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危機的根源,是由於美國的嚴厲制裁造成的嗎?

幸福地帶2


委內瑞拉危機的根源肯定不會是美國的經濟制裁造成的,但美國的經濟制裁卻起到了水落石出或助長危機爆發的作用,與委內瑞拉一樣的俄羅斯和伊朗,同樣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而且時間更長,但俄羅斯和伊朗仍然可以在穩定國內政治經濟的同時,還時不時的對外輸出戰略影響力!



當然有很多朋友會認為,俄羅斯地大物博而又繼承了蘇聯龐大且相對先進的科技和工業,但伊朗的境況卻並沒有比委內瑞拉更好,究其原因,委內瑞拉的危機本質還是來自於國內!



在委內瑞拉還沒有發展現代工業的血液之稱的石油之前,委內瑞拉是一個以種植和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委內瑞拉地處赤道附近,擁有大量平坦肥沃的土地,是早期殖民者發展種植園的理想場所!



但是當委內瑞拉發現石油以後,這個國家就開始荒廢了自己的大量肥沃土地,大量的人口依託在石油開採的相關行業及衍生的子行業,逐漸的就成了一個農業產品不能自給或者勉強自給的國家,這種情況一直延伸到查韋斯上臺以前!



石油產業是一個高資本和技術投入的產業,而委內瑞拉並沒有相關的產業和雄厚的資本支持其發展,逐漸的委內瑞拉的石油產業就淪為西方的石油跨國公司控制之下!委內瑞拉國內的資產階級則成為這些跨國公司的地區代言人或者合作伙伴!



這種產業格局造成了委內瑞拉經濟發展嚴重失衡,大量的石油產業功利被西方國家剝削,而剩餘的大多淪為本國資產家的收益,而大多數委內瑞拉基層民眾則只能通過提供廉價勞動力獲得微薄的報酬,即便如此,委內瑞拉仍然有一部分人願意從事農業生產,一般食品供應問題還是沒有問題的!



查韋斯正是看到了這種問題,也是利用了民眾對財富分配的不滿,從而以惠及普通民眾的政治主張獲得了選民的支持,查韋斯上臺後強硬的收回石油產業為國有,並以石油出口利潤為資本大量的構建佈局現代工業體系,大量的農業人口被吸納進入這個體系之中,從而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形成了衝擊,但在石油出口的利潤支持下,委內瑞拉可以進口食品以彌補這種情況!



但是查韋斯政府對現代工業的理解還是比較膚淺,又或者估計不足,現代工業肯定是技術與擁有教育基礎的共同支持,但委內瑞拉顯然缺乏這兩個必要條件,工業化進程隨著石油價格的回落造成出口石油收益銳減,及強硬的收回石油產業,引起的西方國家制裁和技術封鎖的雙重打擊下,工業化陷入停滯或舉步維艱的境況之下!



然而更為嚴重的是石油收益的減少和西方技術資本的封鎖,造成委內瑞拉對石油勘探、採掘和提煉方面的投入減少,進而進一步降低石油出口規模,而石油收益進一步的降低!這實際形成了一個惡性的死循環!



而此時委內瑞拉已經沒有多餘的資金進口食品和藥品供應國內市場,不得不借債勉強維持進口,但借債就有利息成本也需要償還本金,這無疑是加劇了委內瑞拉糟糕的經濟現狀!



直到查韋斯死後,馬杜羅接盤委內瑞拉,這種局勢逐漸的發展到現在的情況,一方面農業產業幾乎無人問津,大量的肥沃的土地荒蕪!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沒有充足的食品和藥品供應,更為直接的是導致了委內瑞拉的資產階級的嚴重不滿,因此形成了如今的委內瑞拉局勢!


