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3歲了,想自學中醫,想請教一下各位怎樣入手?

知否胡桂霞


現代醫學要想做一個執業醫生,大學畢業後還要好多年才能正式開始做臨床醫生,美劇《實習醫生格蕾》看過沒有?往往正式做到醫生時都快三十歲了。而你竟然想自學中醫?你還已經43歲了,你認為中醫就和網文寫作一樣容易?自學幾年就可以成為一箇中醫醫師了?哦天哪,老天爺保佑這個人,讓他平安!

——你要麼真的很無知,要麼你就是一個超級中醫黑。

我不太相信中醫,我看病去醫院從來不看中醫,可是無論如何既然中國還讓中醫保留著,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一直在中醫醫學院裡搞研究,不少醫院裡還有中醫醫生在給人看病,那麼起碼說明中醫仍然還是一門學問,一種醫術。怎麼在你眼裡,竟然是可以自學可以成功的?

看到你這個提問,我第一反應是什麼知道?我覺得你黑中醫,遠比網上那些大喊大叫的中醫黑厲害的多,你根本就是在藐視中醫,在你心目中,中醫的學術水準最多到達什麼程度?中學?高中?或者最多大學?當然大學碩士課程也可以自學,但任何專業的碩士課程,沒有老師教授的話,自學恐怕很難,這和寫作、畫畫不一樣,後者可以自學,科學領域的專業很難自學,比如物理化學,而醫學恐怕更難自學,那麼中醫呢?在你心目中到底算什麼?真的讀幾遍《本草綱目》就無師自通了?

看了幾個回答,發現竟然還有人在鼓勵你、還有人在說他也在自學……哦天哪,中醫算是完了,碰上你們這幫子黑……


天淞子


我職大的女同學,就是40多歲開始學中醫的,她們家有一個癱瘓的病人,她需要長期的為病人按摩,她就想自學中醫,學習按摩和針灸這兩種中醫療法。

她利用業餘時間,將中藥的湯劑書背下來了,人體各大穴位背下來了。之後,她不知道自己還要怎麼樣學習,她就跑到市中醫院想找一個老中醫諮詢一下: 如何去學習中醫按摩、針灸。老中醫告訴她,每個星期去市區成人中醫學校學習,就是成人中醫培訓。她聽了一段時間的課就停下來,因為她們課上主要講的是摸脈和湯藥,非常系統,而她需要學習的是按摩、針灸。所以她又跑到中醫院找老中醫跟老中醫套近乎,想拜老中醫為師,系統的學習中醫按摩和針灸療法。當時老中醫看著她那股認真樣就笑著問她,你學會什麼了?當時她就把背的湯藥劑的書背了一遍,又把身體各大穴位背了一遍。老頭兒當時非常的喜歡她那股韌勁兒。就答應收留她,並要求她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背中醫書,背湯劑書,一生不能中斷。(因為老中醫70多歲還每天背湯劑書)

當時老頭的徒弟最次的也是博士生。所以她跟老頭一直學習了十幾年,將近20年的時間,每個星期去市中醫院跟著老頭學習,到她退休了,還是天天給老頭打下手,但她學中醫的最大問題是她沒有中醫行醫資格證。所以她沒有處方權,她一直幫她的師兄弟打下手。但是她特別喜歡這個東西,所以一直到現在還堅持學習。她已經可以給我們這些自己人摸脈,開一些食療的方子。

人學任何一樣東西都要有機遇,有機緣巧合才會讓你有學下去的動力。並不是說你想學就可以自學成才的,還是必須要有名醫指導,但就算有名醫指導,因為你沒有相應的科班出身的文憑,所以你沒有處方權,你不能真正的去當中醫,只能做輔助醫療。如果你還想學習,希望你能找到這種老中醫,或者是過去的赤腳醫生帶著你學習,這樣你可以系統的學習很多的東西,而不是自己瞎琢磨,就會把脈,自己把穴位背下來,把湯劑書背下來,也不可能真正會使用。還得需要有真正的老中醫做指導,帶著你學習,才能學到真正的本事。


