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当年没有被植物吸收完,还能储藏在土壤里吗?为什么?

九五至尊153949061


化肥当年没有被植物完全吸收,它有可能不会再储藏在土壤里

因为化肥埋在土里会有以下情况变化:1.被土壤颗粒所吸附,溶解在土壤溶液中;2.被土壤微生物转化为其它有效成分或被微生物吸收固定;3.有一些氮素可能被反硝化细菌转化而挥发掉;4,被田间杂草吸收利用。

在土壤疏松通气好,无杂草、没有雨水冲刷的条件下肥效挥发损失率不会太大


田园艳青


回答是:能!

我是一位农民,也是一位菜农,至于土壤里怎样储存?这个道理我也讲不上来,但我从实践中却真正看到了前茬作物种菜,菜收后种麦,长的比其它他都要好!


2013年麦收后我在麦茬地里种植了一料芹菜。大家都知道,芹菜喜水喜肥产量高。尽管芹菜卖完后已是十一月十号,小麦的最佳播期已超过了将近一月,但我加大了播种量,虽然分葉有所减少,但播种量加大增加了出苗率,播种后立即浇了一水,冬天去地里一看,小麦苗只出了个尖尖,冬天的天气寒冷,冻的都成为紫青色的了。十二月十日,又冬灌了一水并亩施尿素二十斤,当年冬天一冬无有效降水。直到第二年春季春灌时才看到了麦苗。就是这样的庄稼在收麦时一亩地产量过了千斤!


种芹菜的人都知道到芹菜地里种麦是丰收在望的。这是因为上茬施用的化肥没有被芹菜所吸收,底墒较大也是有因素的。以上这些都是我的种植经验,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你觉得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三秦庄稼汉


原创作者提示:很多农民朋友认为,化肥施用多了,它能存储在土壤里,明年接着用。实际上,这么想是错的,不但是错的,事实上要严重得多,请接着看......

农产田经常使用的化学肥料,大致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三种。



一、我们施用化学肥料的种类有哪些?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 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

近年来,复合、混合肥料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特别是混合肥料具有一次性施用和专一性的特点很受农民朋友们欢迎。比如玉米专用肥,大豆专用肥等。



5、 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

由上可知,我们使用的化学肥料种类是多样的,在土壤中,它们也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化学性质。由其化学性质可以看出,当年没有被植物吸收的化学肥料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是不容易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的。

二、过剩的化学肥料在土壤中哪去了?

1、形成螯合物。举个例子说,如果化肥中含有硝态氮,很容易在土壤中与阳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由螯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看出,这些肥料是不能被作物广泛吸收的。

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其中,土壤中的钙、镁、硫等元素,也被固定下来,使下一年这些元素缺乏。所以,化肥使用过剩的田块更容易出现元素缺乏。

2、随地表水流失。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或者渗入到土壤中更深的层次,水源或者岩石土壤中。



3、集中于地表。由于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毛细现象的原因,多余的化学肥料被吸附上来,集中于土壤表面。

我会经常在农户的温室大棚里看到,土壤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即“肥霜”,肥霜是化学肥料过剩了之后比较独特的标志。您如果细心观察,通常,在浇水不充分,那种小水勤浇的花盆里,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可见,肥料过剩的并没有很好地储藏在土壤里,而是变性了,变质了,变样了,它们并不能很好地被下一茬作物利用,反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危害。

三、过剩的化肥会产生那些危害呢

1、导致土壤性状板结、恶化 我们看到,由于化学肥料形成螯合物,土壤表面形成白色的盐渍层(“肥霜”)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超标,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这种现象在农业发达的地区或者施肥较多的温室大棚里比较常见。所以,很多农民不理解,怎么土地会这样了呢?

2、对下一年栽培的作物造成损害

其中,最明显的损害就是肥害。可以想象,当植物根系扎根到这中土壤里,会怎么样。那就是植株会出现萎蔫、烧根、坏死。其表现为叶色浓绿、焦枯,不长,直至死亡。



3.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偏施某种化肥,特别是氮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质降低。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觉得,现在的瓜果吃起来不甜,蔬菜吃起来不香,并且容易腐烂,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标施化肥。




这种情况在温室大棚中的产品上表现相当明显。这也是土豆烂窖、白菜腐烂和作物贪青晚熟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农民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4.导致环境污染。

大量的过剩的化学肥料随着排灌、雨水、渗透等进入到河流和地下水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常发生死亡的现象。



