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在歷史上,柬埔寨曾盛極一時,被稱為“富貴真臘

”。一直到耶跋摩七世時期,也就是公元1181至1215 年,吳哥王朝仍處於鼎盛時期,其疆域除了真臘本土外,還包括了佔婆及今老撾、泰國、馬來半島的一部分和緬甸的一部分。

但是在公元 1432 年吳哥多次遭受泰人入侵之後,柬埔寨迅速從鼎盛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筆者認為,造成吳哥帝國迅速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王權跌落神壇

吳哥帝國是當時東南亞地區“印度化”程度最深的國家之一。正如戈岱斯所說:“高棉文明是在印度影響下產生出來的最美麗的花朵之一。

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吳哥帝國,其王權自然也是極為發達的。

國王作為上下一切的主人,是國家內整個政治組織的中心,甚至被當成是神的化身,他在擁有一切世俗權力的同時,還以神明的身份受到廣大群眾的敬仰與崇拜,國王經常利用其特殊身份及個人威望號召人民進行寺廟建築、水利灌溉系統的建設和對外戰爭,並一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然而,這種高度發達的王權卻在13世紀衰落了。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首先,吳哥時期的柬埔寨並未有過高度發達的中央集權制或君主集權制,國家對地方勢力不能實行有效的政治控制,王權被不斷削弱。吳哥時期的印支大陸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地方小勢力,吳哥帝國的強大是建立在對這些地方勢力的征服之上的。這種征服純粹只是一種軍事上的征服,帝國並未在當地實行有效的政治統治,它依賴的是國王個人力量的強大以及由他領導的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有序的社會狀況和輝煌的業績更多的是君主個人能力的結果,而不是制度化的命令體系,但君主個人力量的強大轉化成長期的制度性社會穩定。在地方勢力不斷強大起來的情況下,中央對地方勢力的控制力減弱,王權必定會被削弱。曾向真臘進貢的素可泰、羅斛、老撾以及南方的一些侯國紛紛宣佈了獨立,再加上柬埔寨對佔婆的影響力逐步消失,柬埔寨陷於易受攻擊的境地。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其次,國內政局動盪,統治階級內部為爭奪王位而紛爭跌起,王權被嚴重削弱。柬埔寨的王位繼承不象中國的嫡長子繼承製,它的王位繼承從來就沒有形成為一種固定的規章制度。在柬埔寨, 只要是與先王有親屬關係的,都可以繼承王位,當然這取決於爭鬥各方力量的強弱。自古以來任何國家的宮廷鬥爭都是非常殘酷的, 柬埔寨也不例外。一個新的國王繼位之時,往往都非常殘酷地對待其現實的或潛在的對手,以此來鞏固他的統治地位。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記載道,國王耶跋摩八世去世後,“其婦翁殂,其女密竅金劍以付其夫,以故親子不得承襲。嘗謀起兵,為新主所覺,斬其趾而安置於幽室。新主身嵌聖鐵,縱使刀劍之屬著體不能為害,因特此遂敢出戶。”王族鬥爭的尖銳,由此可見一斑。從14世紀下半葉開始,隨著阿瑜陀耶王朝的逐漸強大,真臘王族之間的矛盾鬥爭更加激烈化。

再次,小乘佛教被人民群眾所普遍信奉,使王權統治失去了神聖的外衣。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在13世紀以前,吳哥王朝上層信奉的是包含了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的印度教。從13世紀中後期開始,小乘佛教開始傳入柬埔寨。小乘佛教僧侶樂意忍受貧窮,獻身於佈道和行善,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到最後,統治階級都不得不放棄印度教的國教地位,而改奉小乘佛教。從此,國王再也不能將自己神聖化,他與人民之間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國王與人民是同一樣的人。吳哥的王權政治失去了神聖的外衣,君主再也不能以神與人之間的媒介者身份自居了。王權的神聖性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吳哥王朝前期,幾乎每個國王都利用其神王的影響力征集廣大勞動人民進行宗教廟宇的修建。特別是蘇利耶跋摩二世和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間,宗教建築計劃尤其龐大,這不僅表現在各種神殿的數量之多,建築時間之長,而且還表現在寺廟建築與管理中所耗費的鉅額人力、財力及物力上。吳哥有些國王不僅為自己建造寺廟,還為紀念父母、祖父母及前任國王而分別給他們建造寺廟。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吳哥時期的宗教建築在當時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在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母而修建的塔普羅姆寺廟裡,生活的居民總數多達 近8萬人。為維持該廟生活所需,一天需大米 6589公斤。由此可見,勞動人民的負擔沉重已極。

