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城墙、城池,作为古代一个地方(包括在州、府、县等等),不管是在政治军事防御上,还是地方社会治安管理上,或者是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稳定,以及一个地方的民众财产抵制自然灾害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雷州城,自有人类出现,各界文人志士、官贾豪绅,都对雷州城城墙的建造、修葺等方面,付出过财力、物的促进帮助。那么,雷州城出现过哪些历史演变呢?下面来给大家说一说。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雷州城,现在雷州市的县城。春秋战国属楚界,西汉元鼎时设置合浦郡徐闻县。明黄佐《广东通志》记载:

“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楚豁楼,以表其界。”

在《雷州府志》中也有如此记载:

“府城,东汉建武中,伏波将军马援始筑徐闻城。”

时至唐贞观八年(634年)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奏准改东合州为雷州,并在古徐州城(今雷州城)旧址重建郡城。陈文玉高瞻远瞩,看到雷州乃“南方天堑”,为了保障施政效果,确保雷州社会长期稳定,认为必先“自固吾圉”。所以,他倡议修筑城池、加固城墙。公款不足,他全捐个人薪俸。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三日,规模宏伟的雷州城墙埈工,他带领文武百官齐上城墙巡、察,与民同乐。因城池年久而废,南汉乾亨年

间(917-924年)重建府城。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宋代大兴建筑雷州城。宋淳化五年(994年),知军事杨维新增筑子城。绍兴十五年(1145年)知军事王㒛重新建筑外城,作矮墙,辟四门。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黄勋调任雷州知军事。当时,雷州“海寇”聚众横行,到处抢掠,民无宁日。黄勋到任后,认为“土城”(城墙为夯土)不坚,改用砖甓(用础砌)城墙。修建了南北城墙“四百二十二丈”,但东西城墙还没修好,黄勋就调走了。根据现存的《雷州府志》、《海康县志》都有黄勋“雷州修城”的记载。雷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在旧雷州参府署遗址(现在雷州市党校附近)出现的宋绍兴年间“修城官砖”都证实了黄勋修城这段历史。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嘉定五年(1212年),知军事王给葺修二城。淳祐十年(1250),知军事储擢又重新修造二城,建是四座门楼。元天历与至顺年间(1328-1332年),海北道廉访司佥事吕珫重复修建城墙。元统元年(1333年),廉访司佥事张添睡、经历郭思诚重修城墙。

明洪武二至七年(1369-1374年),指挥张秉彝、朱永、周渊,通判李希祖大筑雷州城,在四门上各建重楼。四门门楣上东门叫“镇洋”、西门叫“中和”、南门叫“广运”、北门叫“朝天”。 明正统五年(1440年),指挥魏让砌城上驰道。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黄瑜、邓琚相继对驰道进行修葺。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弘治十七年(1504年),海北道佥事方良永改建四门重楼。正德十二年(1517年),知府王秉良对四门重楼进行修葺。嘉靖八年(1529年),指挥张杰再次对城墙各处重修。十一年

(1532年),知府黄行可在城墙外围开浚河堑。十八年(1539年),通判朱象贤重修。三十三年(1554年),四门楼因损坏,知府罗一鸑复建。四十二年(1563年),同知萧文清重新修筑城外楼檐。四十三年(1564年)夏天淫雨阴连,造成南门西及北城崩塌,知府陆瓒重修,莫天赋作记。四十四年(1565年),生员莫经纬等呈请复修筑南门外土城,杨逢元开始修城,知府王子卿最后完工,卢梦阳作记。隆庆三年(1569年),新城崩塌,分守道张士纯委把知县蒋蕴善进行修筑。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新城又损坏,生员陈瑾等呈请修筑,同知张应中、知县鲍际明申请修葺。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清顺治四年(1647年),郡城被海水淹。顺治八年及九年,飓风连作,城池崩坏。十三年(1656年),知府陆彪进行了大修。康熙十年(1671年),城东垣崩塌数十丈,当年飓风频发,城上垛窝,十坏之八九,知府吴盛藻与属下及县绅士捐资修筑。十一年(1672年),知府吴盛藻填塞城内濠沟。二十五年(1686年),协镇张士选,因街道积水,仍疏通城内濠沟,照旧引水灌东洋田。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东南城垣崩塌,知县南君璋进行了修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城东墙垣坏二丈余,府经历彭家梅捐修葺。嘉庆十一年(1806年),城西墙垣又坏,生员陈骏声、职员陈源泗等呈请修城,知县廖昆龄首次倡仪乡民捐资修筑。咸丰五年(1855年)秃圮过半,

六年(1856年)县绅李韶绎等呈请知府郭樁寿、知县和纶大修城垣。尔后城垣分属界区管理,同治、光绪年间都有作修葺。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清朝末期,城内通街自南至北2里,自东至西1里,

城内分21坊:守廉、仁里、澄清、大成、明善、显应、中正、永富、乐安、桂华、多富、荐贤、守良、安仁、恺悌、贵德、迎恩、镇宁、官贤、守富、永宁;城外分18坊:广运、富教、兴贤、西湖、鲁卫、文富、昭贤、文昌、宁国、民富、南亭、文贵、调会、多福、登云、龙应、那卢、宜稼。

民国29年(1940年)历史悠久的雷州城墙被海康县长邱桂兴下令拆毁。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1984年后,海康县人民政府拨巨款修复一批名胜古迹,新建(扩建)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相结合的雷州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雷祖祠游览区。

雷州城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一座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城,又是雷州半岛旅游胜地。1990年,公布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海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雷州市的县城城墙历史演变

现在雷州城还保留有许多名胜古迹,列为国家、省、市、县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上百处。至2004年,雷州城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总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多人,置12个行政管理区。雷州城为海康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94年4月26日,经务院批准撤销海康县,设立雷州市。属县级市,委托湛江管辖。

雷州城的城墙自民国29年海康县长的下令拆毁,加上年久失收,地方人口的增长住房建设需要和人们保护意识的差弱及修建资金的紧缺,极大多数已毁而不存,有的仅仅是在现代建设中找到片段的遗址,现在只有在文物、文人传、相关地方志上去回味那段历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