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為什麼而喜歡上了相聲,喜歡上了德雲社?

郜素清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呲牙]。

多年前的一個飯後,偶然聽到郭德綱和于謙兒的《西征夢》,真是讓我笑的肚子疼[捂臉]。

緊接著他和張文順先生的《託妻獻子》,還有他和少幫主的《論夢》組成的三連擊就把我擊沉了。

我不算聽的早的那一波兒,但我算是捧德綱的那波兒,喜歡的就是他的玩意兒,跟德雲社沒關係,跟他的人也沒關係。

後來,默默關注著,也就是路人粉…直到在我人生最低谷,低谷到生活一團亂,自閉,無意中遇到了一個有仙氣的少年,帶著他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歷和氣場,富有魅力的表演和共歷生死的搭檔,龍捲風一樣席捲了我,從此死死砸在德雲社的坑裡…這兩年,德雲社是多事之秋,很多人來,很多人脫粉,但是再難我都會堅持陪伴下去,因為他們帶給我是希望和動力…張雲雷楊九郎,我這個年紀,不輕言喜歡,也不輕言放棄,我會好好做好一個粉絲和觀眾的本分,看著你們展翅高飛。[玫瑰]





魚樂娛了御


謝謝您的問題。

總的來說,我喜歡相聲、喜歡德雲社是因為兩檔電視節目。

  • 因《週末喜相逢》認識了相聲這門藝術

在我上學的時候,由於那時候的娛樂方式相對匱乏,看電視成了我最大的“愛好”。平時要學習,到週末的完成了作業,就有機會看看電視。2000年的時候,電視娛樂節目相對很少,每週六晚中央三臺有檔名叫《週末喜相逢》的節目,剛開始看的時候就覺得這個節目“好笑”,全是小品(那時候分不清相聲和小品的區別),慢慢的看上癮了,成了每週必看的節目。

節目裡有很多的笑星來表演,印象最深的是蘇文茂先生。一段《批三國》讓我瞭解了相聲這門藝術,蘇先生清俊文雅的表演中既幽默搞笑又帶有文學性,讓我一下子著了迷。開始知道了“兩個人在臺上互相對話,搞笑,沒有大的道具,這種藝術的形式就是相聲”,這是我對相聲最初的認知。

慢慢的,我從電臺、磁帶、電視中去聽劉寶瑞、侯寶林、馬三立等相聲大家的作品,越來越著迷。一段段作品詼諧中帶有哲理、對話中啟迪內心,有說有唱,有文有“武”,好不精彩!那幾年可以說只要電視裡有相聲都會看,李金斗、侯耀文、姜昆、馮鞏的作品幾乎都看過聽過,也知道了什麼是單口、群口、雙簧這些相聲形式。不同形式都那麼精彩,那麼有魅力,正是這種巨大的魅力讓我喜歡上了相聲這門藝術。

  • 因為《劇風行動》知道了郭德綱

因為是安徽人,安徽臺的節目自然基本就都看過,從《超級大贏家》到《馬瑩看電影》,再到2005年開始的《劇風行動》,每檔節目都很關注。那時候《劇風行動》的主持人有周群、阿進,還有個插科打諢的人,黑黑胖胖的,但是薄嘴唇,很搞笑,他就是郭德綱。

當初對他的瞭解就是一個節目主持人,直到後來新聞裡郭德綱辦的《北京相聲大會》很出名,才知道他原來是個相聲演員。我就從網上去搜他的段子,一段和張文順先生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讓我聽完徹底“顛覆”了對相聲、對郭德綱的認知,這段經典的作品至今仍然會不時翻出來去聽。通過這段相聲瞭解了相聲過往的歷史和造成當時不景氣的原因,當時就覺得這個演員不一般。後來我還特意買了郭德綱的光盤,記錄的天津省親轉場的節目,段段精彩!

  • 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

後來北京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那個階段的郭德綱可謂佳作頻出,從《紅事會》《白事會》到《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再到“我”字系列、“你”字系列的作品,無一不是經典制之作。至今仍然記得只要是泛黃清明上河圖背景的段子,都是精品。他敢說、會說、能說,當然也得罪了很多人,一次次走上風口浪尖,又一次次“化危為機”,愈發出名。

通過郭德綱的表演,我也瞭解了真正的說學逗唱,瞭解並喜歡上京劇,收穫很多。因此郭德綱自然成為了德雲社的符號,德雲社也成了我心中當下中國相聲的“代名詞”。他最初的人設就是“非著名相聲演員”,“瓦片也有翻身日,東風也有轉南時”,郭德綱通過自身的積澱和努力,成了“草根逆襲”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喜歡上了郭德綱,喜歡上了德雲社。

一直以來的作品沒有太多的主旋律渲染,那句“相聲不是為了搞笑就真的搞笑了”一語到位,迴歸了相聲的本我,通過一段搞笑的作品,讓我能釋放壓力,挺好!