與此相對照的則是統治階級的奢侈與揮霍。為了裝飾塔普羅姆寺廟及寺廟中的聖器。用去了 “鉅額的黃金與白銀,還有35顆鑽石,40620顆珍珠,4540 顆其他寶石,如貓眼、紅寶石及其他顏色的寶石 ……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這種長期奢侈的建築狂熱,導致了國家財政和民力的雙重枯竭。

百姓怨聲載道,對統治階級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滿情緒,民眾的反抗與起義不時發生。這樣,國力被嚴重損耗,整個國家的衰落之勢凸顯出來。

窮兵黷武釀惡果

耶跋摩七世統治時期無疑是柬埔寨的黃金時期,其領土幾乎囊括了整個中南半島。這種疆域的遼闊是建立在軍事征服之上的。從12世紀初蘇利耶跋摩二世奪得王位以後,便開始了東征西討的軍事征服計劃,對佔婆、安南和羅斛、南奔用兵。

尤其是與佔婆之間的百年戰爭,既是兩個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鄰國之間為爭奪控制範圍和政治優勢而進行的王朝戰爭,又是互相敵對的高棉人與佔婆人之間的民族復仇戰爭。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雖然柬埔寨不時地表現出它的優勢,但兩國實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百年戰爭結束後不久,柬埔寨又受到了來自於素可泰的泰人的威脅。素可泰王國不僅推翻了高棉人在該地的統治,而且開始了向真臘本土的進軍。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14 世紀中期以後,阿瑜陀耶的泰人則成為真臘的主要敵人。吳哥曾於1353年、1394年和1431年三次被阿瑜陀耶的泰族人攻陷,以致於高棉人不得不放棄吳哥古都,另覓新都。

同時,戰爭還導致了柬埔寨國內經濟的崩潰,這種崩潰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上。首先是對農業水利設施的直接破壞。泰人曾三次攻佔吳哥,為了要徹底打擊吳哥帝國,他們在對吳哥的佔領期間,肆意破壞吳哥的水利設施,使柬埔寨的農業生產天旱無以為灌,天澇無以為排,完全失去了可靠的保障。其次是農業勞動力的極度缺乏。一方面由於柬埔寨連年內外戰亂不斷 , 大量的勞動力都被召入軍隊, 留下來進行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極少,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另一方面,暹羅在每一次入侵撤退時, 都要將大量的柬埔寨人口作為俘虜, 帶回暹羅當奴隸。其次,戰爭中喪失的國土是柬埔寨國土中最肥沃的一部分。暹羅侵佔了柬埔寨的農業大省馬德望,此外還佔領了呵叻、尖竹汶、菩薩等西部農業省份。領土的丟失不僅造成了柬埔寨國家控制力的減弱,而且還導致了另一個非常惡劣的後果,即柬埔寨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其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業收入大大地減少了,整個國家的收入也隨之銳減。

而從11世紀後期開始,高棉王室便越來越依賴於戰利品來維持其國家活動,不再願意以農業為國家財政的直接來源。因而,高棉統治階級不再熱心於水利灌溉系統的維護,不再關心農業收成的好壞,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如何在戰爭中獲得更多的戰利品。

要獲得更多的戰利品,必須不斷髮動戰爭,並且在戰爭中獲勝,這種生存方式顯然是難以長久的。從14世紀中期泰人崛起以後,柬埔寨在戰爭中便一直處於劣勢,不僅不能從別國獲得戰利品,相反,自己國家的財富卻被暹羅、越南掠奪殆盡。

結語

縱觀吳哥王朝的興衰,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中國歷史上,類似的朝代更迭、興衰交替曾經無數次上演,吳哥王朝也只是把這一過程又重複了一遍而已。

盛極必衰,淺析強大的吳哥王朝為何會突然跌落神壇


歷史的劇本就是這樣神似,正如《聖經》所言:太陽底下沒有新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