涇水書生


委內瑞拉的目前局勢,是查韋斯政府時一味追求國民福利待遇,造成了經濟結構單一依賴石油資源優勢,更是不惜違背國際公約,取締私有企業,其中不乏一些國際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全部收歸國有,依靠國際油價高企,算是給人民謀求利益。

隨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油價連開採成本都不夠,靠資源優勢支撐國民福利的國家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而委內瑞拉表現的更為突出,2013年馬杜羅上臺,由於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並沒有委內瑞拉改變經濟低迷狀態,而是大量舉債,大印鈔票,新貨幣與當前貨幣的比例為1:10000。

首都加斯拉斯,一隻2.4公斤的雞,需要用1460萬玻利瓦爾購買(相當於2.22美元),還建立石油貨幣政策,可謂煞費苦心,但終究改變不了民眾怨氣沖天的局面。

一個被當權派領導成為這樣的國家,還在期盼石油價格轉好,只是海市蜃樓,希望渺茫,帶給人民的只是無盡的苦難。所以瓜伊多出現是順應民意的。



當然了,當年查韋斯時代石油賣點就會兌現競選承諾,所以底氣十足,和美國較勁,但馬杜羅現在只能欺騙民眾,就是馬杜羅下臺,這麼個灘子也要有個能力頗佳的人操縱。

實際上美國還是進口委內瑞拉石油的,制裁的也就是一些高官獨裁者,經濟結構才是拖跨委內瑞拉的主因。


陳能先A


老金認為,委內瑞拉危機的根源在於內外兩個因素,內因是自從查韋斯時代開始的經濟單一和高福利政策,外因也是自從查韋斯時代的美國一系列經濟制裁,起到推波助瀾的放大作用!

老金先說說委內瑞拉內部問題,

經濟單一是委內瑞拉自從1922年荷蘭殼牌石油公司發現石油以來就開始存在了,有貌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黑色黃金,委內瑞拉執政者不再重視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均衡。

經濟單一又叫荷蘭病,因為依賴石油出口,其他產業嚴重短缺,就意味著賣石油的錢首先支付開發成本,其次要進口滿足人民需要的食物,消費品,在石油價格高企的時候可以循環下去,一旦遇到石油價格暴跌,這一套循環就難以持續!

這時候就需要平時在油價高企的時候攢的錢去彌補低油價的虧空,很多產油國都有這樣的儲備金制度,典型的案例是挪威,他們靠上世紀在北海採油積攢的錢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前幾年就已經破萬億美元!

這筆巨大主權財富基金讓挪威安然度過前幾年因為次貸危機蔓延而引起的油價暴跌!

石油價格暴跌的時候,委內瑞拉的第二個問題就暴露了!就是自從查韋斯時代開始的高福利政策吞噬了本應該攢下來作為彌補低油價時期虧損的財富!

查韋斯當時的想法是,歐美國家控制委內瑞拉石油,他們和委內瑞拉買辦階級攫取了大部分利潤,留下的是汙染和少的可憐的工資,不如石油資產國有化,這樣大部分利潤就在政府手裡,政府再分配到窮人手裡,那窮人就能享受高福利,並給他帶來大量的選票!

2004年開始,查韋斯開始實行石油產業國有化政策,同時實行查韋斯主義,對內實行傾向窮人的高福利政策,對外大力支援拉美左派運動,這些都得罪了美國和委內瑞拉富裕的買辦階層!

為馬杜羅時期的危機埋下伏筆。

查韋斯時代的經濟單一,高福利政策雖然耗費掉大部分石油利潤,但幸運的是2013年他去世前石油價格都處於高價

問題暴露在馬杜羅接班查韋斯之後不久,石油價格暴跌,由於委內瑞拉石油開採難度大,成本高,很快委內瑞拉石油進入虧損,導致高福利難以持續。

這時候,美國出手了!老金認為,美國是玩金融的高手,利用希臘的一筆假賬就可以掀起歐債危機!

美國首先動用美元霸權,將委內瑞拉美元債務評級降低到垃圾級別,意味著委內瑞拉難以從國際市場公開發行美元債,要發也要付出極高代價!

高盛發行一筆四折的委內瑞拉債券,只要借四塊錢給委內瑞拉,過幾年就能拿回十塊錢!即使這樣的暴利美國也不讓發債券!叫停高盛之後不久索性徹底關閉委內瑞拉的美元債發行資格!

第一道圍堵是不讓委內瑞拉從國際市場融資,緊接著第二招,不讓委內瑞拉出售黃金!