5、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获得很高的产量;二是由于过多地施用单一性的几种肥料,造成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并造成了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或价格偏低等,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6、过量施用含激素的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导致作物生长出现裂果、空洞果、畸形果等现象、影响了产品的商品性,给农户造成损失。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知道,过剩的化学肥料非但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合理的储藏到土壤中,还对土壤的结构,作物的再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造成巨大的影响,后果是严重的,所以,配方施肥,合理施肥,补充微肥,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并不是施肥越多越好,而是数量正好,比利时当,恰逢其时,有针对性的在农业生产指导部门的帮助下,培肥土壤,年年创收。

注:关于如何改善土壤状况,使土壤疏松透气、结构合理等问题,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论述,大家可以专门查阅或联系我本人。


菜刀砍蚂蚁


80后农村小伙,来谈一谈,化肥会不会储存在土壤里。

我认为会储存在土壤里,虽然土壤板结,有机质流失都和肥料过量有关,但不能否定,化肥会在下一年持续发挥作用,虽然极少。

我们农民最喜欢上的就是农家肥,大家也喜欢吃农家肥种的庄稼,上农家肥,有一个特点,就是间隔二年,必须还得上,要不就得多加肥,不加肥就没有去年涨势好。

农家肥里最重要的就是有机质,有机质能改善土壤,我们每年都扬有机肥,就是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这不正是肥料会储存土壤里的表现嘛。

我家这边,每年都扬大量的氮磷钾,氮最多,磷其次,钾最少,现在造成的情况是,我们在逐步减少,氮和磷的施用,增加钾,以保持土壤中氮磷钾的合理配比。

如果它们不储存在地里一部分,植物吸收不了的那些,应该挥发干净,不应该减少使用量。就像尿素,如果在池子里扬肥的时候,撒了一些,第二年这个地方,还是比其余的地方绿。

为什么大家都讲测土施肥,为的就是测出土里那样肥的含量多,含量多的少施,含量少的多施,一般情况下三年一测,为的就是看看哪种含量多了,哪种含量少了,好再次配方调节。这也是肥料会储存在地里的另一个表现,如果肥料不增不减,测土配方一次就可以了,不用反复测土。



肥料虽然可以少量留在地里,但大多数都流失掉了,有的还形成了有害物质,分解地里的有机质,所以大家一定要合理施肥,否则得不偿失,增加投资成本。

我是田俊超白,喜欢请关注哦!

田俊超白


肥料的利用率低,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是个不争的事实。常规农业种植的肥料利用率最高也就在35-40%左右吧。那么,其余的那60-65%还储藏在土壤里吗?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还是要看不同的肥料种类、不同的土质、不同的施用方式来判断。

1、肥料种类。肥料利用率最低的是磷肥、铁肥、硼肥、硅肥这几种吧?其中磷肥是因为容易受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的游离性太差造成磷肥利用率过低。但是,被土壤固定的磷肥也的确可以被下茬或者下季作物利用一部分。因为磷肥的利用率大概也就在15-20%左右,浪费的量比较大。所以,一些农技专家建议可以降低磷肥施用量或者隔年施用。

1.1铁肥。微量元素肥料。它的利用率低,是因为容易被氧化形成三价铁而不能被利用。所以,铁肥即便是过量施用了,也很难被再次利用;

1.2硼肥、硅肥。也是因为溶解性的问题造成的肥料利用率低。施用之后容易因为水分的减少而析出,造成的利用率低。对于这类肥料来说,在下茬或者下季作物种植时有被再次利用的可能性;

1.3其他的氮、钾、镁等。很容易随着水分流失,而减少在土壤中的留存数量。所以,这类肥料还是需要每季施用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2、不同的土质。这个比较简单,就是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高,土壤保留肥水的能力强,未被农作物吸收的肥料在这类土壤中流失的相对少,在下季或者下茬作物种植中可以被利用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这类土质肥料用量相对低的原因;而对于其他的沙质土壤、红土、黄土来说,因为土质得原因,肥料利用率低、肥料用量多也是正常的。


3、不同的施用方式。对于颗粒类土施肥料来说,采取沟施、坑施等能把肥料掩埋在土层之下,肥料利用率相对高。而且,肥料在土层之下损失的也少。下季作物也能利用的更多;如果是表施呢?都跑了,土壤中残留的太有限了,不利于下季作物使用;对于冲施来说,其实效果和表施差不多。因为被过量的稀释,在土壤中游离的较多,其实也是不利于下季作物吸收的。而且,水溶肥都是速效肥,本身肥料持续期就要短一些。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在我们种植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肥料施的越多越好,施多了今年用不完,明年种植后作物可以继续用,如果你报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错了。

