藥。噴霧器噴嘴伸到葉下,由下向上噴,儘量噴灑在水稻莖葉上,減少農藥落入水中。施用農藥時將田水放幹,把黃鱔引誘到魚坑內再施藥,待藥力消失後再向稻田中注入新水,讓黃鱔游回田中。此外,也可採用分片施藥的方法,即1塊田分兩天施藥,第1天半塊田,第2天另半塊田。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七、田間管理

田水的調節應根據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求特點,兼顧黃鱔的生活習性。水稻苗期、分櫱期的稻田水深保持在6~10cm。曬田期間,要保持溝裡“乾乾溼溼”。曬田過後,及時加深坑溝裡的水,圍溝、溜水深15cm左右,經常更換新水。雨天要注意排水口暢通,要及時排水防逃。要勤換水,餌料殘渣要及時撈走,以防敗壞水質。高溫季節要在魚坑上搭棚遮陽,魚坑內可以少量種植水花生、水葫蘆或水浮蓮,既淨化水質,又降低水溫。也可將稻田裡的種草或無效分苗移栽入坑池。嫩草可作黃鱔餌料,併為鱔遮陽。當天氣有變化時,要每天巡田檢查、觀察黃鱔生長、吃食等活動狀況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天氣悶熱時,發現黃鱔離洞,豎起身體前部,頭露出水面,說明水中缺氧,要及時灌注新水;暴雨應防止洪水漫田。如果發現黃鱔離開洞穴,獨自懶洋洋地游泳,身體局部發白,說明黃鱔有病,要及時治療。發現死鱔要及時撈起,立即處理。此外檢查水質及水稻長勢,大雨時做好防洪排澇、疏通溝池,並檢查田埂有無漏洞、是否牢固,防黃鱔外逃和敵害水稻收割後,當水溫降到10℃以下時,黃鱔就入池冬眠,此時應及時排盡池水。入冬後,池泥上要蓋草包或稻草等物,並保持池中泥土溼潤而溫暖,使其安全越冬。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可將田水排幹,但要保持溼潤和溫暖,可在田面上蓋少量稻草以防結冰而使黃鱔凍傷致死。同時要防止禽、水老鼠、蛇類等敵害動物侵害。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養殖戶可以多參考參考,希望大家積極留言評論。

黃鱔養殖技術,黃鱔稻田綜合飼養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