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便利店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便利店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购买力提升

由于便利店主要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定价普遍偏高,因此需要一定水平的居民收入来保障。研究显示,人均GDP变化与便利店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导入期,消费者开始接受便利店的概念;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便利店进入成长期;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进入行业激烈竞争期。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购买能力的整体提升,消费者开始加速转向便利店,便利店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人口密度提高

便利店的业态定位是面向学校、社区、办公楼等商圈,以满足顾客便利需求为主,因此特定的人口密度是保证其盈利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镇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为我国便利店的快速成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无人便利店新业态

2016年以来,无人便利店这一新业态被推上了市场的风口浪尖,成为社会资本争相追逐的对象。不论是线上巨头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或是传统线下零售商欧尚、大润发、沃尔玛的自助售卖亭,甚至娃哈哈、伊利这样的不同行业的巨头都在纷纷布局无人店。

2016年8月,小e微店融资数千万元;2017年2月,便利蜂融资3亿美元;3月,24爱购无人便利店融资100万元;6月,F5未来商店融资3,000万元;7月,缤果盒子融资1亿元;10月,无人值守货架小e微店完成2亿元B轮融资。

尽管各项资本投入无人便利店的运营思路、技术选择和商业计划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方向都是希望将传统线下便利店全面升级为无需人工值守的门店,以降低人工成本。

二、不利因素

(一)便利店运营成本快速上升

一是房租成本,资本持续关注便利店发展,店铺资源加速稀缺,未来租金成本上涨压力大;二是人工成本,人员流动性大幅提升,加剧人员成本的上升;三是水电成本,水电成本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便利店的运营成本。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同的是,我国城市间便利店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总的来看,南方沿海地区便利店发展较好,便利店企业处于门店高速拓展期,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便利店则发展较为落后。

(三)与外资品牌店差距明显

一是业态特征不清晰,未能同超市、杂货店等业态划分界限,不仅商品构成与之雷同,提供的便利性服务更是乏善可陈,总体上不能体现便利店所带来的便利性特点,使其在多重零售业态的竞争中显现不出自身的优势。二是本土便利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不完善,缺乏单品管理意识,缺少对顾客需求的精准分析,导致库存高企,流通缓慢。

(四)城市间发展差距大

一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上、广、深是我国便利店发展较为成熟地区,但是相对来讲,上海、深圳的便利店发展的更好,更接近日本和台湾的水平,北京、广州则差些。出现上述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海、深圳处于我国改革前沿,其GDP最早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临界点,是我国发展便利店业态较早的城市。

二是发展速度差距较大。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统计36个城市的结果来看,哈尔滨、武汉、长沙是我国便利店增长速度最快的三个城市,上海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趋近饱和,则没有较大的增长,仅为2.9%。

行业销售额预测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6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含石油系)为1,543亿元,同比增长31%;2017年,销售额(含石油系)达到1,905亿元,同比增长23%。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将达到226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74%,2022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将达到4056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预测


2018-2022年便利店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注: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包含石油系便利店销售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