盈盈紫依


我是中醫學院畢業的,我以過來人的經驗真誠地建議你:還是每天洗洗早點睡吧!避免耽誤自己性命,重要的是避免耽誤別人的性命。寧願讓自己死於疾病,也不要讓自己死於無知。自學醫,不像自學修理自行車,自己搗鼓搗鼓就會。

凡是有這種想法的人,本身就是一種超級無知。其後果,可能讓你自己死於無知。如果,你想自學醫給人看病賺錢,無疑是找死的最典型表現。人的一生,有很多道路可走,但千萬不要走死路。你自學其他什麼專業都可以,唯獨不要自學醫,切記。自學醫,等於自找死。切記!

這篇文下面評論中,有很多自命不凡的,自學成“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傻X。強烈建議把這些自學成“才”的傻X,統統拉到武漢去抗擊病毒。讓那些醫學院畢業的醫生護士靠邊站,讓這些自學成“才”的傻X上。

看完下面的評論,我由衷地感嘆:中國人口眾多,導致傻X的基數也非常龐大。


黎明教寫作


自學中醫的話,若沒高師指點,我建議你先從認識千葉百草開始學。不求能學會懸壺濟世,只求懂點頭痛腦熱的可自治。

我自小體弱多病,多數的病症都是木匠出身的父親用山上的草藥給治好的。暫舉一二例來:其一,我七歲時得紅眼病,西藥片吃了數天沒好,反而越來越厲害,兩眼紅腫的如桃,早起眼被糊得摸著下河去洗半天,才能睜開點縫。父親給別家打完傢俱回來後,見我嚇了一跳。第二天一大早拉我坐到河邊坐到,臉仰著上風口,他借大爺的旱菸袋,用水冬草通了煙屎糊在我兩眉上。不到數分鐘,我原本腫脹刺痛的雙眼,慢慢地輕涼漫開,腫脹刺痛也慢慢散去。僅糊了兩早,便好透,至今未再犯過。

其二,我出風溼疙瘩(學名蕁麻疹)特別厲害,渾身長滿了。整日的渾身刺癢攻心,毛燥火療的惱人。我找到在外幹活的父親,他一看,放下手裡的活就帶我回家去。回去後,讓我把鍋清洗乾淨,添大半鍋水燒到。他從山上砍了一小捆杉樹的嫩枝,水開後放鍋裡煮。然後撈出杉樹枝,把水盛到大木盆裡,連燻帶洗,一次搞定。

像那些風寒頭痛,腦熱發燒,牙疼肚子疼,他出手便好。我曾經問過他跟誰學的這些?他說,在獵戶隊裡幾年,跟箇中醫世家的隊友學的。最讓我驚歎的是,零五年他生了蛇瘡,除了讓我給他買了一盒印泥外塗,內服草藥全是他自己配的。兩個星期後,蛇瘡好了,皮肉痛的讓他不放心,來找我帶他上醫院去看看。到了醫院,各項檢查都正常。內科主任反到留心了,攔住我父親,要了他的單方。

我寫了這多,只想說一點,中醫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學成的;更不是坐在教室裡,聽名家之言,記專家之術,畢了業後坐診,名頭不小,卻也是醫者有限。試問,現如今,有幾位中醫大夫,償過百草?診治好過千病?研究過民間偏方?


長河M6


我也在學,與年齡無關,以前看了很多醫書,直到遇到倪海廈老師的講課,才算定下了心,加油!為中醫的發揚,為百姓的病苦,支持你!


