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孩子面前没有立场的迁就,生怕惹毛了孩子,长期以往,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怎样?

陌桑的娘不是我


妈妈在孩子面前没有立场的迁就,生怕惹毛了孩子,长期以往,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怎样?

毫无疑问,这是溺爱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十分畸形的:母亲地位远远低于孩子,成为奴隶一般的存在。

一、长大后,孩子会怎么样?

跟暴力教育不同,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只有一种极端:自私自傲,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必然的结局。

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而不需要付出,习惯了别人迁就他为他而活,更习惯了自己就是权力的中心操控一切。

被溺爱的孩子,在学习生涯中也是不受人待见的。一方面,外人不会迁就你的所有,也不怕惹毛你,粗俗的说句:“并不是普天之下皆你妈”;而另一方面,当孩子不被迁就时,孩子的母亲就会极其护短的跳出来为孩子争取“公道”,这就让更多的人反感孩子。

二、溺爱的根源

溺爱的根源,其实不在孩子,而是母亲。这是一种畸形的母爱。

说其畸形,是因为这类父母,是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出现儿童般的心理:极度寻求孩子的关注。

和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一般,这类父母的心理是:“孩子,你必须绕着我转,即便你打我骂我,不然我就什么都不是。”

三、为什么说溺爱是自私的爱?

溺爱,只是单纯的满足家长心中的存在感缺失,为此家长们可以完全无视孩子的健康成长。

他们情愿毁了孩子,也不愿孩子受一点苦,否则就会自责不已。


淅爸育儿记


关于这个问题,我要说我侄子就是这样被宠出来的。因为从小的时候是奶奶带大的,那个时候,他爷爷还会说一点他。到了快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妈妈就回县城里带他,他妈妈对他就是十分宠溺。什么都迁就他。每一次上街吵着要买各种玩具都是买。后来有一次被他物色到了一件好玩的玩具没给他买就躺在地上哭闹,最后还是给他买了。他妈妈觉得孩子不能指责,什么都要迁就着。慢慢地孩子变得皮了,变得更会撒娇了,也变得更难管教了。孩子还小,他们对一些东西或事情的判断就是很单纯。如果父母都不教育那么在孩子的脑海里就会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有过一次那就会第二次第三次.......当他再长大一点,做父母的对他的做法不同意的时候,他就会觉得父母不再爱他,所以就不服从管教。头疼的事也会慢慢的一件接着一件,所以孩子不要要过度迁就孩子。


广西雷哥


妈妈凡是都迁就,长此以往,就是在演绎一出完美的“熊孩子养成记”了。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惯子如杀子”,人不是独居动物,而是社会动物,孩子在家什么都能得到满足就会以为到社会上别人也应该让着他,于是就会“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在家保护的越好,到社会上排队等着收拾他的人就越多。

人性本就是能不动就不动、能不想就不想的(我们的大脑和原始人的大脑也没差多少,为了节约能量,万一下一餐没得吃就得饿死),一旦孩子发现他自己可以用“发毛”的方式来控制妈妈,他就会喜欢上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遇到事情妈妈代办,稍不如意只要“发毛”就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妥妥的就是个发展迟缓(身体发展落后,情绪糟糕)的孩子。

当他一“发毛”就不需要做的时候,他就越来不不需要自己动手,于是就会从小失去大量自己练习的机会,不用面临困难,更无法获得成功经验,身体各个部位缺乏锻炼,不用爬、走、跑、跳,身体的协调行一定不好,不用动手,手部的精细动作也一定不好,久而久之,获取成功的身体基础大幅度落后其他孩子。

遇到困难的时候只需要用“发毛”的方式就可以让妈妈去完成,他会形成使用这种应对方式的习惯,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只会使用这种方式,始终处于全能自恋的阶段,把自己当做神,看不见别人的脸色,更不会注意到事物发展的变化,情商几乎就不用讲了;这样的孩子自己是无法面对挫折的,因为他从小就没有克服困难的经验,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着手,逆商几乎没有;最后说道智商,我们都知道,人的智商是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练习才能最终发挥出来的,但是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验太少,肯定会影响脑部神经突触的链接,埋没了原本的好底子,让他达不到应该能达到的智力水平。

有句话说:“你不能养我一辈子,为何从小如此娇惯我”,孩子不是家长的所有物,我们和孩子只能是人生路上相伴走一程。放下自我的那点控制欲,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是自由的,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不是不断的保护他,而是让他能成年又成人,成为独立的、勇敢的、能面对风雨的自己。


羽言Vc


我想现在的宝爸宝妈大都意识到了教养孩子的重要性,不会放任宝宝如野草般疯长。只有“隔代亲”才多会出现对孩子无原则的宠爱,对亲孙那绝对是“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即使被要求去摘天上的星辰也是在所不惜。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需要大人引导宝宝一撇一捺写成人字,做人的原则,处事的道理,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如果怕孩子不高兴,总是顺着孩子说话,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模式。“惯子如杀子”,这往往是悲剧的开始。

—被惯着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朋友,试问谁会喜欢“唯我独尊”的朋友。

—得不到好的工作,甚至创业毫无意外的连败。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自私自利的人总是处处碰壁,不为世人所容。

—找不到人生的另一半,即使结了也会好景不长。试问,“大男人“或者“一言堂”谁会长期忍受。

—不知道感恩,与父母关系极差。这是自己创造的恶果,只有打碎牙齿肚里咽了。

综上所述,孩子纯属是被社会所丢弃的人,殊不知这都是父母给惯坏的,“惯子如杀子”啊!读到这里您还会毫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里一样适用。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有意见欢迎留言。(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小米粒儿育儿


无限的、无条件迁就孩子长大了就上房揭瓦去了呗!!

我认为跟以前老一代的棍棒教育结合一下,一味的碎碎念……让孩子感官疲软!!没有多大的教育力度!!看情况判断……不叨叨该出手时候就出手!

当然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碎碎念几句还有成效得的!

转一圈回来还得说那句话,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有的孩子你说一万遍就当你在唱戏,唱的不好还得过来踹你一脚!!这样的逮住机会就得出手……出手一次好好长长记性!!

老古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没道理的!现在一味的抵触棍棒教育也不是很明智!看情况……古今结合效果更好!!!!



海清如意


教育孩子,太过严厉,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而有种从小缺爱的不安全感。但弱一味迁就孩子,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一,在孩子没有形成独立的是非观之前,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事关原则性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迁就。比如骂人、打人、偷东西之类的。


二,如果是生活琐事,比如孩子想吃的零食,偶尔在家里闯个小祸之类的,家长就没有必要事事上纲上线,在无伤大雅的小事情上对孩子宽容一些,可以培养孩子更柔和的性格。


晓晓说育儿


会挨揍!!过分的迁就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理所当然。家长没有教会你的,社会会教你,家长没打你的,社会人老哥会打回你。



潇潇就是瓜皮


有句老话说慈母多败儿,母亲如果没有一个对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从小就没有是非对错的观念,这种孩子长大了也是是非不分的,好一点的可能家庭有磕绊,重一点影响到社会也犹未可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