當然,近幾年隨著德雲社的壯大、老郭年齡的增長,家大業大必須追求安穩守業的原因,類似當初的精品鮮有問世。但我會一直關注著老郭、於大爺為代表的德雲社,關注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謝謝!


孤仰月


喜歡相聲應該是80年代,那時候的相聲大師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等都還健在,馬季馮鞏牛群等新人也成長為了中流砥柱,相聲跟電視的有機結合,更是為相聲的蓬勃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好景不長,隨著老一輩藝術家的故去,馬季等人的淡化,就連牛群都去安徽蒙城當掛職副縣長之後,相聲就逐漸被小品和二人轉等取代。

隨著陳佩斯朱時茂,潘長江,鞏漢林,黃宏,郭達,蔡明,以及後來趙本山,宋丹丹說的小品漸入佳境,再到後來趙本山範偉等人的二人轉的層出不窮,相聲逐漸淪為了雞肋。就連相聲演員馮鞏,都去主說小品去了。相聲跌入谷底。

但是隨著郭德綱,于謙領銜的德雲社,在郭德綱和于謙的師傅侯耀文,石富寬等人的大力支持下,一騎絕塵,領跑整個相聲圈,使得當時所謂的相聲正統們紛紛喊出要反三俗,封殺郭德綱和德雲社。好在德雲社群眾基礎好,再加上侯耀文等人的極力維護,就連馬季也說了應該給郭德綱一條路,這才讓德雲社在經歷與北京電視臺交惡,李菁還有幾大徒弟紛紛出走,影響頗深外,反而使得德雲社更加團結,也推出瞭如小嶽嶽,郭麒麟,張雲雷等。隨著這些新人的嶄露頭角,獨當一面,德雲社也開始風聲鵲起,在相聲界一家獨大起來。不僅國內的各種商演場場爆滿,就連國外的也是一票難求。郭德綱等人創立的德雲社為相聲的復甦和脫胎換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聲的再次崛起,與德雲社密不可分。這其中,郭德綱和于謙是核心。

聽郭德綱的相聲,不僅基本功紮實,老中帶新,貫通古今,通達東西方歷史,而且郭德綱說相聲,無論是說,還是學,還是逗,唱,字正腔圓,郭德綱的嗓音更具有與眾不同的穿透力和爆發力,引人入勝。包袱一個接一個,抖的好,接的也好,所以,聽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不僅能哈哈一樂,更能從其中學到很多知識和學問。

正是因為這二位大師級別的相聲演員的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為相聲事業而打拼,努力和奮鬥,才有了現在德雲社的繁榮昌盛,為振興中國的相聲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看郭德綱的相聲,人生一大快事!!!

給他們點贊,給德雲社點贊!!![贊][贊][贊]





宇宙無邪新媒體


因為郭德綱老師。

大概從05年左右知道了郭德綱,知道了德雲社,我也是萬千老郭有陪睡之恩的人。每天聽著怹的相聲入睡,在上下班路上也聽,怹所有的採訪我都看過,很喜歡怹的透徹,但是電影不太喜歡。

郭老師是真正能給人帶來快樂的人。怹

說的很對相聲就是讓人開心的。只有這種形式完全是為了逗笑你。其他的形式比如小品還有煽情的成分,高臺教化。可是相聲不是,一個包袱不響,估計尷尬的大家都能窒息。

但是捫心自問你喜歡的是相聲還是德雲社郭老師他們的相聲。德雲社做過相聲史舞臺劇,現場起鬨兩個多小時,說明什麼,你真的喜歡傳統嗎,還是隻是喜歡德雲社。如果沒有德雲社你還能聽相聲嗎,更別提花錢去聽。郭老師就是相聲的守墓人,什麼時候怹不說了,即使德雲社其他人繼續說,恐怕也會逐漸沒落。

所以感謝郭老師的堅持,感謝怹的無私。這麼多年怹和夫人默默蒐集上千首失傳的曲目和劇種,只能說怹現在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喜好,否則換了其他人,只能說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