明道主義


談一下自己的淺見:

我也是幼時體弱多病而走上自學中醫之路,開始時有關中醫的書籍都不放過,後來從一位老中醫那裡買了一本《湯頭歌訣白話解》、《河南中醫》、開始攻讀《湯頭歌訣》,以後逐漸購買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可謂如飢似渴,後來讀了呂志傑的《中醫新生入門》,學習目標明確了,主攻《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這些書的原著及歷代名醫評註,真是受益匪淺,從開始自己及家人生病開始治療,到如今給人治病,沉潛中醫之道,走過了漫漫長路二十餘載,有志者事竟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如果心浮氣躁,就早斷了學中醫這個念頭,中醫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和沉澱,臨床上善於心悟才能有所成就。一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送給有志於中醫的有志之士。發展中醫,振興中華,捨我其誰?在學中醫的道路上有何疑問,我們可相互學習,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振興中醫,吾輩當自強!中醫大門永遠為自強不息者敝開。


杏林苑4


優酷:中醫基礎理論一一李德新,中醫診斷學一一朱文峰,中藥學一一張廷模,方劑學一一鄧中甲,傷寒論一一郝萬山,溫病學一一劉景源,金匱要略一一王雪華,黃帝內經一一王洪圖,這些教學視頻全是免費的,同步教材一一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這些學會了你就很厲害了。




歲月0607


說說我的經歷吧,自學8、9年了,業餘時間多數用在這上面了。鄙人工科技術男,軟件系統架構師。開始的時候沒有分辨能力,決定從內經入手,真是應了雷公的話,“快之於口,不解於心”。光一個“氣”字就把我難住了。後來發現學校教的漢語,壓根就不是用來讀古文的,於是從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開始做小學(古代把文字研究稱之為小學,相對應的是經學,不是現在意義的小學)斷斷續續一年下來就能讀懂經義了。之後又被陰陽五行攔住了。於是又四處蒐集資料,讀過《洪範》《白虎通》《五行大義》《太極圖說》《易緯乾鑿度》,諸子裡面講陰陽五行是也粗略翻了翻。然後整個人都舒暢了,發現通了。天地人,四時五行,七情六慾,整個世界都是一個活潑潑的整體,互相依賴、彼此影響,生生不息。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無限感嘆過往之淺薄無知。再回過頭來看中醫,發現簡單了不少。所謂醫、易同源,就是幾乎所有的傳統國學都是建立在易學理論框架下面的。有感於藥材炮製之失,目前主攻針法。家人小病小痛的,針到即瘥。


魏伯羊


我爸一位忘年交,56歲找我爸幫他找中醫類書籍,說要學中醫,到他六十幾歲學成坐堂行醫,在我們這一帶成了名醫,老爺子每週坐堂五天,每天一上午,下午休息,至2018年97歲去世,醫人無數,我幼時曾因病找他診治過,僅靠把脈就能把症狀說的準確無誤,三副藥就藥到病除,很是神奇,所以說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啥時候學都不晚[靈光一閃]


堅強的俗人


自學,什麼時候都不晚,古代中醫名家,大多是中年以後,才臨證做著,因為當時歷史條件,能讀書的都是極少數有錢人家,學而優則仕,有了學問就要求官,好多醫家都是有官職的。現在不然,不能讀書的人很少了,所以任何年齡學習中醫都不晚。學習中醫,入門或多年學習的都繞不開幾本中醫基礎書《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就夠了,臨床各科都是“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如果提高,可以反覆誦讀有實用價值的中醫精典《傷感論》《醫學衷中參西錄》《醫學心語》《醫林改錯》等。各科,婦科《傅青主女科》,外科《外科正宗》,針灸《針灸大成》等。如果有精力,參考一些名醫《醫案醫話》,其中不乏診治思路和用藥經驗,對提高和補充自己診治水平有所裨益。千萬不可一開始走偏鋒,想走捷徑,什麼驗方、秘方之類。當然,入門類醫書都是“童子功”,都是以歌訣的方式傳誦,每天閒暇、跑步、睡前、醒後……背誦一兩首,時間長了,集腋成裘,就能積累很多知識,如《中藥歌括四百味》《湯頭歌》《長沙歌括》《頻湖脈訣》《醫宗金鑑》還有“穴位歌訣”等!“四本入門書”“四本提高書”就夠了,可以應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臨證。當然,學好中醫也不容易,中醫不單單是醫學,也是哲學和社會學,修中醫的同時,也要多古讀文學。淺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