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真相,原來“八戒”才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

說起“八戒”大家自然會想起《西遊記》裡又懶又饞的豬八戒;說起“西天取經”,大家肯定會想到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其實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第一個西行取經的人是三國時期一個法號“八戒”的高僧,巧的是他也姓“朱”。

有人說,吳承恩寫西遊時,因為家鄉有個二流子,名叫朱八,既懶又饞,還常偷偷摸摸,所以吳承恩為了警戒世人“以朱八為戒,勿學朱八”,便在筆下刻畫了“豬八戒”這一形象。但我更願意認為,吳承恩筆下的“豬八戒”的靈感是來自三國時的高僧,取經第一人“朱八戒”。

歷史的真相,原來“八戒”才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

《西遊記》劇照

高僧“八戒”

高僧“八戒”原名朱士行(203—282),出生於三國時期,“八戒”是其法號,河南人,祖居潁川(今河南禹州)。在其出生這一年,諸葛亮二十二歲,劉備四十二歲,曹操四十八歲。這一年,官渡之戰早已打完,袁紹去世不到一年,曹操正忙於在河北揍袁紹的三個兒子。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朱士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漢族僧人。那一年,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他少年時就立下志向,立志於擺脫俗塵。出家之後,更是專務經典,以弘法為己任,他聽說西域有完備的《大品經》,就決心遠行去尋找原本:

他出家受戒後,在洛陽一帶講解《小品般若》佛經,因當初翻譯的人把領會不透的內容刪略了很多,講解起來詞意既不明確又不連貫。他聽說西域有完備的《大品經》,就決心遠行去尋找原本。

歷史的真相,原來“八戒”才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

​西行取經

公元260年(甘露五年),高僧“八戒”從長安出發西行取經。也是在這一年,魏文帝曹丕之孫,曹操的重孫子曹髦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然後,便在與司馬昭的鬥爭中身死。

朱士經從長安到雍州(陝西、甘肅一帶),通過河西走廊到敦煌,經西域南道,橫渡流沙,直抵于闐國。到于闐國(今新疆和田一帶)後,得到了《大品經》梵本。於是,他就在那裡抄寫,共抄了九十章。朱士行一直留在於闐,在八十高齡時客死於他鄉。他的弟子弗如檀等歷經二十餘年,把抄寫好的經本送回洛陽。

歷史的真相,原來“八戒”才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

朱士行不僅是西域求法(西天取經)的第一人,也開啟了中國僧人講經之始,為後世西行求法者如法顯、寶雲、玄奘等人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如今,西湖飛來峰東南角的龍泓洞中還有一組傳神的“白馬馱經”宋代浮雕,上面就刻有“朱八戒”三字。

偉大的人物不應被歷史所掩埋,希望大家在看《西遊記》的時候,能想起這位法號也是“八戒”的讓人敬仰的高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