這一招更毒辣!攪黃了去年年底委內瑞拉從英國運回黃金的計劃,一月份攪黃了委內瑞拉向阿聯酋出售29噸黃金計劃,好在土耳其仗義,買了一些委內瑞拉黃金,讓馬杜羅勉強過關。

更殘酷的還在後面!

為配合瓜一多取得政權,美國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凍結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在美國資產!並把出售給美國的原油收入轉交給瓜一多。

等於切斷了委內瑞拉政府的大部分經濟來源!

老金給大家分析一下,查韋斯和馬杜羅的政策固然有錯,但短期內不至於萬劫不復!

委內瑞拉可以通過以石油資產為抵押,在國際市場獲得貸款,度過難關,美國幾年前就算準了這一渠道的重要性!先掐委內瑞拉的貸款渠道,委內瑞拉無法從外界取得資金,只能自己印,於是巨大通脹發生了!

這是後來委內瑞拉一系列危機的發源!美國隱藏起自己危機制造者的身份,發動輿論戰抹黑馬杜羅,把責任都說成是馬杜羅的貪汙,無能!這是典型的倒打一耙!

經過上面老金抽絲剝繭的分析,委內瑞拉危機根源三成是查韋斯和馬杜羅的錯誤政策,七成是美國抓住要害點和時間製造出來的危機!

老金寫於印度藍城焦特布爾。沒配圖,見諒!



老金看世界


委內瑞拉的危機的根源是拉美地區左右兩派爭端的結果,美國只不過加碼導致鬥爭惡化而已。


整個委內瑞拉有六十多個政黨,單單具有參加總統選舉資格的政黨就有17個。

而這些政黨分成兩個陣營,現在分別是以馬杜羅和瓜伊多為首。

瓜伊多陣營是由29個政黨組成了“民主團結聯盟”。(右派)

馬杜羅陣營是由31個政黨組成了“愛國聯盟”(左派)

委內瑞拉兩派鬥爭其實一直都有,只不過查韋斯上臺後,打破了委內瑞拉原來的勢力平衡,讓左派力量得到空前加強。

在查韋斯沒上臺前,委內瑞拉的總統位置由委內瑞拉的民主行動黨和基督教社會黨輪流做莊。

民主行動黨就右派,而基督教民社會黨是中間便左派。

查韋斯、馬杜羅的政黨叫統一社會主義黨。

瓜伊多所在的政黨叫人民意志黨,成立時間比較晚。

委內瑞拉的爭鬥其實屬於國家路線的爭鬥,查韋斯、馬杜羅要走社會主義路線,而瓜伊多等反對派要走資本主義路線。

查韋斯上臺後就推動委內瑞拉經濟國有化,這樣一來讓反對派的利益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所以他們反對國有化經濟路線。

但是由於委內瑞拉是多黨制選舉制度,查韋斯等左派力量推行的政策獲得佔多數人的社會底層支持。

這直接導致了反對派在委內瑞任何一個權力機構的選舉上都處於弱勢,直到2015年才出現了轉機,反對派十幾年來終於在議會選舉中勝出,控制了委內瑞拉議會。

反對派也就是在控制了委內瑞拉議會後,才有底氣“正式造反”。

其實反對派在沒有控制議會之前,查韋斯代表的左派上臺以來,他們就已經在一直大力的造反,只不過那時候不敢光明正大的和外部勾結,引入外部勢力。

從查韋斯上臺開始一直到今天,每年都舉行大小形式的反左派政權運動,委內瑞拉這種反左派政權的遊行示威從來就沒斷過。

這些人每次選舉都參加,但是每次選舉都失敗,失敗後就搞反左派政權遊行示威,也是搞笑。

由於左派長期執政,這幾年國際油價迅速跌落,委內瑞拉經濟出現了很大問題,所以委內瑞拉內部把經濟不好的問題歸咎於左派執政不行的人數增加,所以反對派才有機會奪回議會控制權。


反對派在奪會議會控制權之後,他們立馬抓住機會,加大力度推翻左派執政,要中止左派的社會主義發展路線,恢復資本主義發展路線。

而這個時候,美國也覺得是個機會,所以大力支持委內瑞拉反對派,如果委內瑞拉反對派能夠推翻馬杜羅政府,那麼委內瑞拉就可以走私有化路線。

美國扶持委內瑞拉反對恢復資本主義路線,是有三個戰略目的,第一個是保持資本主義是當今社會的潮流。第二個是清掃“後院”隱患。第三個是美國資本可以重新控制委內瑞拉石油。

