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朝廷到处追杀刘秀,怎么办?此人献出一妙计,可没人愿意听

小说:朝廷到处追杀刘秀,怎么办?此人献出一妙计,可没人愿意听

几日后,耿况刚刚要走,刘秀却派人来辞行,说是要离开这里去蓟县(注:今北京市)。耿况担心刘秀走后昌平有变,就决定呆在这里留守,将来也好有个照应。

蓟县是前广阳王之子刘接的地盘,起初刘接还买刘玄的账,承认刘秀的钦差身份。与其他地方一样,刘接下令在蓟县给刘秀设立衙门,正式对外办公。刘秀一行在这里住了十几天,倒也相安无事。

但没有不久,情势就渐渐变得恶劣起来。

根子还是在南边的王郎。

王郎对刘秀很忌惮,丞相刘林也深知刘秀的能力。他们觉得,要是不宰了刘秀,终究是心腹大患!

刘秀北逃幽州之后,王郎也派人一直在紧追不舍。刘秀前脚离开的地方,他的人马上后脚占据。当他听说刘秀逃到了蓟县,马上准备把他搞掉。

为了斩草除根,王郎下令在各地通缉刘秀,他在通缉令中说:“凡捉住或杀死刘秀者,封十万户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会有人为了赏金爵位而拼命。刘接也看到了通缉令。面对巨额悬赏,他不由得动了心。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转变立场,改而跟着王郎走。

刘接本想立即动手将刘秀抓住,但当他看到刘秀身边有铫期、耿弇两大护卫在身边寸步不离之时,顿时打消了念头。刘接在想,要是捉住便罢,倘若失手,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本王戕害同宗!这个黑锅,还是让王郎来背吧!我可犯不着!

刘接一边派人告知王郎,报告蓟县的情况,主要说是刘秀手下护卫众多,不好下手,恳请邯郸朝廷火速派使者带兵来捉拿,他本人愿做内应。另一方面,刘接下令派人密切监视刘秀的一举一动,有情况马上向他报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刘接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邯郸的使者前来捉人了!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十几天过去了,邯郸方面的使者迟迟没有赶到。刘接按捺不住了,有点想提前发难。可他又担心打草惊蛇,一直没有动手。

没有不透风的墙,刘接与王郎暗中勾搭的的消息,很快蓟县传开了。甚至有传言说:“邯郸方面的使者马上就到,二千石以下官员都要出城迎接!”

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刘秀觉得,此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心中惊惧不易。倘若消息属实,又该怎么办呢?往哪里逃?!

为了逃命,刘秀把邓禹、冯异、铫期、王霸、祭遵、朱祐等一杆亲信叫来开会商议,耿弇也被叫去参加了。

在会上,有人在地图上摆出了四条逃亡的道路。

第一条,继续向北逃。北面出了边塞,茫茫草原,无边大漠,那是匈奴人的地界。到那里去,无异于羊入虎口。

第二条,向东北方向逃。那是乌桓、鲜卑人的天下。乌桓、鲜卑,是比匈奴人更凶猛、剽悍的蛮夷部落。如果到了那里,只能是死路一条。

第三条,向正南或者西南方向逃,逃往洛阳。可南边的各郡国,几乎已经全部投降了王郎,他们的势力犹如汪洋大海,浩无边际。南逃的距离虽然最短,难度却是最大。

第四条路是耿弇提出的。他建议往西北方向的上谷郡逃,他说上谷那边全是耿家的势力,在那里绝对安全!

可刘秀对耿弇的话半信半疑,他与耿况非亲非故,仅仅凭着毛头小子耿弇的一句话,靠谱吗?

一步走错,满盘皆输。逃跑的路线选不对,命可就没了啊!

更何况,从蓟县到上谷,距离虽不远,但却要翻越崇山峻岭,路途极为艰险。尤其是居庸关天险,地势陡峭,而且路况不明,一旦受阻则无法回头。到了那时,就是向南逃也是不能的了!

刘秀与邓禹、冯异等人商议了很久,很久拿不定主意。这时街上越来越嘈杂,四处都是喧闹声,众人听了惊恐不已。

刘秀还是强作镇定,他说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还是想带领大家南归,邓禹、冯异等人附和。可南归的风险实在太大,要想杀出一条血路,逃回洛阳,其难无异于上青天!

事情久拖不决,耿弇再次提议道:“现在邯郸之兵由南而来,我等绝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明公的同乡。上谷太守,正是属下之父。仅仅这两郡的兵马,可以控弦弯弓的将士就有数万之多。如果明公跟随属下去上谷或者渔阳,扫平邯郸方面,易如反掌!”刘秀叹了口气,示意让他坐下,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北道主人啊!” 可邓禹、冯异、铫期等人根本不相信这个新人,都说:“就是死也要死在南边!为何要跑到北边受别人掌控呢?”

他们担心的是,一旦到了上谷或者渔阳,一切都是人家说了算,再也没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投靠王郎的见面礼!

但刘秀还是对刘接抱有幻想:也许刘接不反呢,或许街上说的都是谣言。最终的决定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