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初二家长和学生 2021年 北京新中考 五大变化

2021年北京新中考五大变化

小编整理了关于2021年北京新中考五大变化,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1中考改革五大看点
  一、会考与中考“两考合一”
  将初中毕业会考和中考“两考合一”,同时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坚持全开全学,全科开考。
  说明:
  北京市将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市教委明确,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考成绩可做为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学业水平考试依据原始成绩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及以上为合格,D为不合格,所有考试均需要取得合格成绩,如若有科目不合格,就需要补考。
  二、全科开考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同时还包括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共12门科目。

  说明:
  物理和政治的学科地位将大幅度提高。物理和政治由以往的选考科目升级为必考科目,这是由两个学科的学科属性和地位决定的。
  理化生、政史地每科满分80分中均包括卷面70分和实践10分,其中理化生实践成绩全称为“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成绩”、政史地实践成绩全称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同时,将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在部分科目中选择最好成绩科目计入。
  三、学业水平考试随教随考随清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jw统一制定要求,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
  说明:
  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课程内容学习后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随教、随考、随清。其中地理、生物考试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末,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安排在初三第二学期末。
  四、原始成绩+等级成绩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12门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以原始成绩和等级成绩呈现,淡化分分计较。等级成绩依据原始成绩划定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所有科目合格才可毕业。

  五、录取方式整合为三大类型
  本市将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构成,适当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机会。将普通高中招生方式整合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自主招生三类。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评价结果设A、B、C、D四个等级。评价报告册及等级经公示后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使用。
  中考招生模式面临三大变化
  一、统一招生
  统招录取,6门成绩必须计入,4门成绩择优选2门。
  “统一招生”在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全科赋分的基础上,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另外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成绩中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

  总分如下:660=3×100+4×80+40
  必须计入:语文(100)、数学(100)、英语(40+60)、体育(40)、物理(10+70)、政治(10+70);
  择优代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
  二、校额到校招生
  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综合素质评价至少达到B等。本市将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政策,将全市优质高中50%以上的招生名额分配到一般初中校,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校额到校招生采用校内选拔方式,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价至少达到B等以上。
  三、部分高中试点自主招生改革
  经市委批准,部分具备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可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传统特色、学科优势等情况,开展人文、科学、艺术、体育、中外合作课程班等特色招生、校内或集团内直升、1+3培养试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验等改革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