委內瑞拉議會被反對派重新掌控,美國加碼是委內瑞拉局勢加劇的原因,並不是危機的根源。

委內瑞拉危機的根源是“國家路線”爭鬥,委內瑞拉今天經濟困局並非全部責任都是左派的,右派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些年來右派用破壞、抵抗、阻止和反對的方式極大的拖住了左派的手腳,導致左派無法把精力都放在經濟建設上。

所以委內瑞拉經濟發展成今天這樣,反對派也是有很大功勞的,他們不但不出力,不獻策,還整天在哪裡反你,拖都把你拖垮了。



一號風手


先要搞清楚委內瑞拉危機的根源在哪裡?之所以出現持續這麼長時間的經濟危機和社會秩序動盪,根本原因在於世界能源市場原油低位運行的格局。說白了,就是委內瑞拉開採和出口的石油不賺錢甚至賠錢。這樣的話,以石油出口收入為國家收入主要來源的委內瑞拉,成了家中有金山卻只能要飯吃的破落戶。

實際上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只接受世界經濟和市場需求影響,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這就需要像委內瑞拉這樣的依賴資源出口型的國家有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早早做出經濟發展格局的平衡化調整,並增加風險資金儲備。

但是在所有石油資源型國家中,沙特等中東國家的輕質原油開採成本低,基本不存在像委內瑞拉這樣的開採成本(重油)的擔憂。而且沙特的國家石油紅利很大一部風都用於海外投資,大大增加了國際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更重要的是這些中東國家都跟美國穿一條褲子。

俄羅斯和伊朗的處境與委內瑞拉類似,都是受到美國的排擠和打壓。但是在俄羅斯和伊朗問題上,美歐是存在分歧的。比如,伊核問題協議從根本上反映出美歐的原則性分歧。俄羅斯則通過天然氣戰略很好的分化了美歐,同時還利用天然氣對歐出口最大限度地平衡了在石油出口領域的國家收入缺失。

與這些國家相反,委內瑞拉把石油紅利都用於不合理(過度消費和提前消費)的社會福利體系。用一句俗話說就是“有了一頓充,沒了敲米桶”。危機來臨時,沒有抗風險儲備,被慣壞了的民眾又不想同甘共苦。委內瑞拉全國3000萬公頃可耕地面積中,只有300萬公頃處於種植狀態。理論上,到現在這步境地了,只要放下身段肯吃苦,委內瑞拉農產品完全可以實現自給。

蒼蠅不叮無縫蛋。美國的嚴厲制裁只是外因,真正摧垮委內瑞拉經濟和社會穩定的是上述那些曾經隱藏在水面下的被忽視或被刻意掩蓋的暗礁黑洞。但委內瑞拉的豐富的石油資源還在,這才是美國尋找一切機會出手干預的真正意圖。


高峰軍事觀察


人人都知道委內瑞拉現在的經濟面對的是百分之幾千幾萬的通貨膨脹率。但是如果美國不幫著折騰,委內瑞拉自己會走到今天這麼慘的地步嗎?

委內瑞拉擁有全球第一的石油儲備,因此傳統上這個國家的經濟形式單一,原油出口佔了國民總產值一大塊。石油給了委內瑞拉南美地區最高的生活水準,但是每一次油價下跌,都會造成這個國家收入銳減,國家進口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在查韋斯之前,委內瑞拉就已經經常出現100%的通脹率現象。

在查韋斯帶領委內瑞拉走上左翼社會主義道路之後,美國除了製造暗殺、組織政變,還對委內瑞拉有兩大波經濟制裁:一波在2015年奧巴馬時期;第二波就是2017年特朗普時代,美國開始往死裡整委內瑞拉。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委內瑞拉的通脹也突然出現了上竄的現象;到了2017年美國製裁開始,委內瑞拉的通脹只能用飆升來形容了。

