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一,

有的一句話,平曉如水,有的一句話如品玫瑰,唇齒留香。

有的一句話,脆如細面,碰著就折,有的一句話,韌如拉麵,有筋有骨。

對於練句,一直是不屑的。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為什麼不屑,是因為有一個理念阻隔。

寫文章,能表達意思抒發感情就行了,何必咬文嚼字?

一直沒有留意練句的事情。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又想到,最近閱讀的文章,為什麼讀著有味,不忍釋卷?

又想到王小波的文章,那句子,都是帶著韌性的。

每一句話,怎麼說,那應該是很有講究的。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二,

以前,自己怯於人事,更訥於言。與人溝通時,不知如何說,不會說話。

於是,就懶得說話。

很少主動去找別人交流溝通。

記憶較深的,應該有許多次尷尬的場面,暴露出自己不善言辭的窘態。

觀念決定行動,理論指導實踐。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當感覺到不能自己悶在自我的天地時,覺得改變的時候到了。

當感覺到不能只為別人活的時候,覺得人生並不需要活的那麼累。

當感覺到清高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后,終於知道,接地氣才是自己應有的狀態。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當感覺到物質是所有人的追求和追逐的目標的時候,才真正認識到,精神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全部生活的其中之一。

當感覺到孤獨不再是一個優點的時候,那麼,融於眾人之中才是應有的選擇。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於是,讓自己從虛無縹緲的雲霧中落下,慢慢走入世俗的生活。

於是,不再讓自己孤獨,嘗試著與身邊的同事朋友去交流。

於是,不再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嘗試用行而下的語言和所謂庸俗的口吻面對他人。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於是,不再忌諱談論房子汽車金錢美女,不再忌諱敏感的話題,那是大眾所喜聞樂見的!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面對的人和事,是順著網眼走,還是自己也編織屬於自己的網眼?

既要順著網眼走,走大家都走的路,也要編織自己的網眼,因為,那是自己的。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當真正面對一件具體的事情的時候,才發現,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其中,如何溝通,如何有效的交流,是一件很需要費時費精力考慮的事情。

去拜訪一個人,首先得電話聯繫吧。如何打這個電話,就是一個考驗智力的事情。

如何打招呼?是先問好,還是先自我介紹。是直奔主題,還是先談論友情,做了鋪墊之後,再說明來意?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對於事情的期盼,是希望得到徹底解決,還是投石問路,試探口風,瞭解情況,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對於能否解決的態度,是能就能,不能也無所謂,還是執意希望解決,或者解決不了也就鶯啼花落,風過水無痕?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對於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於措辭的選擇,對於對方的期盼與要求,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要有預設,都要有預先的研判。

對於自己,也要有遵守的原則。

不要讓對方過於為難,不要違反大的原則,不要讓對方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見面之後,如何交流,也是一個大問題。

寒暄問候是必然的,禮多人不怪。需要忌諱給人虛情假意的感覺。禮多,需要配合真誠的態度和表情。

熱情的周到的禮數,絕對是需要的。尤其對方是尊者長者的時候。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這也是傳統的禮儀文化決定的。

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簡明扼要地把事情訴之對方,然後注意傾聽對方的意見和建議。這時候,只能見招拆招,根據對方的回應,如何委婉訴求,如何退一步說,如何不讓對方有壓力,都是要在電石火花中快速反應出來的。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講事實,擺道理,訴感情。

訴感情,是人際交往的重中之重,也是人際交往的關鍵點。

三,

走到世俗中,大家就不能免俗。

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常見的小禮物,打的是小酒怡情的小資情調。所謂大飲豪爽,辦大事著,當不拘小節。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傳統文化的人情關係,尤其是在文人的眼中,重義輕利,重情重義,更是走上了一個陽春白雪的層次。

這也可能就是小農經濟下的呈現出的小農意識。所以這個傳統文化的觀念,伴隨體制,流傳幾千年。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雲,從不給孫子孫女零花錢,想要零花錢,就得通過自己幹家務賺取。目的是從小教育孩子,知道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勞動成果。培養孩子等價交換的概念,也就是商品意識。你需要什麼東西,你就得需要用自己的東西去交換,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美國,不只是美國,在西方,AA制的聚餐習慣,首先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鮮明的例證。

細想下來,這裡牽扯的東西有很多,一是個人的經濟能力,兩個人出錢,肯定減輕了負擔,而且負擔減輕還不少,達到了百分之五十。第二是二人一起用餐,是感情的友好,是關係的融洽的體現。第三,不會有吃虧佔便宜的問題。本來請客是感情好,是友誼的體現,所以,體現在物質上。但是,說到底,這個感情還是用物質體現衡量出來的,它是有價的。可是,感情是會變化的,友誼的小船說翻就會翻的。AA制解決了這個問題,在物質上,大家是平等的,是公平的,不存在你欠我我欠你的。感情則如同一股暖流,你可以溫暖我,我可以溫暖你,多一點,少一點,不容易量化,也就不易衡量。物質是有數的,感情的是無數的。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傳統的人情,負擔太重。還不了的就是人情,不能承受人情之重。所謂的人情債,是比三角債還難以清理的一種債務。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四,

現如今,雖然不像物質那樣明顯的量化,人情債好像也慢慢變得清晰起來,用幾乎等價的人情來還。所以有“還了一個人情”的說法。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走入世俗,除了傳統文化以外,西方文化也借鑑過來。物質的外包裝(人情)是傳統的,而物質的具體數量(禮數)卻是西式的。中式美男偕侶金髮女郎,或者金髮碧眼的老外喜歡東方美女,這叫中西合璧。由此觀之,引申開來,前文的傳統人情結合西式物質,難道不也是一種中西合璧嗎?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訴諸於文字的文章,也得首先以對社會的瞭解,對人情關係的深入體察作為基礎。

為了練句而練句,可能是背離了“”功夫在詩外“”,“”詩有別才“”,“”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等等的原旨。

練句在書中,也在書外。

走進社會,就如走進一張錯落有致的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