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幅春聯是誰寫的?與重慶人有關,給你擺擺龍門陣


歷史上第一幅春聯是誰寫的?與重慶人有關,給你擺擺龍門陣

這幅春聯內容為歷史上第一幅春聯的文字(重慶原年文化創意)


農曆臘月二十四日南方過小年,家家戶戶“忙年”“打陽塵”。窗明几淨後熬一碗漿糊,在堂屋貼上喜氣洋洋的年畫後,又在大門上和門框兩邊貼上花花綠綠的門神與紅紅火火的春聯。霎時,濃濃的年味兒一下子來了。

古人認為桃木可以驅鬼避邪,每當辭舊迎新之時,便在桃木板上書寫驅鬼神靈“神荼”與“鬱壘”的名字,然後懸掛在房門的上方,稱“桃符”。1055年前的除夕,喜歡標新立異,連夜壺都用珍寶做成的後蜀國君孟昶,一改舊俗,命翰林學士辛寅遜題辭在桃木板上。辛寅遜稍加思索,隨口吟出“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句子,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孟昶覺得辭句對仗工整,寓意不錯,親筆書寫在了桃木板上。這便成為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聯,兩蜀史著《蜀檮杌》中有記錄。

春聯屬對聯的一種,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最早書寫在桃木板上,宋代改用紙張,明代盛行於民間,始稱“春貼紙”“春聯”。

辛寅遜是雲陽縣雲安監(現雲安鎮)人,後蜀建立後出任茂州(現四川茂縣)錄事參軍。他敢於諫言。孟昶即位後不思國政,生活荒淫,奢侈無度,群臣均不敢言,惟獨辛寅遜進諫。孟昶雖沒聽勸,但也未降旨怪罪幸寅遜,反到升他為新都縣令,後又任其為司門郎中、翰林學士、簡州刺史等職。後蜀滅亡後,辛寅遜隨孟昶歸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喜歡打獵,幸寅遜也上疏勸止,得到趙的嘉獎,後又被封為鎮國行軍司馬。辛寅遜活了90多歲,曾參與《前蜀書》的撰修,著有《王氏開國記》。

關於這副歷史上最早的春聯,《宋史•蜀世家》的記錄卻不同。說是孟昶本叫辛寅遜題辭,但所題不如願,孟昶便自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的辭句,書寫在桃木板上。兩本史書的說法不一,使這個上千年的著作權爭議至今沒有定論。

到底那本書的可信度大一些呢?一直致力於三峽地方文史研究的胡亞星認為,《蜀檮杌》是紀錄兩蜀史事的專著,成書比《宋史》早300多年,距蜀亡不到100年,作者張唐英又是四川新津人,熟悉蜀中掌故。《宋史》乃元人之作,史實考訂誤謬甚多,歷代史家甚有微辭。《宋史》記錄春聯之事,又明顯參照了《蜀檮杌》。由此看來,《蜀檮杌》的可信性更大。

不管爭論結果如何,歷史上第一副春聯都和辛寅遜相關,與我們重慶人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