如果我們再看下一張圖,是委內瑞拉(藍色)和鄰國哥倫比亞(紅色)多年來石油產量的比較圖。這兩個同是南美石油主要生產國家,在2016年國際油價下跌$30美元的時刻,兩個國家的石油產量都出現大幅下挫。但是哥倫比亞雖然下跌了,還是挺過來了,產量最終趨向穩定;而委內瑞拉(藍線)在2017年8月再次遭受美國經濟制裁重拳打擊。在這之後哥倫比亞的石油產量出現直線下跌。

沒有足夠的石油出口就沒有足夠的國際貨幣(美元)購買委內瑞拉石油企業需要的設備和零件,必然導致開採能力進一步下降;同樣,沒有足夠的外匯就買不到委內瑞拉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當市場上只有錢沒有貨品的時候,物價就會上漲、飆漲。

兩張圖看懂了,我們就應該知道美國在委內瑞拉經濟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毫無疑問,委內瑞拉的領導人在單一國家經濟的決策上存在失誤,但是如果沒有美國落井下石,委內瑞拉不至於像今天這麼困難。


梅絲露


美國有責任,不過根源還真不是美國的事兒,委內瑞拉內部如果沒問題,美國咱怎麼下套也得不了手。

委內瑞拉石油資源豐富,不過長期被歐美資本把持,鈔票都讓西方大企業給賺了,時間長了委內瑞拉人民自然非常滿意,這種情況下肯定有人站出來要代表大家奪回自己的石油權力。

這個人就是查韋斯,查韋斯上臺後,就地國有化,把外資控制的石油企業全部收歸國有,加上當時油價高起,委內瑞拉政府賺的盆滿缽滿。這錢怎麼用?可以一部分拿出來發展其他工業,這樣的話,國家不僅有石油,還可以製造和生產其他的東西。但是查韋斯卻選擇的是“大撒錢”,用這些錢從外國進口大量的好東西給委內瑞拉人民堆砌出了一個高福利好像天堂般的社會,委內瑞拉人民著實過了好多年舒服日子,也不用搞科研,也不用辛苦勞作,就享福了。

但是哪有那好事。要是油價一直走高,也沒啥,關鍵是油價忽高忽低。這問題在查韋斯後期就有了,不過查韋斯死後,馬杜羅上臺後沒那麼大威信,更嚴重了。油價走低的時候,沒錢了就。咋辦,總不能讓人民勒緊褲腰帶吧?那樣的話立刻被投票投死。只能開動印鈔機拼命印錢,就這麼著,錢又多了,可是商品沒那麼多啊,於是,物價高走,通脹通脹再通脹,錢變成廢止,買不起東西,整個委內瑞拉經濟出現了大問題,進而波及政治領域,委內瑞拉不同聲音日漸增加那個,國家日漸動盪。

美國一直在制裁,但是油價高起時沒啥大用,到了委內瑞拉經濟出現大問題並波及到政治領域時,那作用也就出來了,也就加重了委內瑞拉局勢的動盪。其實如同感冒一樣,自己身體強壯,感冒幾天就沒事了,身體弱,沒準還能轉肺炎,這事兒該怪感冒病毒呢還是怪自己身體弱呢?


北玄武


階段一:委內瑞拉右翼政黨時期。石油產業大發展,外資大規模進入委內瑞拉能源行業,富得流油,誰讓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世界第一,本可牛過沙特。然而老百姓不樂意,感覺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

階段二:查韋斯上臺。不服氣美國,那麼國有化所有油氣資源,我們用能源賣的錢提高全民福利。大家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這日子豈不美哉。

階段三:老百姓福利只增不減,國際油價暴跌,查韋斯說:要麼減產保價吧。但是倒黴的事情接踵而至:一方面其他國家填補了委內瑞拉減產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美國頁岩油技術崛起。如果2007年的時候你們私有化美國人不敢說不敢做,因為還要進口石油,那麼頁岩油技術越成熟,對於委內瑞拉能源的依賴越少,制裁越簡單。

階段四:美國不僅僅生產頁岩油,還成為能源出口國。這回變為競爭對手。美國開始回憶起被委內瑞拉狂懟的歲月,惦記被國有化剝奪的能源投資,於是,該報復了。而沒有錢的委內瑞拉政府,卻沒有辦法縮減全國人民的社會福利。窟窿越來越大。