用怹的話說:祖師爺賞飯吃。替我們留下了這位角。


全佳音


我是因為我的老鄉岳雲鵬説相聲,我才喜歡上了相聲。岳雲鵬真不容易啊,從一個服務生,發展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對於人生是多麼大的飛躍呀!名師出高徒,郭德綱老師是繼候寶林,馬季,姜昆之後,又一顆耀眼的明星!說學逗唱樣樣具佳,聽了他和眾高徒的相聲,讓人捧腹,讓人回味。在嘻笑捧逗之間,給人智慧的啟迪……


平安幸福快樂人生460


從小就喜歡聽相聲,因為我是個樂觀向上的人,相聲能讓人開懷大笑,還能讓人在勞動後釋放壓力。最近在家裡悶著,如果沒有相聲陪著人真的會瘋掉。徳雲社的相聲真的開創了相聲歷史的先河,讓人百聽不厭。最近演員們雖然不演出,可抓緊時間多創作些有關疫區人和事的段子,我們期待著你們精彩的表演。

建議孫越抓緊時間減肥,為了你嬌好的身材,更是為了你的健康。希望2021央視春晚再次看到你時已經減肥成功了好嗎?


逢春24


我就是因為郭德綱和于謙喜歡上了相聲,喜歡上了德雲社。他倆的組合總能給人一些想不到的包袱,讓人開懷大笑,尤其是郭老師大腦反應太快,懂得也多,知識淵博,出口成章,很佩服,很羨慕,很嫉妒,很愛護。


於老三


很小的時候,家的東西各有一座工廠。西制酒廠,東皮革廠。各有一個大喇叭,除喊人接電話,發佈開會信息外,就是放革命歌曲,電影錄音剪輯,放相聲(那時沒小品)。好多的相聲叫不出名了,但記憶非常深刻,就從那時就喜歡上相聲了(大概是65年以後)。


退休還能玩嗎


最初看相聲的時候並不知道德雲社的名頭,後來看得多了才知道德雲社的相聲是真的好笑。後來瞭解了之後才知道,德雲社的相聲表演藝術形式非常的不拘小格,既有對先前傳統相聲文化和習俗的繼承,又有著自己獨特的創新,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交融在一起,吸收發展,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喜歡的德雲社的相聲風格。

“德雲社”裡面的相聲演員職業素養都不錯,而且給人的感覺,就是那種熱愛相聲,踏踏實實說相聲。可能就是堅持初心的人,奮力上進的人都是很讓人喜歡的人吧。就像是郭德綱的相聲裡沒有生硬地沾染著主旋律,裡面有俗文化、雅文化適合很多人的口味,各種梗不斷,各種觀眾都能被逗樂。

其實就是德雲社裡面的一些相聲演員非常的有觀眾緣,有個人特色能讓大家記住他們。比如說小嶽嶽作為德雲社裡面火的一塌糊塗的一個,不僅把《五環之歌》唱的人盡皆知,而且人們一想起來他賤兮兮的下表情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它的渾身都彷彿透露著一種歡喜,逗人開心的感覺。

德雲社現在在相聲界屬於一家做大,一般人也不太瞭解還有其他的什麼相聲流派,畢竟大樹蔭庇之下,其他的相聲組織也很難發展起來,所以我們也喪失了一個知道別的相聲組織,聽別人的相聲的機會。可以說德雲社給了我們快樂,但同時也禁錮了我們的眼界。





綜藝哥


看到這個問題我非常高興的來回答一下。因為我特別喜歡語言類的節目:
最早的時候我看小品和相聲,覺得又搞笑心情也會很愉悅,有時候心情不太好只要一看郭德綱和小嶽嶽的相聲,那真叫一個髙興。好多包袱回味無窮,低迷的心情會馬上高漲起來。說通俗一點比藥還管用,不誇張的說每天晚上必看他們的相聲。有時手機在響我已入睡,一晚不聽好像缺點計麼。
好多好多個夜晚都是德雲社的相聲陪伴我入眠,這個講的是真心話。聽完相聲回味一下有些包袱還在笑,肚子都能笑痛。有時想一下他們說的畫面感都會在腦海裡轉。


相聲多好呀特逗比,有時候想一下人生在世愁也是一天樂也是一天。我河不選擇後者樂樂呵呵的過一生多好。無論富貴貧賤安樂度一生。所以我特別喜歡德雲社的相聲,更何況我喜歡正能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fd30d77535249c1b8c5f44f314b12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