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在学校骂的同学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给家里打了电话,这个小孩就在街上闲到一直不敢回家,无奈之下也就报了警。

他告诉警察,自己平时确实有点淘气,前几天刚骂了一个同学,回家之后,父亲就狠揍了自己一顿,现在又犯了错,并且通知了家长,真的不敢再回家了,如果让父亲知道这件事的话,肯定会打自己打得更凶了。

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却给自己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民警无奈之下,只好给他这个小孩的爸爸打了电话,对这个小孩的父亲进行了劝解,让他火气小一点。

第二天民警打电话给小男孩的父亲,对这个小男孩的父亲进行了劝导。好在这个小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个讲理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些问题。跟小男孩进行了和解,并且也保证不再打骂孩子。

如果我们对这方面有关注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这样的新闻不在少数。孩子犯错,不敢求助家长,甚至需要联系警察来寻求帮助,因为孩子觉得这样才可以躲避父母的惩罚。

甚至有的孩子犯了错不敢告诉家长,而是选择隐瞒,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因此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责备,批评惩罚,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更为重要。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一、孩子犯了错,惩罚和纠正的区别

孩子犯了错,惩罚的方式是我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父母打骂,以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一个狠狠的教训。这种方式我们是利用父母的权威来给孩子一个正式的作用,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不敢再犯这样的错误。

惩罚

就惩罚的目的来说,这种方式想让孩子因为害怕,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很好的,受到了惩罚的孩子也会=利用自己的能力,强迫他人做一些事情。

最终的结果是他们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甚至出现敌对的情况。他们满脑子想的不是不犯错,而是想着怎么犯错不被父母发现,想尽一切办法躲避惩罚。

纠正

纠正和惩罚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纠正不是强迫孩子,而是父母的引导孩子认识错误,而是采用温和的方式讲道理。他们告诉孩子,告诉孩子怎样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他们用的不是自己的权威而是自己的爱。

并且他们不会批评孩子的人格,只是会对事情的本身作出一定的评判。一般来说善于采用纠正的方式帮孩子,让孩子不犯错误的这种父母往往比较理性,孩子也会比较听话。

此外,用纠正的方法让孩子改善错误,会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知道哪怕犯了错误,父母会循循善诱,自己只要改正了,也能和父母和平共处。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产生独立的思考,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慢慢的自己也就不会再犯很多错误了。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二、用纠正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几种表现

1、采用自然结果的方式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家长经常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孩子慢慢也会产生独立思考,那么长此以往的话还是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所带来的后果。

他就会认识到自己不应该违反规则,这样的事情不正确,比如从一些很好的细节就可以表现出来。

孩子放学回家后,劳累了一天,写作业的时候把课本弄得到处都是,如果家长一味的惩罚,到最后帮助孩子将课本收起来这样孩子并不会有多大的体会,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这是家长不帮助孩子收拾,任凭书本到处都是。等第二天急着上学的时候,家长再适时的纠正,并且告诉他,如果你每次把书本和书包扔的都到处都是特别乱,很容易上学迟到,让老师批评。这样的话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2、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由此联想产生因果联系

孩子自己的行为和大人对他的纠正行为之间有某种的联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带孩子出去游玩,孩子在公共场合的时候乱扔垃圾,父母应该出来制止,让孩子不再扔。

并且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找到一些打扫工具,和孩子一起打扫,这样孩子就会认识到乱扔垃圾就会产生打扫卫生这样的结果,这两个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

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因果联系,一般有下面三种方式:

*重复训练

如上面所说如果孩子写完作业后把书包里的东西弄的,一客厅都是,满屋子都是乱糟糟的,让孩子产生行为之间的联系的方式就是,让他把客厅收拾干净,每天都重复这样做,这样孩子就长了记性,知道自己不应该把客厅弄得乱糟糟了。

*恢复原状

上面这种方法不奏效的时候,那么让孩子恢复原状也是一个很好的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比如说孩子乱扔垃圾,让他去打扫,这就是一个恢复原状的很好的方式。

但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懂的越来越多,上面两种方式慢慢的也会对孩子不奏效,那么还需要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加强化,用第3种方式。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暂时剥夺孩子一些权利

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孩子,家长们的孩子每天写完作业后可以看15分钟的手机,但是如果孩子经常犯一个类似的错误,家长就要没收他看手机的权利。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他在他看手机的时候告诉他,如果你再犯这种错误,就不允许你有看手机这个娱乐项目。

这样持续两天,孩子也就遵循父母纠正的方法,那个错误也就能够纠正过来了。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利用这种方式,也是利用大人特权的一种。说话的时候要跟孩子讲事实讲道理,而不是应该一味的吼孩子,严厉批评。

只要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只要你遵守规则不犯错误就可以恢复自己之前看电视,看手机的权利,这样的话相信孩子也是能够接受的。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3、无关结果

无关结果的这种惩罚方式,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直接造成批评指正,或者纠正孩子的错误,它是利用两件相关的事直接产生的结果来教育孩子。

比如说我们在教孩子讲卫生的时候。每次刷完牙才每次洗完脚才能听睡前故事和父母一起睡觉,但是孩子都希望直接上床睡觉,那么我们就告诉他,如果你不洗脚的话,就今天就不能听睡前故事了.

因为这两个事情时间特别接近,不洗脚马上就听不到睡前故事,孩子因为迫切想听到睡前故事,也就会妥协,虽然无关结果这个惩罚方式和不洗脚这事情本身没有关系,但是因为两个事情的因果关系非常明显,时间特别接近,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运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好规则马上执行,如果等一段时间过后,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三、孩子犯错,家长们不使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利用纠正纠正孩子有哪些好处呢?

1、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是错在哪里的

孩子犯错我们家长直接去纠正,这样的结果往往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认为父母在惩罚自己。

自己慢慢在和自己的父母也会产生隔阂,但是如果父母使用纠正的方式,就让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错了,错误会产生哪些后果,之后怎么改正。孩子往往会听父母的话理解父母,以后也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

2、不要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家长惩罚孩子的时候是利用自己的权威,并且在气愤的时候说话也没有分寸,语句特别严厉,甚至对自己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危害,他的心灵造成伤害。

孩子犯错后不敢回家求助民警:孩子犯了错,纠正比惩罚更重要

甚至严重的话,还很有可能对他的成长造成阴影。如果父母采用纠正的方式的话,所说的每一句都是深思熟虑的,在纠正孩子错误的过程中跟孩子讲事实摆道理,或者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句,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这样会拉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孩子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说教。

所以选择纠正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孩子犯错也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趁着这个过程,对孩子进行教导,和孩子共同成长。当我们怒气充天时,不要急着跟孩子发脾气,慢慢平静下来,想一想怎么用合适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犯错误是难免的,父母纠正孩子的错误非常重要。这会对孩子的性格、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一种自我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