階段五:很簡單,高福利,低收入,外帶制裁,委內瑞拉算是全部地雷到齊。

從經濟學角度觀察,市場化,促進競爭能提高效率,增加生產率,但必然帶來一些貧富分化,這個時候需要有公平政策,比如養老健康的財政支出,但是公平政策依然不能妨礙競爭和市場。效率提升和公平同等重要。


凱恩斯


不可否認,美國對委內瑞拉的經濟制裁加劇了委內瑞拉的危機。但是如果把委內瑞拉災難的根源都甩給美國,其實是一種逃避,根本無助於解決委內瑞拉深層次的問題。同樣是遭受美國的制裁,無論是伊朗還是古巴經濟形勢都比委內瑞拉好很多,自身條件不錯的委內瑞拉遭受美國的制裁時間最短、程度最輕,為什麼經濟形勢最混亂呢?


委內瑞拉石油儲量超過3000億桶,是目前全球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雖然委內瑞拉的石油以重質石油為主,開採難度較大,這也比別既無資源又無能源的古巴日子好過不少。2014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委內瑞拉財政收入銳減。但是在查韋斯政府期間實行的福利政策卻沒有相應的減少,有限的財政收入用在福利政策上,就不能夠用在維持油井運行上。結果委內瑞拉大量關閉油井,殺雞取卵,到2016、2017年國際油價逐漸平穩時,委內瑞拉的油井也關的差不多了,原油產量大減,財政收入還是上不來,只能繼續處於危機的狀態之下。沒有實際收入,還要繼續給國民發錢,錢就只能靠印鈔得來,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從查韋斯到馬杜羅執政期間,美國都或多或少對委內瑞拉進行了一定的經濟制裁。但制裁的程度並不算太重,直到瓜伊多站出來領導街頭運動,美國都還在允許本國石油企業向委內瑞拉出口石腦油,用於稀釋委內瑞拉生產的重質石油。這種制裁程度與美國圍堵伊朗和古巴的制裁程度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美國的經濟制裁一向是趁人病要人命,要不是委內瑞拉重病纏身,又怎麼會在乎美國人的經濟制裁呢?把自身的經濟問題強行歸咎於美國,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還有可能讓仇恨矇蔽了自己的眼睛,忽視了真正的問題根源,這才是最要命的。


衝擊時評



委內瑞拉經濟不振,主要是美國的嚴厲制裁造成的,這點毋庸置疑。


因為美國的高壓政策,因為美國的霸權,委內瑞拉從查韋斯開始,一直與美國進行鬥爭,美國也拿這個不聽話的鄰居沒有太多辦法,要麼對其進行經濟制裁,要麼培植委內瑞拉的反對派推翻反美的委內瑞拉政權。


美國長期對委內瑞拉進行經濟制裁,由於委內瑞拉經濟體制單一,主要依靠石油出口,美國控制了委內瑞拉的石油,幾乎就切斷了委內瑞拉的經濟命脈。而石油霸權是美國霸權之一,像委內瑞拉這樣的小國要在經濟上與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鬥,受傷嚴重的肯定是委內瑞拉。雖然制裁是把雙刃劍,但美國可能傷點皮毛,而委內瑞拉則傷筋動骨。


目前委內瑞拉的亂局,就是美國為了顛覆反美的馬杜羅政權而挑起的。美國慫恿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剛剛擔任議會議長兩三個月的瓜伊多自封“臨時總統”,目的就是為了推翻馬杜羅政權。與此同時,美國對委內瑞拉加大經濟制裁力度,甚至企圖對委內瑞拉進行軍事打擊,要不是俄羅斯率先警告和歐盟、拉美國家一致反對,估計美國已經對委內瑞拉動武了。


當今世界,國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美國經常以大欺小、恃強凌弱,必然激起弱小國家的強烈反抗,必然遭到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其實,豈止委內瑞拉的危機是美國造成的,土耳其、敘利亞、伊朗等國家的經濟發展舉步維艱,都與美國的經濟制裁有很大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