1、我们先来了解下我们施用的肥料种类:

通常我们使用的肥料分为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又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如氮肥(尿素,碳铵,硝铵,硫酸铵,氯化铵等),磷肥(磷酸铵,过磷酸钙等),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等),微量元素肥料,如市面上的一些叶面肥,一般用来补存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的微量元素的肥料。

有机肥:有机肥主要是牛羊粪等农家肥,其特点是肥效慢,持久,所以一次施肥,肥效可以持续好几年。

2、施入的过量肥料去哪了

(1)被微生物分解了:施入土壤的过量肥料,没有及时的被植物吸收利用就会被微生物分解,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有一种细菌叫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可以将土壤中的铵转变成亚硝酸或这是硝酸,从而提高土壤中的氮素营养,但是有硝化细菌就有反硝化细菌,它可以将土壤中的硝态氮(也就是硝酸铵等)直接转变成氮气而释放到空气中。

(2)淋溶:什么是淋溶呢,简单的来说就是你在田里浇水后,一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被植物吸收了,另一部分水被蒸发了,还有一部分水既没有被植物吸收也没有被蒸发,它是向地下下渗,渗到地下面去了,我们知道肥料是溶解在水中的,所以这部分水在下渗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肥料,这就是淋溶。

(3)与土壤中的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我们知道土壤的成分和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施入土壤中的肥料会和土壤中的离子其化学反应,形成非常稳定的螯合物不易被作物所吸收利用,从而造成肥料的浪费。

3、过量肥料造成的危害

(1)造成资源浪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的化学肥料直接或者间接的来源于矿物资源,所以过量施肥造成资源浪费。

(2)增加种植成本:过量使用肥料,是的我们的肥料利用率降低,增加我们的肥料成本,同时过多的化学肥料轻则会使的我们的农产品品质下降,重则引起作物“肥害”,在生育期容易发病,增加植保成本。

(3)造成环境污染:目前正是人们过量的使用化学,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或者渗入到土壤中更深的层次,水源或者岩石土壤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墨树随笔


若作物当年没有吸收完化肥,会在土壤中被积存,但其元素量会不会有原来那么多,或者能不能继续被作物所吸收,就很难讲了。而且,当化肥被过多积存在土壤以后,会出现相当大的土壤破坏问题。

当化肥施入土壤中,但没有全部被作物吸收,那么剩下的肥料还是在土壤中,一部分会溶化后形成气体冒出,剩下的一部分会形成无机盐吸附在土粒中,一部分会随着浇水和雨水的冲涮到了土壤深层,也有的盐碱化土壤会被顶出表层,形成结晶。不管是哪种,都会对土壤形成一定的危害。或者形成无机盐危害,或者对土壤团粒结构造成破坏,形成土壤板结等状况。长此以住,一定会对土壤造成巨大危害,以至于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营养、空气、水分的吸收。

所以,我们应当在施肥时把握测土配方的原则,尽量不让营养元素剩余得太多,避免使土壤破坏严重。


农资人实录



厚德载物张广启


具我所知道和了解的经过多年使用化肥的土壤里还有很多营养成份,主要是因为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还有板结带来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

前两年听一个专家讲课的时间提到,现在我国土地不缺肥料,因为使用了几十年的化肥,土壤结构已经受到了破坏,所以很多营养元素储藏在土壤里挥发不出来。近些年提倡使用有机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改良土壤结构,让土壤正常的发挥功能。

其实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储藏着水分和营养物质,在种植作物的时间可以保墒保水的同时还有固定根系及提供营养的作用。我们经常说的“土地是妈,种啥长啥”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土地经过了几十年的各种化肥施用,由于化肥提供营养的同时还含有大量破坏土壤结构的物质,对其造成了板结从而对土壤粒子形成了封闭状态,就把很多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储藏在了土壤当中。

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在地里取点土壤经过粉碎,然后种植一些植物,就可以发现这些粉碎的土壤不添加任何肥料但植物会长的非常好。通过试验就可以发现土壤当中还储藏着丰富的营养。

三农开拓者


要分清什么肥料,易分解的单质化肥易流失挥发,质换,不用一年一季四个月残留极少,不易分解的需要一年到二年才能释放完,有机肥流失轻,使的多年年累积,可以达到肥地的效果,所以化学肥料少量施用,浪费少,否则费钱费工,酸化土壤,板结地块,污染水源,毒害健康,只有多施有机肥才能良性循环,果香水美人健康,是可持继发展的农业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